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加坡8月19日体育专电 题:标杆还是旗帜? 南京青奥会有压力更有动力
新华社记者岳东兴、徐机玲
新加坡人将首届青奥会的主题口号定为“开路先锋”(Blazing the Trail)。那么,路铺好了,门打开了,四年之后,南京青奥会将有怎样的目标和使命?国际奥委会是否期待南京达到“树立标杆”的效果?对此,正在这里观摩学习的南京青奥组委会挂职实习团谈了他们的看法。
据副团长朱晓军介绍,新加坡青奥会的场馆设施较为简单,体现了节俭办赛的理念,而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对于青奥会的一个定位——在原则上,承办城市如果有旧的场馆,就要充分利用、改造,不应该再建新场馆。
而对于场馆运行具体的模式和要求,可能要等到本届青奥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通过评估、讨论,做出一个模块化的要求。这样,第二届南京青奥会可能就要承载其中的内容,起到“标杆”的示范作用,这对南京是一个考验,压力也是有的。
不过,朱晓军表示,南京的现有场馆硬件条件确实高于新加坡,这是南京的优势,也让大家有信心,有动力。而南京在未来一段时间,最需要改进的还是各方面的“软实力”。比如,青奥会的遗产如何落到实处、得到最大发挥,如何惠及当地青少年和居民,以及场馆在赛后的利用等方面,都是未来南京组委会需要继续摸索的。
据团长夏海鸣介绍,此次代表团成员大都来自南京青奥组委会的各个部门以及江苏省负责竞赛、场馆的体育系统,可谓分工明确。他们在7月31日抵达新加坡后,根据当地组委会的安排,分配到各个对口部门进行考察,并与当地组委会以及国际奥委会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联系,为南京青奥会的筹备工作打好前站。(完)2010/08/19 15:16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