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网球 > 中国网球动态

李娜在武汉:5岁接触羽球 喜欢姜山因“哈韩”

来源:《网球》杂志
2011年03月12日15:42

  武汉有李娜

  Li Na In Wuhan

  特约记者/熊凌洁

  大屏幕里打出了李娜的英文资料,罗德?拉沃球场的观众吃力地念着WUHAN这个拗口的拼音,这并不是一个在全球体育直播里经常出现的城市。那个被两条大河三分天下的城市地处中国腹地,有着吉庆街豆皮之类的地方特色,这使得武汉和中国其他的腹地城市一样,充满浓浓的市民味,和国际化相差甚远。在电视直播里,李娜里用英文和姜山开起来了汉味十足的玩笑,这是真实的国际版李娜,充满武汉味,那些和她最亲近的人,也全都来自武汉。她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留下了成长的脚印,那里有着一大堆和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李娜的成功也为这个城市树立了一个朴实的成功者的标杆。

  很多武汉人都在那个下午为李娜留下热泪,不仅仅是武汉,李娜的澳网女单决赛也是全中国最为关注的时刻。那一刻,带领她、陪伴她、见证她20多年网球生涯的每一步的亲人们,都相聚在电视机前为她呐喊助威。李娜常说:“我要特别感谢在我最困难时候,给我支持的那些人,有她们的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

  现场

  李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娜要是遗传了我这心理素质,那算是完了。那时候她爸爸……”她轻轻地把头别过去,无声地叹了口气。

  回忆

  李娜的爷爷当年是宝善中学的体育老师,培养儿子李盛鹏从小打羽毛球,可惜文革让爷俩的羽毛球梦早早地破灭了。但小李娜的出生让老李重燃希望,女儿才5岁半时就把她送到新华路学羽毛球,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两年后李娜被选进网球业校重点班,很快就在同年龄组的全省、全国比赛中出类拔萃。

  然而,在李娜11岁时,老李因病住进了医院。那是1993年的夏天,老李写了封信托人带给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

  “夏指导,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已住院2个月了,这期间一直没时间来看李娜训练,更不知道她近来表现怎样……只有她到我这里一次、问她一次……我每次都对李娜讲,夏指导带个孩子,又有你们这么多(队员)训练,你要加倍刻苦……”

  “李娜只当是您的大姑娘一样,不对的地方狠狠地教育……在我们心里,您对她的严,是‘严师出高徒’……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就拜托您了!”

  李爸爸的这封信,夏教练一直保存着。直到2001年,李娜才亲眼看到父亲当年这张托孤的字条,哭成了一个泪人儿。18年之后,李爸爸的夙愿终于成真。

  现场

  比赛刚开始,李娜妈妈尚且还能坐在电视机前,可打了还不到两个回合,李妈妈的脸有些涨红,呼吸也越来越急促。记者赶紧抚着她的肩膀问:“要不要透透气?”她坚持着又看了一球,刷地站起来:“不行了,不能看了,我得出去了。”

  回忆

  李娜小学一年级开始在新华路业校打网球,李妈妈也开始了她的“陪练”生涯。每天下班她先回家把一家人的饭做好,然后骑车赶到体育场来,等女儿七八点钟训练完,招呼她洗澡、吃饭、做作业,总要到9点多才能安顿睡下。那时候业余体校条件差,洗澡都是用的食堂蒸饭的陈水,宿舍里就两个破吊扇,孩子们还得睡在蚊帐里,热得很。冬天更难受,五点半食堂开饭,训练到一半的李娜一手拿饭盒一手提开水瓶,飞奔到食堂。因为天黑得早而训练场没有灯,为赶在天黑前尽量多练点,李娜的饭打回来得先捂在被子里保温,等天黑透了才能吃上……

  “刚开始时,李娜特别想家,我每天就等她睡熟了才走。有一次我以为她睡着了正准备走,到外面听到她躲在被子里哭。唉,真的是作孽啊。”每次李娜比赛时,当年艰苦的一幕幕就闪现在李妈妈眼前,“所以,我没办法看她比赛,除了心里紧张更多的是心疼啊。”

  现场

  虽然是在室内看比赛,可夏溪瑶还是习惯地带顶网球帽,“几十年,习惯了呗。”电视上转播比赛,场下的夏指导不仅忙着给李娜助威,得空还不停地给李娜发短信:“李娜,我代表全业校的队员为你助威”,“李娜,你最棒,你是妈妈爸爸的傲女!”

