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网球 > 热门评论

新闻晨报:我们为什么爱李娜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作者:黄嫣
2011年06月13日10:09
黄欣 制图
黄欣 制图

  晨报记者 黄嫣

  有人说李娜是对体育大锅饭时代的一种讽刺,也有人说,李娜是职业世界送来的一本教科书。李娜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开始肆意嘲笑他们认为落后的体制,以及看似幼稚的奖牌思路。可私底下,谁都知道这里多多少少隐藏着一些人,对于惯性思维的厌恶。

  李娜的成功让不少人看到了中国体育的反面,这些应该是被某些老牌项目憋屈了许久的人们,当许多人已经开始习惯乒羽赛场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他们是需要一些释放的。但事实仅仅是如此简单么?爱与恨之间的过程,就是一个转折而已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娜还是那个李娜,变的,事实上是我们自己。而爱李娜只是一种表象,更多的,是我们对于中国体育华丽转身的一次鼓掌欢迎。

  记得夺冠后的李娜在休息室里,曾对着赞助商一直跟拍的镜头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两周,打出了不可思议的比赛。以后的生活可能不一样了……

  是的,肯定不一样了,而中国体育的华丽转身也在这不可思议的瞬间,悄然降临了。

  金牌的狭隘与体制的反思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1963年提交的一篇论文中这样描述:“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而在几天前,李娜,就是这只蝴蝶。

  李娜的成功,从本质上就是中国体育的一次演变。但是其带来的余震,却比一个法网冠军强烈得多。

  首先就是有人刻意把李娜与乒羽扯上了干系。

  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赢得了第一座世界冠军算起,中国体育正好走过了52年。 52年前,容国团也是如李娜一般,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捧,他的成功,无异于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给所有老百姓抓了一把精神食粮。那个时候,一枚金牌就是对整个国家的肯定。

  但52年后,一切都变了。老百姓已经不再满足于金牌的温饱了。当一块块像是计划中的奖牌平安入袋后,有人开始觉得乏味了,腻味了,此时,之前的荣誉感也随着惯性而荡然无存了。

  于是,李娜恰巧在这样一个时刻出现了。也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人对铺天盖地转播乒羽赛事的国内电视机构提出了质疑。两个巧合在这么一个当口狭路相逢,终于让有些人找到了宣泄不满的一个缺口。

  很多人说,李娜的成功是对中国金牌思路的一次讽刺。这也使得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一席话变得尤为刺耳。李永波说,只有当李娜拿到奥运冠军时,她的成就才能真正被拔到一定的高度。

  在这句话中,李永波是有些偷换概念了,羽毛球的世界里或许一块奥运金牌能够涵盖一切,但在网球的领域,衡量价值的准绳却并不是如此。他的话等于直接否定了费德勒这种球员的成就。更是让很多人找到了可以肆意指摘的一个由头。

  事实上,李永波是不需要做这么个傀儡的。坐在他这样一个高度,完全没有必要为一个李娜兴师动众。但他也是有理由沉不住气的,因为李娜,举国体制与单飞模式第一次来了一次正面较量,而较量的结果是,不明就里的观众对前者进行了全面否定。

  显然,这有些极端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用一句简单的理由就草草定论,历史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娜的成功是人们意识到变革的开始。她无关于任何体制的本质,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50多年前我们看金牌,50多年后,我们看比赛。这是自然规律的正常发展,也是体育世界自我淘汰的一个必然结局。

  个性的魅力与单飞的定义

  为什么我们爱李娜,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有了底。这种爱来自于释放,对于新旧事物的争论,更来自于我们扬眉吐气的幸福。

  当李娜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上肆意躺下时,很多人心里升腾起的自豪是有些别样味道的。这里不曾沾染过中国人的气息,而这次,却轮到我们用一种畅快的方式,在这片老外的领土上放肆尖叫。

  这感觉,有点像李小龙当年一脚踹破“东亚病夫”牌匾的畅快,只是对手,已经懂得尊敬而已。

  和丁俊晖一样,李娜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直接刺入了欧美主流运动的心脏,这种方式让世界上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体育的改变,也由此,让国内的人看到了所有可能的潜质。

