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当108岁高龄的环法赛开启大幕之时,在碧波浩瀚的青海湖畔,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也迎来了10周岁的生日。
如果以时间的标尺丈量这两项赛事,稚嫩的环湖赛显然无法与百年历史的环法赛同日而语,无论赛事级别、车手水平、比赛规模,还是商业运作、赛事影响力和观众参与度,都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不过,这一切并未动摇环湖赛追赶环法赛的梦想。2011年的环湖赛,首次走出青海、跨省骑行,在奖金设立上也高居亚洲同级别赛事的榜首。在环湖赛的发展蓝图上,打造“中国环法”的轮廓正日渐清晰。
而在环湖赛的身后,越来越多的国内自行车赛跻身体育舞台,环中赛、环海南岛赛、环崇明岛赛……10月,主打“与环法同级别”的首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也将亮相。然而,赛事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赛事品质的同步提升,从媒体到观众,似乎总会感受到,很多本土自行车赛“瞄准环法”的目标仍然停留在口号上。环法赛的精髓,决不仅仅在于光鲜的外壳或过人的硬件,其追求完美的办赛格调和百炼成钢的运营细节,才是我们的自行车赛最为欠缺也最该学习之处。
向着环法赛骑行,我们到底还有多少路程?这是本期《体坛圆桌》的追问,更是留给国内自行车赛主办者的思考。
奖金不给力 赛事级别低
真正顶尖车手何时到来
郑轶:作为一项体育赛事,竞技水平高低是重要评价指标,国际一流赛事需要一流选手的参与。近几年国内自行车赛加速升级的趋势明显,但如何吸引高水平车手和车队参赛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田俊荣:我们的自行车赛没必要去跟环法赛比车手档次,毕竟环法赛有100多年的历史、高额奖金和高积分,一流职业车手肯定要参加的。我们的目标虽说要追环法赛,但现在达不到这个层次。以环湖赛为例,与环法赛同期举行,就邀请洲际顶级高手挑战高原极限,也是自己的特色,让观众在7月“欧洲看环法,中国看环湖”。
姜学华:对于职业车手来说,参加环法赛是一生的追求,如果让他们在奥运会和环法赛中选择,100%的人都会去环法赛。我觉得要吸引世界一流车手,这项赛事就要有分量,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果没有电视转播,受众面窄,广告赞助也跟不上,很难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王霞光:吸引高水平车手,依靠的是赛事自身的吸引力,包括奖金、赛事级别、影响力等。做个比较,环法赛的总奖金是320万欧元,而今年的环湖赛奖金提高了才50万美元,这么大的差距,当然很难吸引一流车手参赛。至于广告赞助,差距更加明显。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