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足 > 国足|国足征战2014世预赛 > 国足出线10周年纪念 > 纪念动态

析中国足球原罪:越堕落越快乐 功利足球从何来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1年10月03日12:12

  本报记者 李志刚

  越是堕落 越是快乐

  解析中国足球的“原罪”

  与取得的寥寥几次成绩相比,中国足球的发展史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历史,更像是一部血泪斑斑的苦难史,无论是男足、女足还是俱乐部球队,无论是成年还是国奥、青年甚至是少年队,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不进反退,着实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中国足球到底差在哪里?一些很明显的失误为何会一犯再犯?体制上的痼疾又为何无法得到根治?要想真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探讨一下中国足球的“原罪”。

  举国体制的“弃儿”

  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韦迪曾经提出“足球的发展不能脱离举国体制”的问题,他也因此被外界讥讽为“韦举国”,事实上单从字面上而论,韦迪所说的并没有错,在整体中国体育都处于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足球要想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足球要想脱离举国体制甚至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如今的中国足球并不是主动脱离了举国体制,它本身就是举国体制的弃儿……

  举国体制并不是中国的创举,但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登顶之后,中国成了举世无双的举国体制之集大成者。可是当中国的上半身缀满炫目的奖章时,下半身的足球却露出了一条难看的裤衩。

  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的举国体制确实是贯彻奥运战略的最优化选择,是最经济的夺金策略。研究一下奥运军团的金牌榜,其中多是女子项目、个人项目和欧美劳动人民不热衷、不擅长、吃不起苦的项目。而在田径、游泳等大项和三大球等热门团体项目上,几乎一无所获。

  举国体制把我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对手不太重视的项目上,形成局部的优势兵力之后各个突破,这种策略为中国金牌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足球不是冷门项目,它是全世界各国调集资源争夺的焦点。那种专拣冷门突破的取巧办法是行不通的。

  按照举国体制的思路,没有夺金希望的项目应及时放弃,以腾出宝贵的资源用于冲金,而足球恰好处于应该牺牲之列。实际上体育总局也确实是这样操作的。2000年,在奥运战略即将启动之时,一位高层领导大笔一圈,将全国许多体校的足球专业取消了,以保证优势项目能拥有足够的经费。而足球的青少年培养,交给传说中的俱乐部梯队和市场化的足球学校负责。

  这个不起眼的决定,是近10年来国足成绩每况愈下的关键性原因。因为除了鲁能泰山等“特例”之外,大部分俱乐部梯队基本停留在纸上,足球学校的收费让很多有天赋的穷孩子入学无门,这一变更等于给中国足球做了一次绝育手术。从此之后,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娱)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