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北京队客场与新疆队的比赛,再次将裁判和技术代表这个中国篮球的特殊群体推到舆论中心。此前,上海记者朱俊已经以极端方式向裁判和技术代表抗议。每个赛季,CBA裁判都会引起争议,但像本赛季争议之多、之频繁却并不多见。
潜规则,这是这两起事件发生后媒体从业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CBA裁判界到底有多少潜规则?
主场哨
红包分配遵循
“5、3、2”原则第三副裁哨狠
主场哨这是全球适用的潜规则,但CBA却尤为明显。“客场难打”是圈内外人士对CBA的统一看法。以本赛季常规赛为例,联赛17支球队的主场胜率为63%。某球队主场胜率高达81%,客场胜率仅为25%,主客场胜率相差如此悬殊。有些客场,如果客队没有赢主队20分的实力,都别想带走胜利。
客场吃亏,主场扯平。这已是CBA的一大现象。
红包分配遵循
“5、3、2”原则
裁判工作,这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词语。某俱乐部老总就曾说过,“CBA中很多俱乐部都做裁判工作。” 在绝大部分俱乐部中,都有负责“裁判工作”的专职人员。
据江苏媒体2006年报道,人民币5000元是一场比赛的“公价”。关键场次,“红包”将达到5位数,这还不包括吃喝玩乐的消费。随着物价上涨,如今“公价”可能不止这个数。坊间传闻,红包分配遵循“5、3、2”的原则,即主裁5成,第二副裁3成,第三副裁2成。有些关键场次,裁判更是“两家通吃”。
第三副裁哨狠
最近两赛季,比赛中最敢吹哨的是年轻的第三副裁。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年轻裁判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有时主裁和第二副裁不便吹罚,年轻裁判就要唱黑脸,传达裁判组的意图。此外,年轻裁判也要通过哨子引起球队的重视。
此前,中国篮协竞赛部的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就批评了年轻裁判,虽未指名道姓,但却指出队伍中存在的互相攀比,互相比哨,自扮大腕等问题。
申诉也白搭
至今,真正在赛后对裁判提出抗议的只有北京奥神队,但后来就与篮协闹僵,最终离开CBA。很多俱乐部所谓的申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为什么俱乐部“有冤不申”?
申诉并不见得会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会让俱乐部陷入被动,因为裁判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本赛季,某俱乐部被篮协处罚,但篮协和该俱乐部都未公布事实真相。事实上俱乐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该俱乐部被处罚后,在主场都经常“享受”客场待遇。
本赛季,篮协公布了新的申诉办法。除了限时间限地点外,还要提前交钱。
可判可不判的
容易做手脚
一位裁判界人士曾与记者及一名有志于从事裁判工作的年轻人分享过他的从业心得。有一招被裁判界称之为“杀分”。比如裁判要帮甲队,当乙队队员持球上篮,而且将要得分,甲队防守队员提前犯规,此时裁判响哨的时机就很关键。裁判哨响得恰当,乙队必进之球就会被吹掉,且乙队无话可说,因为裁判已经判了甲队队员犯规。该人士透露,如果裁判要帮甲队,一场球杀乙队10分并非难事,尤其是那些可判可不判的球,很容易做手脚。
CCTV5直播
判罚稍公正
电视直播,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现场直播已经成为促进裁判公平、公正执法的重要武器。因为有电视直播,所以裁判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被放大,所以有中央五套直播的比赛裁判判罚一般不敢太狠。有些关键场次,客队为了避免遭遇不公正待遇,非常希望央视能够直播。即使有地方电视台直播,如果裁判判罚有利于主队,当地电视台从主持人到解说嘉宾也会带有强烈的倾向性而作认同解说,电视直播也一般不会慢镜头回放该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