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8日体育专电 题:弘扬传统体育 延续奥运文化
新华社记者赖臻 李江涛 李博闻
28日开幕的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北京举办的规模水平最高、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赛事。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不但能够继续弘扬和推广奥林匹克文化在北京、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传播,也势必成为北京加快成为世界城市的强大推进器。
众所周知,在奥运会所有正式竞赛项目中,东方体育仅占两席,即柔道和跆拳道。脱胎于中国武术的这两项运动,早已在世界呈燎原之势。尽管很久以来,中国一直推动武术进入奥运大家庭,可是错过了2008年的绝好机会,以及身处参赛项目“瘦身”的大背景下,实现这个愿望的难度可想而知。
武搏会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武术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大好机会。当然,这并非中国的唯一目标。武术不但是中国的,更是整个人类的。弘扬这项运动的体育精神,扩大传统体育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民众通过武术增强体质,才是本次赛会的根本目的。因此,将中国功夫和西洋搏击吸引到同一个擂台,既是体育范畴的合理尝试,也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令人惊喜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多元化、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已成为当下趋势。类似合气道、空手道、武术、剑道、泰拳等武搏会项目,在北京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不仅部分学校设有选修课,各类道馆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习武健身在青少年、白领阶层和高端人士中成为时尚。
无论是思想理念,抑或实际行动,北京能有这番可喜的变化,还要感谢举办奥运积累的宝贵财富。武搏会的筹备和举办,从场馆使用、赛事运行、安保措施,到志愿服务、商业开发、观众拉拉队,成熟完善的运作模式,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奥运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依靠着丰富的奥运经验和优势,北京也从中获取了绵绵不绝的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说过:“一旦成为奥运城市,永远都是奥运城市。”这句评价,既成为荣耀深深镌刻到北京的城市发展史中,也成为北京寻求自身突破和转型的压力。幸运的是,北京找到了自身健康成长的又一个坐标。
以武会友、以搏励志、以武求道。赛事之外,包括太极以及传统中国武术的各种表演,以武搏为主题的国际论坛、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体验等活动,都将借助武搏会这块平台,展示这些体育运动的古老传统和现代价值。与此同时,武搏会也为北京尽早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2010/08/28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