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最新动态

国羽女双混双重配对有深意 备战伦敦不拆没活路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2010年10月24日16:00

  文/刘紫园

  世锦赛后,国羽大军对女双和混双两个项目的人员进行了全新调整。常州大师赛,犹如川剧变脸,刹时间一对对新搭档闪亮登场。熟识的面孔、陌生的搭配让不少人一时云里雾里:配置是否合理?磨合期要多久?搭档能否长久?成绩是否提高?一连串问号随之而至。笔者借用“聚散两依依”之语,舍其离愁别恨之意,独取依依之要——国羽双打的重组,犹如天下之分合,皆在出新出强,亦如自家的沙发搬来挪去,不光图个美观,更为了实用。

  伦敦有变,不拆没活路

  出现在常州大师赛上的国羽一线球员新组合一共六对:女双的于洋/王晓理、马晋/钟倩欣;混双的于洋/徐晨、马晋/何汉斌、田卿/陶嘉明以及沈烨/王晓理。其中,于洋和马晋两人原先的女双和混双搭档全部更换,而先前不打混双的王晓理和徐晨则开始尝试身兼两项。

  打破原有组合的最重要原因,无非是为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世界羽联缩减了双打名额,每个国家或地区至多在每个双打项目上派出两对选手参加奥运会。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出新出强,再执伦敦牛耳,国羽大军在新的奥运积分周期开始前,主动求变,不拆就没有活路。

  在所有新搭档中,于洋和王晓理的女双组合尤为引人关注。用女双主教练陈其遒的话来说,“她们是重点考察对象”。女双历来是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更是奥运会力保的夺金点。“女双须有更大的胜算”,早已成为每位教练和队员心中雷打不动的准则。“但是北京奥运会后,于洋原来的搭档杜婧一直受到伤病困扰,训练非常不系统。”陈指导解释道,“杜婧的年龄和伤病都在增加,进攻的威胁却在减弱。我们不得不帮于洋物色新搭档。”于是,脚下速度快、跑动能力强、杀伤力大的王晓理自然而然走进教练们的视线。“如果能配合好的话,她们将成为特点鲜明的一对组合。”陈指导说。

  当然,除了于洋/王晓理,其他几对新搭档也绝非“乱点鸳鸯谱”,而是教练组经过缜密研究,才最终决定让他们配起来试试效果。对此,总教练李永波给出标准:既要考虑到伤病问题,两年以后能否胜任;又要从历届奥运会取得优秀成绩的平均年龄来寻找最佳年龄组合,第三才是考虑是否具备了承担大赛所需要的心理能力。

  常州战事,正逢演习时

  直到世锦赛前,多数双打队员才被告知将和新搭档征战大师赛。由于时间匆忙,大家基本上没有合练时间。好一些的,或许能磨合两三次,像马晋和钟倩欣甚至一次都没有合练,就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常州大师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演练机会。大家都是刚刚配,之间的默契肯定少一点。最少要打五六站比赛才能确定下来到底怎么样。”李永波的话似乎也暗示了本次考察的时限。

  实际上,本届大师赛结束后,新组合们已在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出现的问题,有待于日后细细磨合。

  迈过情感的门槛 才散初聚,情感无疑是横亘在队员心里的一座山。“感觉特别别扭,马晋怎么跑网子对面去了!”与于洋一起战胜马晋/钟倩欣的王晓理很长时间适应不过来。虽不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常年相伴,心有灵犀的搭档和朋友,如今隔网相望,心有怅然,一时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其实队内训练也没少打对抗,但是站在赛场上,怎么看怎么难受。”马晋喃喃自语道。

  只要在赛场上相遇,必将有一番厮杀。这是重新组合后,许多队员都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只有尽快迈过情感的门槛,才能重新开辟一块新天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老搭档之间对彼此的技战术特点、出球习惯、甚至某些小动作都了如指掌,赛前更容易做好充分准备。或许,这也能成为一种促进。

  消除兼项的不适 徐晨和于洋在很早以前曾经搭档过混双,徐晨自然懂得辛苦就会有回报的道理,但长时间练习男双,他感觉自己精力不够用了。“晚间休息、第二天早上的训练以及安排自己的私事,肯定会和打一项时不一样。”徐晨仔细盘算着:“我现在一天可能只吃两顿饭,休息也少了些。”在他眼中,这些琐事调整起来反倒比场上的磨合难很多:“比如混双是下午1点的比赛,只能11点多吃一顿,然后晚上比赛前再垫补一点,或者是回酒店吃夜宵。再说休息,要是全天都有比赛,中午打完还很兴奋,洗个澡,再整理一下衣服,根本就睡不着了。”

