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易芬报道 “别看场馆里挂125面国旗简单,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前后挂了十多天。”“每天观众上午一两万,晚上最多到5万多,如何顺利入场、退场?太不容易了。”8月21日晚9点,第50次颁奖仪式举行,4×400米男子接力赛队员们结果了奖牌和鲜花,大运中心体育场,这个可容纳6万人的田径场馆迎来了收官。
田径场馆运行团队负责人韩星元介绍,大运会期间,1200多名运动员在此比赛,加上容纳6万人的观众席位,志愿者、供应商团队共计4000多人。“人海”、“人浪”在这里是常见的,“团结奉献、尽责高效”在这里是必须的。
215人的团队进驻后,一切从零开始,6月份便是测试赛,8月份正式开设比赛。铅球运动员孟倩倩就跟场馆运行团队感叹,测试赛的时候她来过,热身场一棵树的遮阴都没有,田径场里设备很缺乏,一到正式比赛一看,大变样了。热身场一排帐篷,场馆里搬运跨栏的志愿者,整齐划一,都成为风景线了。这是无数次的演练和“寻找缺点”的结果。
韩星元介绍,很多东西看似容易,做起来太多不容易了。比如场馆上访悬挂国旗,125面国旗挂了十几天。为什么?因为直到大运村开村之日起,还接受报名,参加运动员的国籍一再变化,每变化一次就调整一次。如何不让风来“捣乱”,让国旗“永远垂直”,运行团队也一起想了很多办法。
如何让场馆运行人员要迅速入场,安检也要一个个来,怎么迅速通过?田径场馆就想了个办法,新增了个“田径场馆”的标签,贴在注册证件上。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到很多大运场馆。
壮观的场馆,热情的观众,怎么样才能不出一点“篓子”?田径场馆有1300多安保人员,场馆内外设置6个治安点,对讲机呼叫,有丢孩子的、丢东西的,有生病了,立刻通报,迅速反应。晚上9点钟比赛要结束了,安保志愿者们8点便开始1.5米一个,在场馆赛场外设“人墙”,引导观众从有序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