  在美联社的评语中有这么一句,它说,李娜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了世界面前。这听着有点像盘子里的巧克力,你摸索着就吃到了最美味的那一粒。

  但李娜显然不仅仅是一颗甜心巧克力。很少有人注意,也就是在几年前,李娜的照片上是没有纹身的。因为某些原因,她总是会在上场前把胸前的纹身用胶布遮住。这能让她看上去更合群一些,至少,她不希望自己在场上看起来也像个刺头那时的她的确如此,她不喜欢墨守成规,不喜欢做个听话的孩子。惟一喜欢的,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所以,恰恰是在2005年,举着整个网球职业化定律与网管中心抗衡时,李娜认为自己是对的。老外们上百年形成的生存法则,必然有它的道理。

  李娜最后是胜利者。在6月5日,也就是李娜夺冠后的第二天,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席话她们那时已经跟体制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包括李娜当时炮轰国家队、彭帅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在改革之前,我就明显感觉到了这些碰撞,这说明现有的体制在这个历史阶段已经不适应网球项目的发展了。我们一定要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孙晋芳的话现在听来是这般柔情,她的出发点,应该也是出自于网球这个特殊项目的尊敬。只能说李娜是幸运的,在一个对的时间,遇到了一个对的人,然后在一个矛盾十字路口,踏出了勇敢的一步。这或许就是蝴蝶效应的前世今生,破茧而出,才能真正欢腾。

  WTA的乌龙与IMG的胜利

  在李娜夺冠后,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不能忽略。 6月5日,也就是李娜夺冠后第一天,WTA恰好在上海举办嘉年华活动。在活动前几天,WTA工作人员在与记者联络时表示,现场应该会与李娜进行连线。而这时,李娜刚刚闯入法网女单半决赛。

  但几天后,一切事情的发展都已经失控,其中,当然包括李娜夺冠这样的爆炸性事件。 5日当天,工作人员特地找到记者,他们无奈表示,其实从李娜开始法网比赛起,WTA因为根本不看好其成绩,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派专人跟随身旁,这一失误的决策直接导致4日晚上,也就是李娜夺冠那一夜开始,WTA已经与她失去了联系。

  作为当家人,WTA是失策的。好在除了它之外,很多商家早已看到了李娜的潜力。其中,其所签的体育经纪公司IMG,则是最大的赢家。

  2009年,李娜单飞后不久,选择与该公司签订经纪人合约,IMG给她配备的经纪人是公司王牌麦克斯·埃森巴德。

  按照IMG公司一般的签约规定,在和明星们分摊广告收入时,执行浮动比例,有的明星广告收入,IMG会拿走一半或4成,而李娜之类的明星,IMG拿走的份额会少一些。不过,李娜并非伍兹、费德勒之类的明星,所以,IMG拿走的比例,应该不是最低的。

  目前,李娜主要的代言合同来自耐克、劳力士和哈根达斯。具体合同金额尚未可知。但有媒体就前述三者给出的预计商业价值分别是2000万元、1800万元和800万元。此次,法网夺冠就给李娜带来1100多万元的奖金,再加上此前澳网亚军的战绩,其2011年上半年的奖金总额已经逼近职业生涯前十多年的总和。

  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李娜在广告等方面收入将暴涨,年收入将逼近2亿元。这其中IMG都要参与分成,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拿走12%的广告收入和8%的奖金收入。但这些,已经足以让李娜登顶本年度最为富有的女子运动员榜单。而IMG也会因此收获一张数字惊人的支票。

  全面获胜的IMG让很多人看到了它的眼力,而WTA那个乌龙故事也有一个颇为戏剧化的结尾。在与记者闲聊时,WTA官员表示,现场未能联络到李娜可能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以当时的安保措施,可能无法阻止如此多的观众一下子涌入现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恰恰是赞助商最为欢迎的场面,一张合同的背后有十几亿双眼睛,如此高的商业价值,在当下,除了李娜,别无他人。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这个故事,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的WTA无需用任何努力来赢取任何利益,它们服务于球员,换句话说,服务于他们认为需要的球员。而IMG不同,它们必须依靠运动员的自身价值来养活自己。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出发,自然,也就收获了两个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点,足以让中国体育在改革的同时可以扪心自问一番。
(责任编辑:贾凡)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