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武术|散打 > 泰拳动态

散打泰拳无高低之分 选手呼吁规范稳定比赛平台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波尔蒂
2011年10月27日09:05

  日前,“功夫王”赛事已公布了今年的赛事计划,将于11月中旬举行的“中泰对抗”成为了一系列赛事中的亮点,这也是近年来中泰双方唯一一次官方层面的武术交流,届时,双方都将派出各自的国家队进行比拼。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争论。散打到底能不能与泰拳抗衡成为了网友争论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运动员除了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之外也获得了一些商业赛事的机会,不过,无论是中日赛、中美赛还是中泰赛都无法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其间,外方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规则无法统一、裁判执法尺度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赛事长期化和规范化。中国散打缺少的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规范赛事。

  从历次中泰对抗赛选手的资料不难看出,中泰选手在赛场经验方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泰方选手动辄就有一百多场次的职业比赛经验,而中方选手却均只有泰方的一半。如2001年12月5日,在曼谷皇家田广场举行的中国功夫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中,中方选手最终以1:4遭到惨败。专家在赛后的分析中指出,中方败北的一重大因素是临场经验不够丰富。从资料中显示,当年参加比赛的泰方选手-育塔查西育通共打了125场职业比赛,而场次最少的泰方60公斤级亚塔猜也有67场的比赛经验。然而,中国参加场次最多的是苑玉宝,却只有68场,其他选手均在50场以下。

  在泰国,拥有仑披尼等一批高质量的平台供运动员进行比赛,同时,这些平台都拥有自己的职业排名,泰国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和正规程度都要远远超过中国运动员。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越多实战经验,选手的技战术运用将越灵活,拳腿硬度和抗击打能力也更为出色。

  一位已经退役的散打运动员对于目前散打面临的困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制因素是造成散打如温室中花朵不堪一击的重要原因。散打运动绝对需要如K-1那样真正公平的、具有统一规则、规范运作的商业赛事。此外,奖金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保证运动员的奖金及时发放。”

  对于泰拳和散打两大拳种的比拼,这名运动员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中泰赛最终的输赢,完全不能说明哪个拳种更厉害,来自东方的这两大拳种各有千秋,平分秋色。谁输谁赢只能说明个人的悟性高低和实战水平的优劣,所在国家的赛事模式有差距,跟拳种的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在泰国,练习泰拳的人很多,锻炼的赛事也非常多,当地两大著名拳馆每天都会上演拳王争霸。而在国内,散打项目体制内赛事只有三个,且成规模的系列商业赛事也是屈指可数。这样长期以往,散打选手和泰拳选手的差距自然就产生了。”

  就在本月25日,“功夫王”赛事向外界透露了赛事运作计划,明年的“功夫王”有望与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全运会三大赛事进行联动,推出统一的排名系统,同时,“功夫王”也将成为唯一一个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认可的拥有统一标准和规范化运作的品牌商业赛事。四大赛事联动,将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散打运动员的对抗性也将随之得到提升。同时,规则的统一和平台的稳定也将更有利于更多外国优秀搏击运动员加入到赛事中来,为赛事提供长期稳定的动力。对于“功夫王”的这一举措,众多知名运动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威风少侠”张开印:运动员需要平台 目前国内仍缺乏长期性赛事

  由于河南散打名将张开印在此前的全国散打冠军赛中未能打进前四,所以他丧失了本届”功夫王”的参赛资格。然而,当记者针对上述问题采访他时,张开印也深刻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现在国内的赛事少,跟国外根本没法比,而且比赛也做得各不相同,官方做和个人完全不一样,还没有一个长期的规范的平台让运动员来参加。”

  针对“功夫王”赛事将于明年联动三大赛事,推出稳定、正规的比赛平台,张开印表示,作为运动员,自己对此持积极态度,“我们自然是希望多打比赛的,比赛多了,人就不会闲着,这对运动员的成长和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我们从小到大的训练是非常辛苦的,但训练和比赛完全是两码事,训练的时候再好,没有大量的比赛来磨砺仍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把训练和比赛结合一起才能看到效果。我也参加过一些商业赛事,发现还是能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的。但是这些商业赛事基本都是单场的,仍然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

  两届“功夫王”黄磊:散打运动员很不容易 机会少奖金薄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前两届“功夫王”得主黄磊,日前已确定将缺席本届赛事。据报道,在10月15日结束的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上,黄磊虽然获得了冠军,但身心非常疲惫,需要好好调整和休息一下,因此无法参加此次的“功夫王”赛事。在采访中,黄磊也向记者透露了他的心声。“对中国散打运动员来说,比赛机会不多,奖金少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能在中国出现一个规则统一的、规范的、长期的赛事,我相信每一个运动员都会欢欣雀跃的。很多散打运动员练到最后,一身伤病,但还是什么保障都没有,这也是大部分的中国运动员早早选择退役的原因。如今绝大部分的运动员一年工资还拿不到3万块钱,但如果有一个规范的商业赛事来推动的话,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得到越来越多的磨砺,水平提高会很快,散打的可看性和对抗性也会随之增强,运动员的明星效应也容易出现,参赛的运动员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针对一直讨论的散打和泰拳哪个厉害的问题,黄磊与已退役的师兄持有一致的观点。“我觉得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因为两个拳种都代表着各自国家的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规则都存在不小的差别。我自己觉得还是要多比赛,一个拳种练习的人如果不能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去提高,再厉害的拳法也打不出效果。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上海队“全国冠军”吴强:跟训练模式有很大关系 资金短缺仍是最大问题

  尽管在全国锦标赛、全运会和冠军赛中均有不俗表现,但是上海队60公斤级的明星选手吴强却很少出现在国内商业赛中,这跟国内商业赛事极少设立60公斤级比赛有极大关联。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成如今泰拳和散打的极大差距,我觉得还是跟从小训练的模式有关系,因为国内的比赛规则和泰拳的比赛规则完全不一样,我们训练又是以国内的规则在训练,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稳定的、职业的规则,对抗根本无从谈起。”

  对于商业赛事,吴强是百分之百的支持,他说道:“如果想把散打推广出去,就必须采取商业化。我觉得商业赛事对于运动员也是救命的稻草,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产生系列明星效应,改善自身的生活。期望在国内打造一个自己的规范商业赛事,如k1一样。”

  对于“功夫王”计划的赛事模式,吴强持乐观态度。“总体来说,我觉得国内还是有经验的,毕竟以前的‘散打王’举办了那么多届。而且最近的商业赛事还是挺多的。但是如今赛事注入的资金不够仍是最大的缺陷。”

  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与其他项目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练”永远无法取代“赛”,即训练中的内容只有通过实战的磨练才能得到巩固。只练不赛,散打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花架子”的层面,而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一个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因此,规范型商业赛事值得期待,这不仅与运动员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中国武术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来源:搜狐体育)
(责任编辑:小迈)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