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其他

百双“广州之手”手模文化传承 永藏国家档案馆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0月04日15:09
手模被刷上3层金粉,并且晾干后才算大功告成。
手模被刷上3层金粉,并且晾干后才算大功告成。

  广州日报10月4日报道 历时十六个月的精挑细选,由《广州日报》发起的“寻找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大型活动最终产生了代表和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日前,100位入选选手和16位常务评委陆续开始进行手模采集仪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永久记录和展示双手的意义。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广州之手”的手模及其作品等将作为历史档案,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作永久性公开展示。

  每位选手按印两份

  “寻找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大型活动在确定最终名单后,选手的手模采集仪式于9月25日至30日在广州日报社举行。制作手模这种方式对大家来说都非常新鲜,每天一大早,不少选手就来到广州日报社一楼大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让100位“广州之手”留下手模,这一颇具创意的想法让选手们叫绝。考虑到选手们的收藏愿望,主办方作出周到安排:每位选手的手模均要按印两份,一份是黑色大理石模板,交由广州档案馆永久收藏;另外一份是红木模板,将在颁奖典礼后,留给选手个人收藏。

  “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后,位于大学城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就能投入使用,届时‘广州之手’的手模和作品等档案资料将会在一个专门的特展厅中展出,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广州市档案局局长、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长何伍爱介绍。

  何伍爱说,广州日报主办“寻找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活动,对广州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特别是对档案资料保存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对创建世界文化名城也具有积极意义。这次活动,用采集手模的形式保留这100双手,意义非凡。

  “这个手模本身就是一份生动的档案,用来承载双手的价值和内涵,最恰当不过。”何伍爱指出,相比文字、影像、口头等形式,手模既是生动的档案,又是一件艺术作品。

  在世界最大档案馆永久展出

  据悉,占地70多亩、展馆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广州档案馆新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档案馆。该馆将革新档案馆的固有形式,从封闭的室内空间变成开放式,最大限度让公众参与。

  在收集手模的过程中,选手们向档案馆捐赠了近1000件档案资料,包括代表作品、论文、画册、影像等等。其中,被评为“广州巧手”的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带来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红木宫灯,是目前收集到的最大的作品。

  何伍爱透露,按照初步计划,本次100双“广州之手”的手模将在档案馆室外墙体展出,目前正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完善设计方案。而“广州之手”的作品、影像等档案资料,将开辟一个专门的展厅,进行永久性展出。

  选手访谈

  广州能手 招俊能:

  随时寻找发明的机会

  “世界并不缺少发明创造的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刚刚上高二的17岁男孩招俊能是本次“广州之手”活动中最年轻的选手。小小年纪的他拥有十三项发明作品(其中七项获国家专利),60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曾在20天内两次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奖,当选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此次凭借环保节能的发明——公交车站用语音导盲装置,招俊能入选“广州能手”。小招告诉记者,他平时特别注意观察,越平常的东西越容易有所发现。

  广州妙手 林敏:

  入选意味着鞭策和嘉奖

  “能够与那么多老师和前辈一起入选‘广州巧手’,是对我极大的勉励和嘉奖,留下的手模我会珍藏起来,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刚刚留下手模的林敏医生难掩兴奋。这位“80后”医生凭着点穴疗法入选“广州之手”。

  不到30岁的林敏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才五六年。但自小师承其父林超雄(著名贾氏点穴流派和姚氏点穴流派传人),并曾随国内外十余位名医学习。每天,他对着患者巧施指上功夫,有时一指能击出百斤之力。在不动声色的弹、叩、点、拨之间,他消除了不少患者的病痛,被誉为“点穴推拿能手”。

  广州巧手 傅庆军:

  “承认这双手意义非凡”

  “摁下了手模,仪式虽然简单,却代表社会承认了我的这双手。”傅庆军是广州最早的押花手工艺人之一,虽然生平拿过多项金奖,可这一次获评“广州之手”称号,还是让她觉得与众不同。

