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篮球 > 中国男篮|男篮|男篮世锦赛 > 男篮动态

李元伟称姚明怒斥巴特尔 当事人回应其胡说八道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2010年07月16日09:47

  篮协前任掌门人李元伟出书揭中国篮坛内幕——

  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15日出现在他的新书《李元伟——篮坛风云路》的媒体见面会上,随着这本书的出版,他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位被白岩松评为“中国的大卫·斯特恩”的前中国篮球掌门人,在自己的书中写到了“姚明炮轰事件始末”、“大兵王治郅回归之路”、“NBA中国联赛方案为何未能实现”等许多此前不为外界所知的内幕。

  A

  曝内幕隐去一些当事人姓名

  2009年1月,带着男篮奥运会上成功的光环,李元伟卸任篮管中心主任,把中国篮球掌门人的位置交给了信兰成。正是那时候,他有了写这本《李元伟——篮坛风云路》的念头,书中着重描写了他2003年6月13日重回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从一间小储藏室办公起步,一直到2009年1月卸任,这五年半之间中国篮球的风风雨雨。谈到了雅典奥运会上,姚明炮轰事件的始末,谈到了他一手打造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始末。

  一系列内幕的爆料,不可避免地让这本书触及了一些篮球圈内人的神经,这其中既有球员、球队,也包括篮协,甚至体育总局的官员。实际上,在当初写书的时候,为了避免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李元伟隐去了他们的姓名。

  B

  被姚明怒斥的人是大巴

  在《李元伟——篮坛风云路》中,李元伟提到的“姚明炮轰事件”是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怒斥一名队友“不要以为在地方队是个爷,到国家队就如何”。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被姚明怒斥的人是小前锋陈可,因为他当时与主教练哈里斯的关系一度紧张,但李元伟在书中却写到那个被姚明怒斥的人是巴特尔。因为巴特尔进入国家队名单后,多次以各种借口缺席训练,姚明对其训练态度不满,就在媒体上开火,巴特尔也不示弱,还击说:“你姚明也打得不怎么样,集体项目是大家一起打,又不是只靠你一个人。” 当晚李元伟就和姚明进行交流,姚明终于收回了“退出国家队”的气话。从那之后的六年间,国家队就不再考虑巴特尔了,虽然他仍是CBA中最优秀的中锋,但再也没有进过国家队。

  C

  回绝NBA诱惑打造CBA

  李元伟的书中,必然少不了关于CBA的内容,因为这是他一手打造的联赛,其间他顶住了来自领导的压力,也顶住了来自NBA的巨大诱惑。当初NBA方面向篮协提出了建立NBA中国联赛的方案,NBA在谈判过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让步:“第一可以不冠NBA的名字,第二可以不要求控股。NBA中国和中国篮协各占50%的股份。”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搞个类似于超级联赛的篮球联赛,一共8支队伍,现有的CBA俱乐部可以优先进入,但每个球队要拿出5000万美元的加盟费。中国篮协可以收取管理费,NBA中国收取运营费用。

  面对这样的提议,李元伟认为不可取,他给NBA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办一个新的联赛,NBA在这个合作中能够给中国篮球带来些什么?经过细致的考虑,最终他拒绝了NBA的方案。

  D

  联赛为本的观点曾遭到领导批驳

  在李元伟的书中,有这样一个章节,写道:“记得有一次给总局领导汇报工作时,我提出‘联赛为本’的观点,立即受到领导同志的批驳。他说:‘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起码是值得商榷的。历来只有国家队为俱乐部培养人,哪有俱乐部为国家队培养人的?’他还举了体操、乒乓球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李元伟说在他看来,这不是一回事。运动项目不同,所遵循的规律也应该不同,尤其是针对篮球、足球这样的在国际上高度职业化的集体项目,更不能简单照搬个人项目的经验。他坚信中国的职业联赛水平发展上去之后,将为中国篮球,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因此联赛才是国家队水平的根本,而在NBA打拼的姚明正是李元伟这一论点的坚决拥趸。

  回应

  巴特尔:李元伟在胡说八道

  自从2004年之后,巴特尔就再也没有入选过国家队了,为了求证这是否与姚明有关,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北京休假的巴特尔,巴特尔在了解书中所写后说道,“我与大姚争吵?这是没有的事,我跟大姚怎么可能吵架?”当巴特尔知道消息来自于李元伟的自传后,巴特尔更是嗤之以鼻,“这是胡说八道,他胡说八道。”对于当时队中的情况,巴特尔说,因为输球后谁都不高兴,说一些特别的话也可以理解,“但当时球队是非常团结的。”

  不过确实有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巴特尔近几个赛季在俱乐部表现出色,却仍然未能入选国家队。对此巴特尔并没有做出太多解释,他说:“国家队的荣誉是最高的,但并不是我说想回去就能回去的,还需要凭实力竞争。” 在谈到与姚明的关系时,巴特尔坦言,两人关系很好,不存在争吵一说。

  还有这些内幕

  国家队第12人如何潜规则?

  要考虑球员潜力

  和所属城市

  如何选择第11人和第12人,李元伟说:“除了自身实力、球队需要,还会有些其他方面的考虑。譬如这个球员是不是有发展潜力,在哪个省市,哪个俱乐部效力的,一般会避免入选球员过于集中某一支球队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这些球队的日常训练,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例如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之前,名单的焦点是第12人选择莫科还是焦健,最后定的是焦健,李元伟是这样说的:“教练组倾向于莫科,因为莫科的潜力更大。我看到八一队当时已经有李楠、张劲松、李可、陈可、范斌五人入选,如果莫科再入选,几乎就是半支国家队,而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篮球城市竟无一人入选似乎不妥,考虑到莫科此前已经有过几次入选国家队的经历,我决定把这个机会留给焦健。”没想到,最后正是焦健在与韩国队的比赛中成为奇兵,率领球队夺得亚锦赛冠军。

  事实上,这些年的国家队内幕一直存在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主教练定10名队员,篮协领导定第11人、第12人。除了焦健外,全书还有几次涉及到最后名单的定夺,比如2005年王博和王仕鹏,尤纳斯在李元伟的支持下果断地选择了王仕鹏,而王仕鹏在2006年世锦赛上6秒绝杀斯洛文尼亚,带领中国队杀进16强。

  (综合《北京青年报》等)

  

(责任编辑:侯坤)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