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踢足球少些功利多些快乐 你会不会送孩子练体育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1年10月19日14:24

  编者按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运动健将,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争光,曾经是很多家长心中的梦想。

  然而,如今在竞技体育各个领域的后备人才里“上海小囡越来越少”,已成了不少教练的共识。是不是上海人生活比以前好了,不舍得送孩子练体育了?还是在体育和教育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在近期兵分几路,采访了足球、乒乓球、围棋、游泳这四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有意料之中的反馈,也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从今天开始,本报就“今天,你会不会送孩子练体育”推出系列文章。

  本报记者 陈华

  夕阳的金色余晖斑驳地洒在翠绿色的人造草皮上,易文斌和董宝德站在上海康城实验学校操场边,看着天真活泼的小球员追逐着黑白相间的皮球,脸上带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

  一脸严峻神色的易文斌,是一手创办上海幸运星俱乐部的总经理。在松江九亭地区以批发贩卖蔬菜为生的董宝德,则聚精会神地凝视着不到8岁的儿子董天乐快乐奔跑。

  下降曲线

  六年前,易文斌和申思、祁宏、张勇等昔日申花名将,在闵行莘庄联手创办了这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如今幸运星俱乐部在全国青少年足坛已经小有名气,吴兵执教的上海U15男足今年夺得城运会季军,球队班底就来自幸运星俱乐部。今年9月1日,康城实验学校迎来200多名一年级学生。虽然参与足球训练完全免费,但最终只有18名小朋友报名参加足球兴趣班。不到10%的比例显然不算高。

  “在现在的环境里,有18个孩子来参与,真的很不错啦!”坐在略显简陋的学校办公室里,易文斌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学阶段我们纯粹是普及,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踢球读书两不误。等到初中,就需要精选好苗子。六年前,我们一年级招生可以有60多个,但毕竟环境不一样了。这就是上海青少年足球的现状,踢球的孩子少,关键是家长不肯让孩子踢球。”

  最多时,上海曾有3万多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而上海足协今年注册的青少年选手是1800人左右。“表面来看人还不少,但这是10个年龄段的总数,平均每个年龄段只有一百多人。要知道,这还包括女足呢!”上海足协一名人士透露。

  平行直线

  “加油!加油!”男孩子们扯着喉咙为队友呐喊。当年效力申花的前锋罗箫如今是 “孩子王”,他把小球员分成两组,进行带球比速度游戏。站在场边的家长要么疯狂鼓掌进行鼓励,要么拿出相机和摄像机一阵猛拍。

  “将来学习任务重了,你会让孩子继续踢球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在场的家长,得到的回答几乎相同,“男孩子嘛,踢球多点阳刚气,培养点团队意识蛮好的。小孩子把踢球作为业余活动没问题,不过将来作业多了,我们可能就不让他踢下去了。”

  随着学业加重,教育和体育俨然成为两条平行的直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再有交集。老家在山东临沂的老董,是唯一打定主意让孩子走上足球路的家长。算不上富裕的老董只要碰上儿子的训练日,就会来回打车接送,“我们农村的孩子能吃苦,踢球没问题,关键是希望他走正道。我很多老乡的孩子书也没读好,没啥本事,一天到晚打游戏。我可不希望儿子变成这样,踢球比光知道上网强多了。”

  上升空间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从春认为,家长们不愿意坚持让孩子踢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受到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影响,我们的教育选拔机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其次,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宝贝,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跳马、跳箱等体育课程了,就是怕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引发家长不满。最后,足球淘汰率高,一旦踢不出成绩又耽误学业,家长们担心也很正常。”

  张勇告诉记者,踢球出色的球员,在小学时往往读书也不错。“一般到了初一,家长就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踢下去?这时候我们就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小球员人数不多的背景下,有天赋的孩子成功的机会更多了。加上恒大俱乐部的示范效应,不少家长的心态比以前积极很多。”

  幸运星第一批球员被上海市足协收编,如今已纳入城运会和全运会序列,踢到这个层面的孩子,已经不用担心文凭。易文斌表示,“如果能入选上海代表队走专业足球道路,市体育局和市足协能解决读书的问题。撇开这些现实的东西不谈,我们还是希望家长能少一些功利思想,让更多孩子享受足球的快乐。”

()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