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 > 2010北京首届世界武搏会 > 武搏会其他

武林志:日本国技扑向世界 桑搏成功引博采众长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9月06日02:58

  武搏会不叫武博会,不知是为了强调搏击对抗的动作场面,还是为了避世博的讳,但事实上,这个大会的属性确实更接近于博览会。通过武搏会,平素难得看见的相扑、柔术、泰拳、合气道,甚至名字都很少听说的桑搏,被搬到了眼前,尽管不太原汁原味,但也足以令观众开眼界。

  扑向世界的日本国技

  武搏会相扑(SUMO)赛期间,赖德顺的工作是给现场播音员译出正确的技术术语,他一直坐在广播员的身旁,不时耳语几句。等他偶尔起身,身材便透露了他的另一个身份———相扑选手。赖德顺是马来西亚人,在日本学习相扑已有5年时间。

  “更多的是兴趣,当时我是练习柔道,教练说我可以再尝试下相扑。”恰巧赖德顺的义父是个日本人,他得以有机会在日本学习相扑。赖德顺每年在日本会参加很多比赛,但他却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成为朝青龙那样的横纲选手。“成为一名横纲不仅仅是看成绩,还得看你的思想品德。”赖德顺称在日本成为一名横纲是很难的事情,必须要在大赛中战胜所有队员。在日本,大相扑一年有6站大比赛,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其中东京三次、名古屋、大阪和福冈各一次。作为日本的国技,目前相扑仅在日本有职业比赛,但其中鲜有的横纲却很少是日本人。此前名声大噪的朝青龙已经退休,目前大相扑里现役的只有白蓬一人,和朝青龙一样,他也是蒙古人。

  本届武搏会的相扑比赛为国际相扑联合会下的业余赛事,不允许职业选手参加,比赛也按很多项目一样分成了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和无差别级。在赖德顺看来,大相扑的魅力在于选手不分体重、体型,靠的是技巧,有时候,体型小的选手也能战胜大块头的选手。即便这样,本届武搏会还是尽可能在赛制、形式上去接近大相扑,黏土是从日本运来的,场地布置也几乎与大相扑一样,只是选手赛前的仪式缩减了许多,裁判也不再穿着和服、手持折扇执法了。

  今年10月,将在波兰进行相扑世锦赛,国际相扑联合会秘书长大野称已有87个协会报名,而在几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50个。国际相扑联合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相扑进入到奥运会,为此他们率先在日本各个学校、社团等开展女子相扑运动。“日本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都设有相扑俱乐部,很多人也在工作之余来练习相扑。”日本队此次派出的均是业余选手,但大野称不排除挑选其中的优胜者进入到专业队中。此次,为日本队拿下惟一一枚金牌的伊藤亮已具备相当的资格,他曾代表日本参加过世锦赛。

  博采众长之桑搏

  与相扑的官方语言是日语一样,桑搏(SAMBO)的官方语言是俄罗斯语。桑搏的名字来自俄罗斯语“SAMozashchita Bez Oruzhiya”,意思为“徒手防身术”,俗称俄式摔跤或俄式柔道,但它又不是纯粹的柔道和摔跤,其技法有着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点。用俄罗斯总理普京的话说便是“在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搏击种类,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几乎我们所有的现代搏击都起源于桑搏,我想总有一天桑搏会成为奥运项目。”

  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罗斯大败。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专门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战败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非战略战术问题,而是士兵缺乏个人战斗力和战斗精神。1905年,在日本长大的柔道高手奥谢普科夫回到俄罗斯,伙同俄著名军事教官斯彼得诺夫一起,广鉴乌兹别克斯坦的拳斗(古拉莎)、格鲁吉亚的格斗术(启打欧巴)、亚美尼亚搏击术(寇哈)以及日本的柔术、蒙古摔跤、中国式摔跤、法国技击术等柔道和摔跤糅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套适合俄国人体质特点的格斗术,这便是后来的桑搏。桑搏的诞生完全是出于“擒敌索命”,所以其实战价值也是毋庸置疑。

  在技法上,桑搏与柔道和摔跤有众多相似的地方,普通观众很难看出来细微区别来。不过从服装上便很好辨认桑搏与其他项目的区别。桑搏选手穿着的是红色或蓝色的衣服,上身是类似柔道的长衫,下身则穿着短裤,腰间系红色或蓝色腰带。

  与很多非奥项目一样,桑搏也致力加入奥运大家庭。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桑搏曾作为表演项目向全世界推广。自1973年德黑兰桑搏锦标赛后,已有40余个国家在练习桑搏,在俄罗斯及前苏联的加盟国中,桑搏仍是国家安全部队必须接受的训练科目。

  剑道

  剑道是日本的标志性竞技项目,但说到其缘起,中国人难免骄傲。

  这是因为,剑道首先得有剑。日本最早的刀剑,无论成品还是冶炼技术,都传自中国,这大约是东晋到隋唐之间的事,在日本的《雄略纪》等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日本人办事认真,引进成品的时候也搞来了详尽的使用说明,也就是中国的刀法剑法之类“武林秘籍”,这也就是日本剑道最早的源头。

