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 王健林重组中国足球 > 媒体观察

新快报:校园足球应先搞普及再谈发展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7月05日06:46
2010年4月,在沈阳举行一场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据悉,足协在今年又启动了U19、U17、U15、U13四个年龄段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新华社资料图

  2010年4月,在沈阳举行一场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据悉,足协在今年又启动了U19、U17、U15、U13四个年龄段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新华社资料图

万达赞助只涉及青少年足球“提高”板块,而非“普及”板块
万达赞助只涉及青少年足球“提高”板块,而非“普及”板块

  本版专题撰文 新快报记者 王敌

  7月3日,万达注资中国足协5亿元,王健林表示大部分资金是计划投入曾中断了十几年的青少年联赛,希望打好基础。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讲话,力挺校园足球,希望各界坚持体教结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万达集团提出的“希望之星”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校园足球。一时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似乎到了春天,然而现实也许并非如此美好。

  1

  足球学业不可兼得

  在苏联影响下,新中国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很快就分道扬镳。竞技体育不再以大众体育为依托,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有潜质的青少年很早就进入专业体校,而运动员也不再接受常规教育。这意味着,体育与学业成为不兼容的选择。要么上普通学校参加高考,要么上专业体校层层晋级。

  据统计,足球运动员的成材率仅为0.142%,也就是说1000个人里最终才会有一个人成为职业球员。加上国家队在外战中的糟糕战绩,中国足球近年来的一系列假球、黑哨丑闻,家长自然不能放心让孩子选择足球,走体育道路。青少年越来越远离足球,而中国足球的水平也越来越差,结果导致更少人的愿意踢球,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中国足协青少部的统计,中国的青少年注册球员数字在2008年时已经下滑到不到7000人,而中国足球最近几年的全面失败也证明了青少年基础被摧毁后的严重后果。

  对于足球人口的减少,退役的球星郝海东认为这和踢球之后的出路密切相关:“你得让踢球的孩子和孩子家长真正感觉到踢足球有前途、好就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更要让足球跟校园结合起来,在校园里发现有天赋的孩子,而即使踢不上职业足球的孩子也同样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找到出路,这样的方式会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足球中来。”

  2

  足球的出路在校园

  足球是团队运动,每个队至少需要11个人,足球的比赛形式决定了这项运动必须有庞大的青少年球员作为基础,中国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集中在学校。足球能否走进校园?

  其实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类似尝试。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首批挑选了44个布局城市来逐步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联赛体系,为中国足球大补基础。据有关部门统计,启动全国小学、初中联赛以来,当年全国首批44个布局城市中已经有41个开展了比赛,有1300余所小学和700余所初中进行了共约17000场比赛,参加比赛的注册小球员人数近6万人。

  这类活动对足球普及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参与学生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兴趣参加。

  尽管在中国,从大学生运动员向职业运动员的发展在众多的大学生运动员中还是凤毛麟角,但是像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学生球队打职业联赛的案例也并非没有。如果先行者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创出了一片天地,一定可以激励后来者。

  3

  扎根校园很有难度

  这次万达的赞助涉及的是青少年足球的“提高”板块,而非“普及”板块。换句话讲,只有在校园开展的足球普及工作做到位,足球人口增加,才能有助于青少年足球水平的提高。校园足球开展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师资匮乏、教育政策缺乏等。虽然浙江、江苏两省提出,校园足球体育教师培训合格按相应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体育教师获亚足联和中国足协颁发的教练员证书的,应纳入职称评审条件等利好政策,但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何时推广,如何推广都还是问号。

  足球运动技术的形成在4岁到23岁。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足球少年来说,最黄金的时期也是其读书的时期。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学生要在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是不太可能再抽出大量的时间去从事足球训练的。这也是家长和老师不希望不允许学生们在体育上消耗太多精力的主要原因。

  由于观念上对于体育的一向轻视,体育考核不可能成为高考中的重要部分。这也决定了体育运动只能在现有教育体制缝隙里生存的基调。

  就连体育加分这样的方式也容易产生丑闻。去年高考时,浙江省曾爆出体育加分的丑闻。浙江省一共652人获得体育加分,其中足球44人加分,然而这些考生是在替补参加未被国家认可的不知名比赛获得加分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卢彩晨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想一下子把体育带回教育实在太难,如果真的想革命性的改变,国家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改起,但这不符合国情,国家不可能因为足球动摇到生计。”

  小结

  精英计划目前最有效

  就目前情况来看,每年送若干名足球少年去足球发达地区“留学”已经是最可行的办法了。一来不用对现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二来也能在量变上提高一下中国足球的水平,三来也能够扩大中国足球的影响力。中国足协推出了“希望之星”计划。根据此计划,中国足协每年要选派100名15岁至17岁的优秀球员赴欧洲和南美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俱乐部进行2到3年的系统训练和比赛,目的地还包括德国、法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希望之星”计划与之前的“健力宝模式”不同。在“健力宝模式”中,球员吃住在一起,学习和练球也在一起,没有完全融入当地氛围。中国足协与万达合作的留洋计划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孩子们不集中建队,而是分散融入到俱乐部青少年队中训练和比赛,以求融入当地的足球文化中,从而获得全面的提升。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剩余的就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确保孩子们的学习、学球、业余生活、与当地足球文化的融合、对他们的监护等做到协调进行。

  北理工校园足球的先锋

  建队11年的北理工是校园足球的先行者,也是体教结合的试验田。

  在北理工总教练金志扬看来,北理工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保级:“如果北理工队从中甲降级,学校没什么损失,学生没什么损失,我个人更没什么损失,但是中国足球就少了一条路。”

  足球的发展道路很多,广州恒大“砸钱”是一条路,北理工“以业余对抗职业”也是一条路。虽然北理工队这条路越走越难,但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这条路仍然极有借鉴意义。

  北理工足球模式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足球本身,以职业俱乐部北京国安为例,俱乐部的四级梯队淘汰率均在80%左右。孩子从小练球直到被职业队淘汰之后,再想与同龄人一样接受教育就已经晚了。金志扬说:“我们的队员毕业找工作时都很顺利,毕业生对工作也比较满意。”

(责任编辑:杜涛)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