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们爱的是金牌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从那一刻开始,乒乓对于国人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个普通的运动项目,而是成为了金牌和冠军的象征,成为那个极度渴望金牌时代的超级宠儿。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金牌对于国人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范围,除了证明中国有能力去承办这一类大型赛事之外,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也是当时那届亚运会的重要主题。每一次在世界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历程,都会极大提振中国观众的民族自尊心。对于观众来说,金牌数量要比体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重要得多。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守在电视机前默默地关注着比赛,为中国代表团的每一枚金牌欢呼雀跃,然后开始计算在奖牌榜上已经跟对手拉开多远的距离。
在金牌数量尚未满足“温饱需求”的情况下,观众也不可能在口味上过于挑剔,能够持续稳定带来金牌的乒羽项目,自然会吸引到所有人的眼球。
20年后我们爱的是比赛
民众乒羽运动近年来在国内受关注的下降,并不仅仅因为“审美疲劳”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如今随着中国在多个领域内的全面崛起,体育金牌在唤起民族自尊心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弱。中国观众现在开始追寻一些更具有体育本质的内容。
随着国际上主流的各种职业联赛涌入国内,国民领略到了更多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这些国际主流职业化运动本身就是因为魅力巨大才得以职业化,因此很容易打动国民的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择会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际趋同性。诸如足球、篮球、F1赛车、网球之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即便并非中国有望夺金的项目,即便可能并没有中国选手参与其中,照样能以其自身魅力令中国观众如痴如醉。比如当2009年的意大利超级杯在北京举行时,两支外国球队可以创造出5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去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尽管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创纪录的199金,但其在国人那里获得的掌声十分有限,再也无法重现20年前的热度。
据《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