  但接下来的事就足以使中国人汗颜,日本不但在冶炼方面迅速超越中国,制造出名列世界三大名刀的日本刀,而且在中国剑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树一帜的剑道。日本剑道于十一至十三世纪间初步形成,后来的战国时代,剑道由众多名家经过实战不断改良完善,到了江户幕府时期天下大定,剑道由战场逐渐转向赛场,使用的器具也换成了竹剑,这就与今天看到的剑道基本一样了。现代的剑道源于战阵的辛辣气息,依然可循,剑道比赛中的有效打击部位分别是面(脸部)、胴(腹部)、手(小臂)、喉(咽喉),都是可令对手丧失战斗力要害。

  二战结束后,占领日本的盟军总司令部出于维稳考虑,一度禁绝了他们眼中带有暴力色彩的剑道,日本剑道界人士上书抗辩称,剑道代表了仁义礼智等日本传统道德精神,并且反诘盟军司令部说,你们握有原子弹,却对刀剑心存畏惧而欲禁绝,岂非可笑。盟军大概也觉得,荷枪实弹的怕舞刀弄剑的,实在有点说不过去,照这么禁下去,怕是连菜刀都得禁了,于是收回成命,默许了剑道的发展。

  柔术

  日本的柔术同样传自中国,但中国也不是柔术的原产地,印度才是。

  柔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因其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不强调绝对力量等技术特点,与日本人的先天身体条件比较吻合,故而逐渐在日本发展广为流传,古代文献中称为“搏手”。后来在日本武士阶层中,成为继剑术之后的第二项必修功课,后来的柔道、合气道,都脱胎于此。由于更多应用于实战领域,柔术也比仪式化的相扑更强调实用性,允许使用反关节、倒地摔等技法,更加灵活多变。

  随着上世纪大量日本移民迁居巴西,被带到了南半球的柔术也实现了升华,上世纪20年代,曾师从于日本柔术大师前田光世的巴西人卡洛斯·格雷西,创新发展出“格雷西柔术”,1993年的格雷西家族的第三代传人罗伊斯·格雷西在美国的首届综合格斗大赛上轻松打败各大门派的成名高手,格雷西柔术由此一鸣惊人。次年罗伊斯在美国巡回比赛,照样难逢敌手,格雷西柔术这项新兴的格斗技一下子成了习武之人首选,风光无两。

  近年来甄子丹的功夫电影《杀破狼》、《导火线》中使用的功夫,就是格雷西柔术,这种滚在地上纠缠扭打的功夫,看似不雅,但战斗力着实是不可貌相。

  空手道

  说到日本标志性的武技,似乎总能在国外找到源头,空手道也是如此。

  据说日文中的“空手”一词,也可解释为“唐手”,意为唐人的功夫,这个说法有牵强之嫌,但日本的空手道系由琉球群岛传入,这已是定论。琉球就是今天的日本冲绳,日本吞并琉球后,将琉球武术引入本土,融合了剑道等武技的一些精神,逐渐成形。1929年,空手道被承认为“日本武道”,并且为了实现本土化,启用空手道这一名称,废止唐手、琉球手之类旧称。空手道一度是琉球人反抗日本的武器,后来却成了令日本饱享盛誉的武术项目,这也算是历史的一个黑色幽默。相对于柔术和合气道之类,空手道更强调杀伤力,其侧踢、手刀的破坏力尤其惊人。

  目前的空手道流派中,极真会最具影响,该会所创立于1963年,分支遍布全球,极真流和极真会的创始人是有空手道之神美誉的大山倍达,他的流派注重实战,讲究“一击必杀”,是一种相当强悍霸道的功夫,大山倍达本人修为惊人,据说有过手刀切断十四瓶威士忌瓶颈的纪录,同时代的格斗家曾评价他,“当他走近你,你就完了。”

  合气道

  这终于是一项日本独立研发的功夫了,尽管吸收了柔术和柔道的一些要领,但合气道已经算是自成体系。

  合气道是日本武术家植芝盛平在上世纪初创立的,比起相扑剑道空手道,历史要晚近得多,这也是该项目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的原因。望文生义地看上去,“合气道”似乎是一种和和气气的武道,这个解释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也和合气道的神髓相去不远,植芝盛平解释所谓“合气”:即指与天地之气合一,与大自然相契合。表现在具体技法上,就是不依靠蛮力,不主动进攻,将对方的力量引导至无威胁的方向,破坏对手重心,使其自行跌倒,这似乎与太极“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原理相通。合气道门槛很低,对体质年龄性别没有要求,合气道规矩又很多,举止着装都有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礼仪的注重,也是合气道的一大特点。

  合气道在日本韩国都比较兴盛,高手层出不穷,但若论合气道最佳的形象代言人,恐怕还是当属美国影星史蒂芬·西格,他电影里施展的那种以擒拿摔为主的功夫,就是合气道,举重若轻,十足高手风范。只不过他在荧幕内外的表现都时有出格表现,与合气道强调平和的思想,不大合拍。

  

(责任编辑:申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