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广州市运动会本月举行 堪称后亚运的全民运动会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7月15日07:44
第15届广州市运动会本月举行
“后亚运”的“全民运动会”
第15届广州市运动会本月举行


  亚运奏华章,市运正当红。乘“亚运东风”,广州体育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本月开始,4年一届的广州市运动会将隆重举行第15届赛事,这是2010年亚运后,广州举办的第一项综合性运动会。“全民运动”将成为主题,本届市运会将遍布全市,不少项目的比赛就是在亚运场馆中进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寓意相当浓重。本届市运会的办赛口号为:“幸福广州、快乐体育”。虽然两个运动会的规格、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南认为,经由亚运盛会的洗礼,广州本土运动会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使命。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陈建族

  1950年,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元帅号召全市青年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体育场!

  从3月至7月,广州市17000多青年工人、学生、教师、干部、解放军战士等积极响应号召,在省市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了建设越秀山体育场的义务劳动。

  1950年10月,越秀山体育场正式投入使用承办了庆祝广州解放一周年的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成为新中国体育场建设的起点之一。早期的参赛人数和项目都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了。

  时隔61年,广州市运会已经进行至第15届,赛会共设35个竞赛项目,将产生1051枚金牌,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全部组团参加比赛,预计参赛运动员达6000多人。可谓盛况空前。

  亚运拉动

  经济增值

  最近,欧洲豪门足球俱乐部利物浦和皇马将相继来广州作赛,除了为广大市民呈现高品质的比赛外,刘江南最早提出的“办赛可以为国增利”的理念再次得到印证。

  “体育不只是花钱的事情,一场比赛的附加值很大,可以增加数百万甚至更多的税收,我们欢迎一切愿意到广州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来到广州,将降低门槛、做好配套服务,”刘江南表示,“这也是为建设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作贡献。”

  2004年,广州取得第16届亚运会的举办权。受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广州体育产业在随后一年中再次提速。

  体育消费总额58亿元,其中包括体育娱乐服务收入27亿元、公共体育场馆收入1.8亿元、体育彩票销售额5.6亿元、体育用品消费额23.6亿元。

  刘江南向记者介绍说,“十一五”期间,通过观念引导、规划引领、培育市场、推进改革等措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而按照广州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将超过2%,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由此可见,亚运对于广州体育产业的影响极为深远。

  2002年广东省体育产业总产值250.13亿元,增加值67.9亿元,占全省GDP的0.5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5%。

  2005年,广州体育产业总收入85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4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广州GDP的0.8%。

  2008年全市体育实现增加值122.63亿元,增加值占广州GDP的1.48%;据统计,2010年广州市全年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60.15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49%。

  金牌品牌 城市名片

  “十一五”期间,广州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共获71项世界冠军(含2项奥运冠军),72项亚洲冠军,319项全国冠军,1363项省赛冠军,涌现出陈燮霞、杨伊琳、刘诗雯、李丹、韩颖颖等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市民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世界豪门球队比赛,这是我们的承诺,”刘江南说,从2003年组织策划中国VS巴西大战,到后来的切尔西、曼联、皇马、利物浦来穗,这些都成为广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体育盛事,“在广州足球处于低潮的时候,我说,广州足球一定要回到一流行列,当时很多人说这是‘痴人说梦’,现在来看,已经梦想成真。”

  刘江南表示,通过举办第15届广州市运动会,旨在检阅各区(市)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情况,从中发展一批苗子,进而输送到更高一级运动队,将来培养成世界乃至奥运冠军,“这是一个从培育苗子到打造尖子的过程。”

  刘江南一直认为竞技体育应该包括“争金牌、铸品牌、育人才、办大赛”四个方面。广州市运动会就属于“育人才”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本届市运会共设田径、游泳、足球、羽毛球等35个竞赛项目,参与面很广,预计全市参赛运动员将达6000多人,这是广州市体育局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选取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检阅。“比赛放在全市进行,关注度高,很多人通过观赛也会参与其中,进而带动新的体育热潮。”刘江南说。

  亚运场馆 为民所用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广州扬名四海,广州已正式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的口号。刘江南认为,亚运会的成功,还在于提升了全民的素质、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群众体育工作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措施,在“意识、组织、场地、活动、效果”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在本届市运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副市长、组委会主任许瑞生特别提出:“要结合新形势,做好亚运会场馆、人才等的赛后利用工作,调动各区县级市的积极性,做到专业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结合。”

  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场馆如何使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江南表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将加大向社会开放和为市民服务时间、空间、内容、设施、力度等,让亚运场馆为民所有、为民所享。

  按照“一场馆一方案”的原则,各市属场馆根据统一要求和自身情况制定赛后综合利用计划,并接受市体育局的审核批准后公布于众。各场馆根据自身的开放项目、承担的任务及场馆特点,制定科学的开放时间和合理的价格体系,确保在不同时段向不同人群提供免费、优惠、适当收费。

  刘江南对体育三大业务工作的阐述是:“群众体育是根本,竞技体育是标志,体育产业是保障。”从云山珠水到英雄广场,从天河体育中心到寻常社区,广州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身影随处可见,全市体育人口与日俱增,群众体育在“后亚运”时期正迎来一个新高潮。
(责任编辑:杜涛)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