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游泳 > 2011游泳世锦赛|上海游泳世锦赛|2011世界游泳锦标赛 > 跳水动态

新华社:“清华模式”为镜鉴 昭示中国跳水未来

来源:新华社 作者:赵仁伟 李江涛
2011年07月21日14:09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体育专电 题:“清华模式”镜鉴中国跳水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 李江涛

    出自清华跳水队的施廷懋摘取了上海游泳世锦赛女子1米板金牌,将人们淡忘许久的“清华跳水”重新拉回公众的视线。

    可以说,清华跳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跳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述说中国跳水史,清华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独特存在。遥想当年,伏明霞退役复出后,便是从清华的跳板踏上了悉尼奥运会再度夺金的征程;一时间,清华跳水队群英荟萃,人才辈出。

    后来,因为注册纠纷,王鑫、周吕鑫、劳丽诗等著名选手纷纷从清华出走,也使清华跳水成为中国跳水的一块伤疤;而北京奥运会后教练于芬因奖金问题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闹得很不愉快,加剧了清华跳水队与国家队的裂痕。

    而今,上海世锦赛为中国夺金的何礀、施廷懋都背负着清华的标签,特别是3年前离开清华、此次以非国家队选手身份参赛的施廷懋,不能不说是中国跳水“体教结合”的又一样本。

    如何培养人,是眼下中国体育界共同思考的重大命题。刚刚爆出的张尚武事件,仍在警示着中国体育需要反省传统专业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许多人已形成共识,国家队层面可以搞集训模式,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必须回归校园,许多省市也都在积极推动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的深度融合。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文化贫血”可能导致的人生悲剧,才能让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有源之水。

    对中国跳水而言,这一问题同样迫切。跳水是个优雅、精细、风险极高的运动项目,甚至青春期的一点体态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一个运动员前功尽弃。我们也见惯了许多优秀选手的“昙花一现”。有鉴于此,在青少年阶段探索真正的体教结合,是中国跳水未来的必然选择。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中国跳水人面前,但是很多人没有珍惜。当年顶级学府清华敞开胸怀组建高水平跳水队,并且成果丰硕,但由于一些个人恩怨、利益之争,最终颇多龃龉,其中况味令人深思。

    时至今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清华跳水队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孩子前来训练;清华还在大学里开设跳水选修课,让普通大学生亲身体验到跳水运动的魅力。可以说,“清华模式”不只是中国跳水的一段往事,也在某种意义上昭示了中国跳水的未来。(完)

(责任编辑:厉胜男)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