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中超热点

寂寞海埂:记录中国足球历程 重温历史反思前行

来源:北国网-辽沈晚报
2011年01月17日07:32

  编者按

  如今的海埂,对很多新生代的中国足球记者而言,越发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那里曾是中国足球的“心脏”。迷茫中徘徊的中国足球出路在何方?破解迷局的答案在哪里?不在关押南勇们的沈阳的看守所,不在国足奔忙的亚洲杯前线,而在海埂。寂静的海埂,记录下中国足球的心路历程;重走海埂,是重温历史中的反思前行。让我们的前后方记者为您讲述一个个有关海埂的故事吧,读懂海埂,便能读懂中国足球的未来!

  这次出差去昆明前,我听报社以前跑足球的老记者们说海埂以前很热闹,但现在很凄凉,我记下了这段话,却无法形成鲜明的感受。

  再“凄凉”总不会空无一人吧?总还有一些跟队的记者吧?我带着这种乐观的心态登上南下昆明的飞机,当我风尘仆仆走进海埂基地大门的一刻,连这点残存的乐观都被现实击破。在这里想看见“同行”都很难。在训练的时候,我游走在各支球队训练的场地边,看不见“长镜头”,看不见“采访本”,看不见“摄像机”,好不容易看见个拿卡片机照相的,让我兴奋不已,本以为是同行,一打听原来是经纪人。

  由于体测不在基地进行,中国足协的官员连影儿都没有。来基地训练的球队不到10支,足协大员们对海埂根本不屑一顾,无人来“督训”,过去的冬训办早进了历史博物馆。

  到海埂后的第二天,在沈阳东进队与北京国安的热身赛上,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同行,看见了手拿长镜头和扛着摄像机的人,他们来自北京的媒体,是奔着北京队外教帕切科来的。

  他们都住在基地附近,我问来的记者多吗?“大概有5个吧。 ”一名北京记者回答道。我又问,“那住在基地里的记者呢? ”他的回答让我的心一下感到拔凉,“应该只有你吧! ”

  穿过无人看管的基地正门,是一条长约百余米的笔直大道,一直通向深处,放眼望去,看不见一个人,夕阳里,海埂基地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路的左边是田径场,右边是高尔夫球场(那里曾是11号足球场)。

  走在基地内,我丝毫感觉不到这个基地与足球有什么关系。沿着这条宽敞的大路走到头,终于看见了“海埂—昆明体育训练基地”的巨大牌匾,不过这与我此前在照片中看见的并不一样,牌匾正中间那个运动员踢球的雕塑不见了,这个牌匾显得光秃秃的。

  听人说,海埂基地里的环碧小墅曾是当年全国记者的聚集地,环碧小墅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但我在看完球队训练后,询问基地宾馆的女服务员,“请问环碧小墅在哪里? ”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哪儿?环碧小墅?没听说过! ”我又接连问了几名服务员,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清楚,你问问别人吧。 ”

  最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在基地开了16年体育用品商店的张老板,他指着隔壁说,这就是当年“环碧小墅”。一座位于路边的复古建筑,两根红色柱子尤为显眼,不过没有了店名,岁月的变迁让其饱经风霜,当年住在这里的“老记”们,如今都已不在一线跑足球了。

  走进“环碧小墅”,见一张张快餐桌椅摆在里面,上面放着刚刚吃完饭留下的碗筷,服务员说,这里已经成为运动队吃饭的食堂了。现在基地的服务人员多为20岁的年轻人,对于环碧小墅的故事根本不知,当年在基地里的“老人”已所剩不多。

  记者 郝鹏飞 电自昆明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