  久未兼项的还有王晓理,这次,她和沈烨搭档混双。在她的记忆里,最后一次以混双队员身份参加大赛还是一年前的大师赛。时隔一年再度征战混双赛场,“常常忘记要在前面封堵,有时觉得我已经移动得够快了,怎么有个男的比我跑得还快?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在打混双,不是女双。”说完,王晓理自己咯咯咯地笑起来。

  与徐晨感受不同,王晓理觉得自己精力分配尚未遇到大问题,但另外一件事却让她头大:自从身兼两项,每场比赛需要带的衣服增加了一倍,这也意味着洗衣服的时间比从前拉长了许多。“一提洗衣服我就烦!每次打完比赛都要重洗一遍,哪有时间洗那么干净啊,拿洗衣粉泡泡就冲,晾起来第二天继续穿。”她的女双搭档于洋也是身兼两项。得,她俩的房间每天都像挂着万国旗。

  强化自信的理念 自信对小队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二队的小队员,钟倩欣似乎是在一种“发蒙”的状态下接受了和马晋搭档的事实,而她醒过味来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我可别拖马晋姐的后腿啊!”

  或许是很少有机会和顶尖女选手配对参加国际大赛,钟倩欣来到常州后就异常紧张。9月14日的适应性训练,小姑娘被叫到一队和成淑、赵芸蕾、马晋、王晓理几位师姐一起上课,陈其遒指导亲自上阵,进行多球练习。钟倩欣的步法明显沉重许多,移动速度也赶不上大队员,没接几个球就已大汗淋漓。“钟倩欣,和马晋打有没有信心?”赵芸蕾站在一边为小师妹鼓劲。钟倩欣怯声怯气地答道:“有。”“大声点嘛!有没有信心?”钟倩欣喘着粗气,努力吼了一声:“有!”小姑娘告诉记者,在北京偶尔会跟着陈指导训练,感觉自己的个人实力还需提升。

  首次搭档马晋,钟倩欣与师姐止步大师赛八强。从第一场感觉自己速度跟不上,连贯性脱节,到第三场敢于拼抢,她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自信心。然而,想和搭档一起参与奥运会的竞争,恐怕要走的路还很长。

  注重身心的默契 刚刚更换搭档,没默契或少默契都在情理之中。对此,总教练李永波心知肚明:“新配的个人技术水平都很强,双打和混双都需要时间很长的熟练,这种彼此之间的默契,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既然承担了奥运重任,技战术的配合最为关键。通过大师赛几轮的实验,新组合们都找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对于何汉斌而言,从前的搭档于洋属于主动得分型,而新搭档马晋则属于组织进攻、创造得分型。“还是有点不太适应吧,不过赛前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就看谁比较稳定一点了。”几场球打下来,马晋和何汉斌对新搭档都很满意。马晋更是用“非常铁”来形容他们的场外私交,在她看来,只要多沟通,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经历第一轮的考验,于洋直言和徐晨还没“擦出火花”:“徐晨和何汉斌的特点不同,我在场上组织球路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改变和调整。而且徐晨还要打男双,身兼两项可能会比较辛苦一点,所以我就会想一些办法让他怎么打得轻松一点,所以在场上就尽量减少多拍,突出我们两个的这种后攻前封的混双特点,也希望后面能够磨合得更好。

  田卿跟陶嘉明并不陌生,两人平时训练经常在一起配合,感觉很合拍。但由于很少一起配合参赛,在场上有时会慢热。田卿自省道:“我的网前比较凶狠,但是细小的技术差一些,还得练。”

  对此,李永波说:“双打高手的默契是身与心的相融,在技战术的基础上,心中的那份默契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岁月,调整仍继续

  常州大师赛让多对新组合小试牛刀,队员们有了经验教训,教练组也寻到了不少问题。总教练李永波强调,目前的改变是尝试性的,仅仅算个预案:“我们想通过到奥运积分赛前的一系列比赛的考察,看这几对新配是否比原来组合更成功、更强大。如果是,那就按照这个方案参加奥运会。如果不是,还有变的机会。因为双打的世界排名和积分是个人带个人的,不用按照固定组合计算。”在这种条件下,国羽大军才敢于变阵。而新尝试本身也不固定,充满变数。

  由于双打和混双在战术跑位上会出现差异,有时候容易造成混淆。加之奥运名额有限,手心手背又都是肉,李永波开始考虑让这些新组合慢慢不再兼项,集中精力打好某一项比赛:“有的队员心眼多一点的,打两项他会选,我要丢了这个保那个的,反而还乱。要是只打一项,就必须好好顶下来。我们会朝这方向努力做。”

  分分合合人常态,聚散终须两依依。只要最终实现强强联合的目的,那么,分手也好,牵手也罢,都是快乐的。结束大师赛,国羽大军部分主力将奔赴日本。或许经过几站赛事的锤炼,新搭档们将在年底的广州亚运会上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责任编辑:杜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