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在北京街头卖艺行乞的消息被公众围观,关注度持续升温。不过,事陈方情并没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媒体对张尚武的遭遇进一步披露,他所遭遇的“困境和不公”也并非完全如他所说,张的多位教练及前队友都称其说谎。(7月18日《新京报》)
大概是因为公众被类似“世界冠军沦为搓澡工”的新闻浸染太久,张尚武的遭遇在微博上刚一露面,随即引来同情,并把矛头直接指向现行体育机制。张尚武的沦落和这有一定关系,但他的个人悲剧并不能全部归咎于举国体制。
张尚武称因伤退出国家队回到省队。但河北省体工大队的一名教练称,张尚武在国家队跟人家攀比,又不专心训练,加上伤病,后被“请回”省队。这位教练应该没有说谎,张尚武这段遭遇在他母亲那里也得到证实。说他还曾为一个女孩打伤人,被人投诉,遭到严厉批评。也有多名队友透露,张尚武很早就涉嫌盗窃。
在张尚武刚出现在媒体视野时,公众并没对张本人品行有过任何质疑。从冠军到乞丐,他所遭遇的困境似乎都是体制的错。即便是他曾经盗窃的污点,舆论也在尽可能淡化宽容,甚至也有网民认为受教育不足才导致张行窃。而事实上,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尚武很懂得利用“悲情”来制造“卖点”,他说卖艺行乞是为了给爷爷治病,但张家人表示从未收到过张尚武拿回的钱;这一次,张尚武也很清楚媒体关注有可能改变自己命运,据记者披露张还专门给母亲打电话要她珍惜这次机会。
如果比较完整地梳理张尚武的遭遇,围观者对张的同情可能会“收敛”一些。仅仅“哀其不幸”并不够,更要“怒其不争”。并不是要揪住张尚武“盗窃”的污点不放手,但他最起码应该明白,生活的困顿并不是“盗窃”的理由。一定程度上说,张尚武是“举国体制”的牺牲品,如果运动员培养机制中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和德育引导,他的人生履历中也许不会嵌上盗窃污点;如果退役运动员保障机制健全,他也不会沦落到街头卖艺为生。体制确有问题,但并不能说完全是“举国体制”害了张尚武,张的沦落中个人因素占了很大比例。
通过展示个体悲剧中的社会性因素,进而谋求社会中低洼缺陷的有效弥补,这样的理念没错,但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只能激发起更多社会情绪而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