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吉林冬运会|2012冬运会 > 2012冬运会评论

新华社:松花江边小屋为何装下了三教九流?

2012年01月11日20:2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吉林1月11日体育专电 题:松花江边小屋为何装下了三教九流?

    新华社记者史春东

    三九,白雪皑皑,吉林松花江边正是雾凇秀美的日子。

    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记者出门,脸上如同贴了张冰冷剌人的面膜,不敢在户外多停留。打车从市区过松花江,下车后一路打听,在滨江公园中,记者找到了这间小屋——闻名的“冬泳爱好者之家”。

    这座蓝色的铁皮小屋在雪地里很醒目,几个简单的健身器械被雪盖住,赤身的人们将雪刨开,乐呵呵地练着。十来米远的地方,就是松花江。

    小铁皮屋内炉火正旺,很温暖,室外江水的温度只有零摄氏度左右。从寒水里归来的冬泳者们全身发红,有的还冷得发抖,但个个都很兴奋,开心地围在炉前。换好衣服的人们,有的坐在椅子上,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欢快的笑声不时传来。

    屋内的墙上张贴着一张收缴2011年取暖费的名单,160多人出资,每人为60元。为保暖,小屋每天要用煤十多公斤。

    这仅是吉林市十多个冬泳点之中的一个,当地爱好者都以江为据点,参加这项挑战极限的锻炼。吉林市的冬泳在全国都很出名。

    吉林市冬泳协会的夏主席在与记者聊天时,一脸自豪。“这间房子的一切全是大伙儿自己花钱置办的。前年夏天,松花江发大水,这间房子被冲毁。参加冬游的朋友们三百五百的捐赠,自筹了五六万元,重新修起了这个铁皮小房子,我们叫它‘大鸟笼子’。”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冬运会的,爱好冬泳的朋友们说开了,“冬运会4年开一次,我们是天天举行‘冬运会’。吉林夏天的水温也只有十多度,冬天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是完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自己给自己打考勤,没组织管的。每周必须要来游几次,不能间断,缺了几天,冬游就泡汤了”。

    “我们很幸福,很乐观,这里有穷人也有富人,但我们都拥有健康,没有人得病,‘三高’的人来到这里,都可以变成健康的人”。

    记者与冬游爱好者们围坐在火炉前,身后的小门不时被打开,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张笑脸,他们带来了一个个体育锻炼的生动故事。

    退休工人李欣山,一年四季游泳锻炼,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而他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0年,他在江边救起一位落水男子,后来,获救人专程来到铁皮房子,送来水果、点心以示感激。

    房地产老板马翔宇一身打扮非常讲究,一周冬游好几次。当泳友们舀这位富人“老板”开涮时,他也从不计较。他对记者说:“冬游锻炼的不仅是人挑战自然的极限,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许多道理,对人、对事、对困难。”

    63岁的李佳新兴奋地告诉大家,当日央视要播出她驾滑翔机上天的报道。她是当地参加冬泳年龄较大的“巾帼”。

    姜淑清家住吉林市二道乡马相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丈夫在工地打工,自己家种了4亩地。她为体育锻炼发痴,每天往返近一百里路,骑车来这里参加冬泳活动。

    这位农家女还爱上了铁人三项,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业余选手,获得过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业余组亚军。北京奥运会时还曾光荣当选吉林市的火炬手。

    记者问,冬泳协会需要政府及相关的帮助吗?夏主席说:“政府及职能部门转变观念最重要,这个草根队伍,对带动地方的全民健身,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与说明。如果政府能多给一些帮助,官员们多到这里走走,与大家座谈一下,或许我们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外,吉林应当把冬泳活动当做它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来介绍,这是宣传旅游,扩大影响力、知名度的最好范例。”

    当记者告别“冬泳之家”时,小屋仍有人进出,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在社会上有三教九流之分;而当他们踏入这间普通的小屋,他们的地位、贫富区分不再有。在体育锻炼中,他们都成了拥有快乐、幸福的人。这就是小屋能装下三教九流的奥秘。(完)2012/01/11 20:29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魏万春)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