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篮球 > NBA_搜狐 > NBA评论 > 姚明退役评论

新华社:再见,姚明

来源:新华社
2011年07月20日21:41

     新华社上海7月20日体育专电 题:再见,姚明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姚明说出“退役”二字之际,努力保持着微笑,然而谁都知道,这一瞬间,在他巨大身躯内激荡的情感波澜。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是姚明近期最爱听的一首《老男孩》。虽然竭尽全力,但人生总有不情不愿不甘心,但这就是人生。

    然而姚明的人生,有遗憾,也没有遗憾--至少,还来得及道别,还能够留给我们诸多期待与启示。

    再见,姚明。

    与姚明说再见,我们能否与“巨人情结”再见?

    “小巨人”,这是姚明家喻户晓的外号。他拥有2米26的身高,他也拥有这个身高带给他的快乐与烦恼。当他成名前上街频频遭到路人围观时,他曾经盼望自己不要长得这么高。对一个少年来说,与众不同会带来骄傲与自信,同时也会带来恐惧与惶惑。

    但姚明的人生,已经从1980年9月12日那天他作为一个5公斤重的巨婴呱呱落地时就注定了。用上海篮球界元老王重光的话来说,为了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的篮球苗子,他们足足等了三代人。他甚至认为姚明的名字应该叫“姚盼盼”。

    中国篮球需要“巨人”。对“巨人”的崇敬,深藏于人类意识之中。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重要的巨人角色。巨人是远古史诗中的英雄,意味着传奇般的拯救。当年,置于长期“东亚病夫”的心理阴影下,中国人更渴望在身体激烈对抗的篮球场上,有一个手执开山巨斧的巨人。

    姚明确实给中国篮球带来了一个“巨人时代”。虽然在姚明领衔下中国男篮并未在前人创造的奥运会、世锦赛第八名上更进一步,但放在世界篮球水平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姚明对中国篮球的贡献,远不是“第八名”所能概括。无法想像,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男篮,没有姚明,将是什么模样。

    但今天的中国男篮,已经进入没有巨人的“后姚明时代”。下一个姚明在哪里?无人能够回答--难道,要等到姚沁蕾的弟弟长大?按现有计划生育政策,均为独生子女的姚明、叶莉夫妇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苦苦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百年一遇的“巨人”,还是摆脱“巨人情结”,培养中国的艾弗森、彼特洛维奇?

    有人曾统计过,篮球队员身高在1米93到2米05之间最好,除了中锋外,大部分杰出球员的身高都在这一区间。相对姚明而言,这个身高只能算“小个球员”了,中国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多个头小一点但速度更快、更有技巧的选手呢?

    与姚明一起成长的队友、身高1米90的刘炜,2004年曾到NBA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短暂试训,旋即被放弃。他虽然是中国男篮主力后卫,但距离NBA竞争残酷的后卫位置,还有相当距离。

    现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当初受姚明之邀执教上海男篮时,曾感叹以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找不到一个杰出的控球后卫。篮球界一些人士认为,正是因为盲目崇拜“巨人”的思路,导致了中国选择篮球人才的体制出现问题,一些个头可能达不到2米20的少年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使他的天赋很高。

    正如姚明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关闭了一扇门,却有另一扇门徐徐打开。换个思路,天地会开阔很多。至少现在的运动员在营养保障、医疗恢复、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比姚明当年要好得太多。而培养一个2米左右的顶级高手,选择面要远远大于2米20的选才面。

    人们终会发现并明白这一点:并非要长得像姚明一样高的中国篮球选手,才能进入NBA。

    与姚明说再见,我们能否迎来更多的励志故事?

