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今夏中国足球集体狂躁症 盘点45天9场球场暴力

来源:生活新报
2010年09月13日11:25


  暴力·原因

  不职业的体制太害人

  在中国足球的暴力事件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国奥队海外拉练的那次群殴事件。原本令人期待、兴奋的英格兰足球取经之旅,却因一场与女王公园巡游者队的“哈林顿之战”,留下一段发人深省的痛苦回忆。“哈林顿之战”被英国媒体认定为现代体育十大赛场暴力事件之首。

  中国足球从未远离暴力,只是今年暴力的频繁让人不可思议。在当年国奥队群殴事件发生后,曾经在中国工作长达8年的外籍教练布伦特曾说过,球场暴力往往是由于球员动作粗野引起的,而中国教练在训练时很少有约束球员动作的意识。他说:“我在执教中国队时,一直提示球员注意自己的脚下动作。比如李玮锋在训练中经常背后铲人,我就经常提醒他这样是要得红牌的。过多的红黄牌会毁掉一个球员的职业生涯。”

  尽管中国足球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职业化,但不职业的体制却根深蒂固。别的不说,就是在平时训练中,很少对球员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相反在“成绩第一”背后,是更多的教练对粗野的动作视而不见,甚至还鼓励自己的队员用粗野的动作去针对对手。在刚刚结束的云南省运会上,记者就目睹了几起触目惊心的危险动作。

  在仅仅追求成绩这个意识的作用下,球场暴力难免升级,然而在对球场暴力的处罚上,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却显得软弱,有时更是只认钱(罚款),而不从根本上去认识球场暴力的危害。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和决策部门,中国足协缺少职业人才和职业化管理,是中国足球不够职业化的根源。也是球场暴力频发的根本因素。

  暴力·忧虑

  “娃娃军”也充当打手

  9月7日,就在新加坡联赛暴力事件的同一天,全国U17足球联赛半决赛,新疆足协、杭州绿城两队爆发大规模冲突,雨伞成为球员打斗工具,双方教练在群殴事件发生后不但没有及时加以阻止,反而参与其中,如此的教人、育人,让所有人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又多了一份忧虑与迷茫。

  中国足球的赛场一直以来充斥着黑哨、假球和更改年龄,如今又多了一份暴力,如此,中国足球怎能让人看到未来?

  “娃娃军”充当了名副其实的“打手”,这样的场面,想想都有些后怕。面对中国足球的现状,人们总是强调希望和未来在下一代,然而如今面对的现实却是,下一代的技战术能力没有比前人高出多少,但打架、斗殴却丝毫不逊色。

  就在赛场暴力频发之时,中国足协最近在南京组织召开了一次中超、中甲俱乐部联谊会,在会上,足协的官员又一次重申赛场纪律,然而对于频发的暴力事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现在的中国足球,无论是官员、裁判、教练、球员或是球迷,他们在最近足球联赛中的表现都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问题,足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在中国已近乎完全丧失,足球不再给人带来本质的快乐,反而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室主任金汕说,“我们的教练和足球管理者,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让球员拥有相应的人文素质,这样的球员和那些不理智的球迷组成的联赛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和“假赌黑”相比,暴力足球对中国足球的残害与打击更为直接。足球管理者们应该意识到,足球运动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但现实是中国小球员在接受专业技术训练时,文化教育却极度缺失。

  记者接触过的几位基层足球教练都曾表示,文化课对于现在的很多小球员可有可无,训练之余队员上网都只为了聊天打游戏,“品学兼优又爱踢球的孩子真还没见过”。

  “娃娃军”充当打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但在中国足球圈里,这样的警训几乎无从谈起。提高球员的文化素质比培养青少年的球技更加重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贾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