  回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989年的一天,夏溪瑶突然成为一名伯乐。

  这天,夏溪瑶路过羽毛球场,看到场上练得热闹,就跟教练林书惠打招呼,“有没有好的苗子给推荐几个啊。”林教练喊过两个小姑娘,夏溪瑶把她们引到一边测试了一下,“嗯,移动、回位速度很快,腿部力量也很好,叫什么名字?”她拍着一个小姑娘的肩膀问,“李娜。”小姑娘很大方。

  “我就对林教练说‘这个不错,给我吧。’结果他说两个都带走吧,我白他一眼开玩笑说‘怎么,买块肉还得搭骨头?’ 哈哈。”夏溪瑶爽朗地笑了。

  刚开始因为年纪小,李娜总是输给比她大的孩子,每次她输了球都坐在场边哭。“我那时候对孩子们特别严厉。看她哭就吼,光哭有什么用,有志气就打赢她们!”夏溪瑶回忆说,“这孩子真是有股狠劲,我这话她真的听进去了,咬着牙训练,很快就把队里其他孩子都打败了。”

  现场

  跟以往一样,余丽桥教练看球依然十分严肃冷静,这是她多年来带领队员出征各大小赛事练就的平静。但是,每当李娜击出一个关键球,她还是忍不住轻喊一声“好球!”

  回忆

  李娜12岁时,被金牌教练余丽桥选入省队。余教练是出了名的铁腕教练,水平高训练严格,李娜在她的指导下成绩突飞猛进,15岁时就拿到全国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随后几年,余教练又将李娜和李婷带入国家队,陪伴她们走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段。

  现场

  带领几名年轻选手参加澳网预赛的潘兵,几天前回到了北京,“要是我的队员能打得更好点,我也能留在现场看李娜比赛了。”潘兵开玩笑说,“我早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回忆

  2004年,李娜转眼在华中理工大学已经读完二年级。

  复出之初,是李娜最困难的一段——松弛的神经,得尽快绷紧;松懈的体能,得尽快提升;生疏的手感,得尽快找回。那时的李娜,由于其他队员大都在外训练比赛,只有她是从头开始,每天跟着潘兵“开小灶”。

  直到目前,潘兵曾获得的成绩依然是中国男选手中最好的——两届亚运会男单冠军,世界排名曾冲到了176位。这位成绩斐然的运动员、教练员不仅网球水平高,更有着宽厚的心胸,在带李娜的这段时间,他像大哥哥一样言传身教,舒缓李娜的压力、针对她的状况制定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很快,李娜就恢复到相当好的状态,而潘兵更是带领她连续拿下四站ITF新华社巡回赛冠军,另外还有WTA巡回赛广州公开赛的冠军。

  现场

  “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在直播的颁奖仪式上,李娜对姜山的这段真情告白引起了一片掌声。

  回忆

  姜山曾有个外号叫“胖头”,因为小时候他的身材不高,却长了一颗大大的脑袋。因为这,当初省队还不想要他,但他的教练、同时也是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据理力争:“他的预测身高有1米88,将来有发展前途。”

  后来,姜山果然成为湖北队的顶梁柱之一,与朱本强配合的双打在国内所向披靡。

  在李娜与姜山成为恋人后,有一次教练问李娜喜欢姜山什么,她笑嘻嘻地说:“你不觉得他像韩国人吗?”原来李娜也“哈韩”啊。婚后,姜山像许多有了家的男人一样突然就长胖了。以至于奥运会期间记者迎面与两人相遇时,竟半天没认出来。“我还以为是韩国队的教练咧,”记者感叹。李娜偏过头看着老公说:“他说有肚子是男人的风度。”

  这些年姜山陪伴李娜在国外奔波,既要陪她训练还要照顾生活,应该是很辛苦的,怎么不瘦反胖呢?

  “我觉得还是饮食的问题。才回来个把月,又长了五六斤。”姜山抱怨说。

  “为什么?”我问。

  “回来大鱼大肉还喝酒,油水肯定厚多了咧。在国外吃的简单,而且都是瘦肉。”姜山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责任编辑:马克杰)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