    能称之为“巨人”,绝不仅仅是因为身高。姚明成为巨人,因为身高,因为球技,更因为他的精神--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励志大片。

    当姚明成为NBA“统治级中锋”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为之付出的血汗。他虽然身高出众,但出道之初,曾有一名教练断言:姚明臀部大、平衡差,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更鲜为人知的是,姚明左耳听力近乎为零。姚明后来的成功,并非那名教练看走了眼,而是姚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来弥补了身体的缺陷。

    姚明长身体时,还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的父母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不到80元,几乎都花在食物上,即使这样,这对夫妻有时还只能半空着肚子坐在餐桌旁,看年幼的儿子狼吞虎咽--假设一下,如果当年姚明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营养保障,或许他不会在31岁就因伤离开篮球场。

    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更见证了姚明艰辛的付出。

    1997年,姚明作为职业球员第一次走上CBA赛场,广播里报到他的名字,他上场时是那般紧张,右脚尖踢到左脚后跟上,差点摔倒;2002年,姚明第一次踏进NBA球场,穿过狭窄的长长球道时,铺面而来的喧哗让他感觉“有些傻了”,第一场NBA比赛,他得了0分--高手,往往是从“菜鸟”起步的。

    姚明能够成为中国青年偶像,离不开他的高超球技与惊人财富,但更离不开他的艰辛奋斗,在每个陌生的环境,他都为能站稳脚跟而拼尽全力,像干涸的海棉一样汲取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水份,从而更上层楼。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个条件差到不能再差的农村孩子,经过执著努力,最终成长为最优秀的战士。姚明的经历,堪称中国青年奋斗的一部教科书--只要怀揣着梦想,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就如同他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

    好莱坞的电影,在始终诉说着一个关于“美国梦”的主题:是一片充满希望、实现梦想的土地,士兵能够成为将军,穷人能够成为富翁。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内容?作为“80后”的姚明,或许给出了答案: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实现个人价值。

    当前,房价高、就业难,中国青年一代遭遇了诸多困难,姚明的意义,更彰显出来--如何面对现实,排除困难,积极面对人生,最终获得成功。

    姚明退役了,他又将成为一个“菜鸟”,重新面对陌生的环境。但没有人怀疑,他将带来更多的励志故事。

    与姚明说再见,我们何不学一学他的“国际语言”?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运动员能够拥有姚明这样的退役盛况,来自国内外的记者早早入场,坐无虚席,就等待他亲口说出“退役”两个字。

    姚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少见的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员之一?因为他懂得“国际语言”--不只是掌握了语言,而是掌握了沟通技巧。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中国一度距离世界很远很远。在国力贫弱的十九世纪末期,曾经有一个名叫詹世钗的中国男子,因为身形高大--据称高达2米4,远远超过姚明--被英国人买到国外,到处展览卖票供人观看赚钱。从留存至今的詹世钗照片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个中国巨人,他被人摆弄出各种礀势照相,面容愁苦,郁郁寡欢。

    俱往矣!今天,全世界都熟悉的姚明的面容,他的微笑与发怒、开心与咆哮、屏息与长啸,都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血肉丰满的中国人。

    在美国,姚明东方式的含蓄风度,微笑、幽默,以及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时过人的智慧,迅速赢得了人气,他在树立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整理者里克·布切曾感叹道:“他的一切——从方下巴、平头到巨大身躯和篮球技术,都推翻了我们先前对中国的认知。”对于美国人而言,透过姚明,看到的更多是一个来自古老东方国度的善意、智慧以及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适应能力,他因此被视为中美两国交流的桥梁,出现在中美外交的多个重大场合。

    2009年7月,身为篮球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甚至引用了姚明的话。

    英语早已成为中国人热衷学习的语言,但是为什么一些掌握了熟练英语的中国人,还是无法与国际社会熟练沟通?不是语言能力的低下,而是交流能力的欠缺。姚明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跨越中西方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用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球村”时代,姚明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也开玩笑说:他会留在地球上。他退役了,他要回学校重当学生,但他依然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在很多方面,他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专业是:如何与世界交流。(完)2011/07/20 21:41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魏贵玉)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