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水下曲棍球风靡全球 成都发烧友欲参加洲际比赛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赖芳杰张洁荣吕甲
2011年08月06日05:33
水下曲棍球比赛示意图绘图姜宣凭
水下曲棍球比赛示意图绘图姜宣凭

水下曲棍球爱好者们再次相聚泳池
水下曲棍球爱好者们再次相聚泳池

  水下曲棍球,这是一项从未在奥运赛场露过面,却又风靡全球的水下运动。

  泳池底,一群装备着脚蹼、呼气管和潜水面镜的男女,人手一根弯棍,在水中奋力滑行追逐,为的是捕到那颗不断移动的“圆饼”,再攻入敌方阵地。

  “一气呵成”是不可能滴比赛中,常出现临到持球攻门的关键时刻,射手突然“缺氧”,自顾自地浮出水面,长长地换一口气,再急忙潜下去找位置。

  这略带喜感,出自人类本能的呼吸需求,让这项运动更具挑战性。因此水曲也被评为世界上十大“最古怪却又值得体验”的运动之一。如此小众且另类的运动,竟然在成都还有一帮子爱好者。

  这些白天写字楼里兢兢业业的白领们,到了每周的曲棍球之夜,就彻底地“张狂”起来。即便活动范围仅仅是泳池里三个赛道的区域,也足够让他们翻江倒海。

  从零起步,从接触到热爱,这群乐在其中的成都人,还有了去新加坡参加今年11月的洲际比赛的梦想。

  去新加坡 参加洲际比赛

  7月的最后一天,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被19岁的中国选手孙杨打破。也就在这一天,成都水下曲棍球队队长张哲,收到了来自新加坡的邮件,写信人Joey是本年度亚洲水下曲棍球比赛的联络人。

  今年的亚洲水下曲棍球比赛有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代表队参加。虽然比赛是半官方性质,却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水曲交流的盛会。

  在上一封邮件里,张哲说明了虽然大家都很想参赛,但目前成都只有2名队员明确可以来新加坡,无法组成6个人的比赛队伍。Joey的答复让张哲的希望又增添了几分,Joey联络了上海准备参赛的7名选手,他们可以同成都代表合并成一个队。

  三条赛道一个水曲之夜

  每周二晚上,是曲棍球之夜,游泳馆里三个赛道宽的水域就是赛场。两队人马戴上泳镜、穿上脚蹼、咬上呼吸管,下水前,拿好球杆。“Ready,1,2,3!”比赛开始了。

  众人扑通下水,劈浪向泳池中央前进,尽可能快地潜入池底。快到赛场中心点的一瞬间,前锋两人同时冲向池底一个扁圆球,挥棒击打“嗙!”

  两名要参赛的队员,一名就是张哲本人作为成都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起人,张哲第一次下水参加是在2007年,当时还在新加坡留学,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中断过。2009年春节,他开始在成都组织水下曲棍球活动,中间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一直坚持到现在。

  门槛不高 新手练成发烧友

  看水下曲棍球比赛,一大乐趣就是看队员们出水换气。泳帽刚冒出水面,彩色的呼吸管就会喷出一簇水花,换气之后,再一个筋斗扎入水中,动作连贯漂亮。其实,这两个简单动作需要长时间训练

  水下曲棍球被称为水下极限运动,听起来是技术型,玩起来其实是休闲型。

  张哲说:“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要坚持每周两次的训练,即使不会游泳,2个月左右就可以掌握基本技能了,范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开始玩水下曲棍球的时候,几乎不会游泳。”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如何潜泳呢?从新手练成发烧友的范范介绍说:“其实是运动器材给力,有脚蹼就有了游泳速度,有泳镜就没有了心理障碍,呼吸器解决憋气问题,剩下的就只是加强体力和规范动作,所以总的来讲,难度并不大。”

  在范范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体能是需要重点加强的。体能好的话,不仅潜水时间长,动作做得比较完整,而且也是参加比赛的基础。“我自从参加水下曲棍球比赛之后,整个体能素质都上升了很多。”

  尽管学习的门槛不高,要想技术纯熟却也并不容易。

  头扎入水底,身体却不能浮起来,对于会游泳的人来说,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潜泳难题。

  网友天平自认游泳技能还不错,但在一天训练之后,她在日志中写道:“作为一个会游泳的人,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喝过这么多洗脚水了……”

  快乐运动 没点深度不行

  “可以说,成都是中国境内,水曲发展最好的城市。”虽然张哲这样说,但他的队伍却面临着两个极端的挑战:向前走,积极走向大赛、走向世界,向后,也有可能随时解散

  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失发生在去年11月底,触媒是新换了一个游泳池。

  张哲介绍说,80%的老队员离开了。一部分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加,而是新泳池的位置太远了。至于另外一部分,工作、家庭种种因素,让他们没有时间再分给一项业余运动。“非常可惜,但也很无奈。因为这项运动,最缺的不是钱,是时间。”

  泳池的条件,则是另一个大问题。对水曲说,水池深度、宽度、甚至是能见度、来游泳的其他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的进行。深度如果不够,潜泳就不可能进行;能见度不高,很可能连球都找不到;如果散客过多,比赛就会经常被打断。

  种种限制,使得泳池一换再换,人员也随之不断流失。

  “成都大多数市级泳池在高校里面,外面符合水曲条件的不到10个,选择余地真的太小了。”对这一点,张哲坦言说:“现在我的原则就只是留住老人、发展新人,其他真的不奢求。”

  条件不利,张哲却不打算放弃:“水曲是1954年由一群潜泳爱好者发起的,发展到现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几乎每个州都有一个队。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要它远离商业,就是希望能够让它真正成为一项民众专属的运动,纯粹为快乐而生的运动,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周末

  贴吧签到DIY打球装备

  成都水下曲棍球队伍最庞大的时候,有30多人。

  在百度贴吧上,不仅有球友们每个曲棍球之夜的签到帖,还有队长张哲吆喝大家自己DIY打球装备的帖子。

  “外面买的曲棍球400元一个,我们自己做的材料费一共才75块,嘿嘿!”

  在张哲的博客里,经常有这样自得其乐的成果秀:球是自己粘的,球棍是找人车的,连防护手套都是用玻璃胶抹出来的。

  为了推广水下曲棍球,张哲一直致力于降低参与成本、吸引招募新人,各年龄群都可以尝试,除了心肺健康,没有其他的参与条件。

  今年,他们还取消了训练活动的年费,队员只要带着游泳装备,交个游泳票的钱即可加入。另外,还利用一名队员捐赠的设备,让一些新手可以免费体验潜泳。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张洁荣摄影吕甲

(责任编辑:韩犁夫)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