  第一次留手模,在印泥上平放双手,向下用力留痕,和双手平时做押花时的小心翼翼正相反,这让广州巧手傅庆军感觉很新鲜。看着一双手印,她情不自禁又谈起老本行:“押花的真正精髓在于想象力。即使同一朵花,压的形状不同,摆放的位置不同,出来就是不同的图画,可以将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广州能手 姚喜:

  “草根”老手艺盼传艺

  姚喜和丈夫都有一手织补藤席的“真功夫”,织补的藤席严丝合缝,赢得街坊满口称赞。

  “评上了‘广州能手’,街坊纷纷前来道贺,还有很多人慕名来补席,生意更好了。”成为了名人,姚喜还不太习惯,她心里明白,织补藤席这门老手艺,在广州已经没几人在做了。儿女都不肯接手这一行,失传似乎是早晚的事了。

  姚喜希望《广州日报》举办“广州之手”活动能让更多人知道:一些老手艺已经到了社会该出手保护的时候了。

  手印意味着记忆与责任

  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这次用手模的形式把100双手记录下来,成为我们广州文化的一个特定记忆,是一份很丰厚的财富,一份广州城市的记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叶春生也是生平头一次留手模,他说:“这种形式很有意义,通过观察这些巧手、妙手的手掌纹路,可以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干得这么好。”

  谈起留手模,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形容“挺新鲜的”,在他看来,手模具有“图示和形态”,配合活动主题很有意义。

  评委之一,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在留下手模后感叹,“非常有神圣感,按下去的手印要公开展示,展示的除了技艺,也是一份责任。”

  ■编者的话

  手,心灵的渡轮

  □ 李婉芬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双手都在编织着一个生命的故事。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就是心灵的渡轮,它为心灵实现愿望,将心灵送达彼岸。

  假如你的双手,研磨过千年粤韵,能够拯救家祠老庙、古籍故纸于难危;假如你的双手,接通了羊城灵犀,能够把陷于失传褪色的民间绝艺承传光大;假如你的双手,锤炼出创意无限,能够在阡陌人家寻常生活中营造许多出其不意的美丽和快乐;假如你的双手,捧着使命透着决断,为无数素不相识的病者驱魔除疾……那么,你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精灵,这座城市因你而荣耀!

  去年,我提议寻找这些寻常又不寻常的一百双“广州之手”,缘于一个简单的闪念:把广州的人文故事告诉广州亚运的朋友。广州有着建城2200多年的厚重履历,有着数千年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撞击与互融的丰富史典,今日广州人的一颦一笑、一语一行,处处闪烁着这种岭南文化的薪火基因。而现在的广州城,更有着逾千万的常住人口,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约60年前和近30年的“新移民”及其后代,广州城头“千万人海”的波澜壮阔,无不彰显着开放城市、开放时代的烙印。

  亚运会举办在即、世人瞩目广州之际,我们一头扎在大街小巷的街坊邻里中,努力寻找出那些或令人敬慕、或令人快乐、或令人若有所思的人生故事,以此呈献给海内外朋友,同时亦留给子孙后人存念。

  这是一个硕大的人文工程,如今,得之于市民热情而熙攘的举荐,得之于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军者的认真甄选,得之于社会各界的支持,100双“广州之手”终于被托举而出,今天他们按下的手模,连同他们的故事,将永远保留在“广州档案”里,铭刻在广州档案馆的一个墙壁上。也许,这100双手背后的人生,在数以千万计的茫茫人海里,只是沧海里百朵无声的浪花,比不上那些轰轰烈烈的人生,比不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巨擘。但是,他们的人生拥有同一个名片:“广州市民”,他们的双手拥有一样自觉的使命:为这座城市增添精彩。

  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目的是向世界展示、为子孙留下:21世纪第10年,100个精彩广州人与第16届亚运会精彩同行的故事。

  本版撰文记者廖靖文、石善伟实习生邹华华

  本版摄影 记者邵权达实习生罗知锋(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王燕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