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最新动态

马拉松备战计划推荐:切忌急于求成 耐力是基础

2012年02月14日14:04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距离2012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对于普通的长跑和马拉松爱好者来说,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甚至能否完成比赛,都是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组委会有关专家。专家告诉大家,只要你有一定的身体基础,通过赛前两三个月的科学训练,都能够完成比赛。今天,我们就根据专家的建议,给大家提供一个赛前两三个月的训练计划,希望对广大马拉松爱好者的备战有帮助。

  尽管扬州的马拉松只是半程,但一听到“马拉松”这三个字,不少人仍然有些望而却步。事实上,专家认为,不必受过专业训练,只要你有一定的身体基础,通过赛前两三个月的科学训练,每个人都能够完成比赛。

  今天,我们就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提供的训练方法,给广大马拉松爱好者推荐一个赛前的备战计划。

  记者 仲湘彬

  训练周期:

  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扬州市竞赛管理中心副主任、扬州马拉松组委会官员季卫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广大马拉松爱好者,赛前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循序渐进,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逐步加量,切忌急于求成。

  训练周期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式方法,以比赛日为标定,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比赛期和准备期。2012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29日进行,则2、3两个月应该为比赛准备期,4月份则为比赛期,比赛后则为恢复期。

  准备期:

  准备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竞技能力。在这一时期,应着重发展基础性的能力,为比赛时创造好成绩打下基础。一般到专项、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实现。

  专家提醒: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准备期主要是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量,切忌急于求成。

  比赛期:

  进入比赛期(最后2-3周),就要开始慢慢减少训练量,保持运动强度。国际最新的研究表明,赛前2-3周的减量,可以让II型肌肉(俗称快肌)力量得到显著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水平。

  专家提醒:临近比赛切忌一味加量,应注意调整状态和保持体能。

  恢复期: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和比赛,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有休整和调节的强烈要求。恢复手段可分为自然恢复和积极恢复两种。恢复期,不能仅仅是单纯的休息或睡眠式的自然恢复,而要保持一定训练活动的积极恢复,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在心理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

  专家提醒:赛后的恢复至关重要,只有积极恢复才能迅速消除疲劳。

  训练方法:

  耐力是基础,相应提高全面素质

  在三个训练周期中,现在的重点是第一个周期,即准备期。季卫忠表示,两个月的训练期,对于初涉马拉松运动的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训练方法一定要得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根据专家的建议,为大家提供准备期的具体训练方法。

  1.全面素质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马拉松项目主要是以耐力为基础,同时应发展速度、力量、协调、柔韧和灵敏等素质。在一定的有氧代谢训练基础上,加强专项耐力训练,逐步提高成绩。

  (1)耐力训练:

  有两种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练习:①定时跑(60-120分钟)小强度;②匀速跑(30-60分钟)中等强度;③越野跑(定时、定距、匀速、变速)中等强度以上;④计时跑(反复跑、间歇跑)大强度;二是肌肉耐力练习:一般人认为锻炼肌肉耐力与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力量循环练习,心率控制在150次/分,不仅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时增强了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使训练内容多样化,这样训练兴趣高,收效大。

  (2)速度训练: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多数是“半路起家”,长时间奔跑能力较强,而5000m、10000m的水平却不高,因此,对速度训练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妥善安排。在努力提高马拉松耐力跑的同时,使速度得到相应的提高,以适应比赛的需要:①速度跑15-30分钟;②间歇跑4-5×1000m,间歇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就要进行下一组练习。

  (3)力量训练:

  专项力量训练包括上坡跑、抗阻力跑等。不太陡的坡度能保持跑的正确姿势,没有长的坡度就多跑几次短跑,跑时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步幅。坡度训练可一直持续到比赛前三周,接近比赛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m左右缩短到60m左右,长坡放松跑,缩短距离后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复进行,如3-5次×2组,组间休息1分钟。

  2.场内与场外训练相结合

  场内训练便于进行有强度的训练,克服单纯在公路上跑很长距离而不要求强度的做法。

  在大强度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间歇训练、反复训练、变速训练等方法,严格控制强度。反之,在进行增加训练量、强度保持不变的训练时,应将场地跑和场外的有氧耐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训练,可避免在场地练习时单调、呆板、易产生疲劳的缺点。

  劳逸结合:

  训练量是基础,强度是核心

  不少初学马拉松的爱好者,总想尽快提高成绩,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反而造成跑了几天就出现身体疲劳反应,甚至因伤不得不中止训练的情况。

  季卫忠提醒大家,参加马拉松赛,并不是一定要每天都跑一个马拉松,而应“劳逸结合”,坚持重点训练日、非重点训练日和休息日相结合。

  季卫忠建议,每周的训练安排,可以采用1天重点训练日(例如星期日)+3天非重点日(星期二、四、五)+3个休息日(星期一、三、六)的方法持续交替进行。“重点训练日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保证一定的强度,距离上应该跑全程,而非重点训练日只要保证足够的量就行了,应适当降低强调,可以采用跑走结合的方法。”

  这种强度训练日与放松训练日相结合的方法,使运动训练有张有驰,提高了跑的质量。如果没有重点做保证,跑得虽多,质量却不高,跑得越多越难恢复,往往造成过度疲劳。

  他强调指出,“量是基础,强度是核心,他们相互制约”。在准备期,训练的要求是量大、强度小;到了比赛期,则要求强度大、量小。

  训练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如果是一名业余选手,您要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那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以2公里为基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训练,慢慢过渡到20公里。

  2.持之以恒原则

  马拉松训练提倡长期化、经常化、终身化,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每周训练最好要坚持3-4次,每次要保证至少90分钟。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至少要有2至3个月的训练准备期。

  3.周期性原则

  竞技状态的形成分为竞技状态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暂时消失阶段。因此,参加半程马拉松赛,就要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准备期的训练是保证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比赛期的训练是保证已获得的竞技状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能在比赛中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恢复期的训练则是保证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调整,使暂时消退的竞技状态得到回升。

  4.适宜负荷原则

  运动负荷的增加必须有节奏地进行,无论是增加强度还是增加量都要由小到大,并按照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原则。负荷量和强度的组合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加量加强度;二是加强度减少量;三是加量减强度。

(责任编辑:严国平)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