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百灵杯的激烈争夺之上时,在遥远的法国北部城市里尔,第2届世界智运会的围棋项目悄悄决出了个人和团体的三块金牌。中华台北棋手显示实力,赖宥丞,郭乃福、罗胜杰包揽男子围棋个人赛金银铜牌;林晓彤击败日本棋手大泽摩耶,获得女子围棋个人赛金牌;由赖宥丞、郭乃福、洪新维组成的中华台北一队在决赛中战胜中华台北二队,获得围棋团体金牌。
与四年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运会那红火场面相比,第二届世界智运会在国内真可谓是无声无息。参加围棋项目的全部是业余棋手,而且中国大陆和韩国棋手都没有报名参赛,棋迷们不仅无法看到李世石、古力这样的职业顶尖高手的精彩表演,连胡煜清、李尚宪这些业余强豪的风采都无缘目睹,这显然为大会留下了遗憾。
四年前,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北京创办,汇聚了来自全世界143个国家和地区的2763名智力运动选手,其中参加围棋项目角逐的达560人,大大超过任何一项围棋世界大赛。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围棋高手都参与了这项盛会,中韩之争仍是焦点。最终,韩国棋手在职业男子项目上称雄,中国棋手在职业女子项目和混双比赛上问鼎,朝鲜棋手意外夺得业余个人公开赛金牌。当时,北京奥运会余热未消,各大媒体对于规模盛大的世界智运会投入甚多关注,盛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届世界智运会胜利召开后,中国的全国智运会也火热登场,至今已经举办了两届,同样是高档次、高规格的智力盛事。各省市的智运会也相继推出,可以视为中国智力项目的一个里程碑。
可惜的是,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才会尽心尽力地举办这样大型的运动会,奥运会如此,智运会也如此。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相比,组织、接待方面的综合差距巨大。而第二届世界智运会和第一届相比,更是如同拿乡村舞台和国家大剧院对照。
这是世界智运会的悲哀吗?不是。甚至可以说,这一届世界智运会才更能显示智力运动的魅力。大家不受约束,如交朋友般对弈、打牌,不论水平高低,都可以感受到智力运动的无穷乐趣,这不正是奥运精神所倡导的“重要的在于参与”吗?
就围棋项目而言,我们更关注的肯定是世界顶级棋手生死搏杀的应氏杯、百灵杯、三星杯这些世界大赛,其实这只是围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的欧洲围棋大会,参加人数颇多,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但是这些老外在棋盘前的专注未必逊色于我们的世界冠军,这不同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现在大家都在反思中国体育的“金牌至上”方针,认为奥运会金牌拿得再多也不代表我们已经成为体育强国。围棋项目其实也是一样,世界冠军再多,也不能代表我们的围棋普及程度和社会认可度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中国女子举重的水平在世界上鹤立鸡群,但那些冠军们有几个可以骄傲宣称“我在举重中享受到了人生的至高乐趣,我也让别人因为举重而快乐”?
话题再深入下去就显得沉重了,世界智运会目前肯定还很不成熟,下届、下下届是否还能如期举办都成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这项盛会的价值。第二届世界智运会的影响力不大,与主办方的人力物力有限密切相关,与我们对这些智力项目的真正热爱还不够深也有关系。首届世界智运会,就有很多外国选手自费来中国参赛,他们明知不可能获得好成绩,但他们热爱这些项目,愿意为之付出。为什么没有中国业余棋手自费去参加第二届世界智运会呢?缺乏组织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不一定非得是一流的业余强豪,普通棋迷一样可以展示热爱。
可惜,能够称为围棋强国,也能够称为围棋大国的中国大陆和韩国都没有人走出这一步,倒是在世界大赛上完全无法和中韩抗衡的中华台北与日本积极参与。重要的不是他们获得了几枚奖牌,而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融入了世界围棋的大家庭。
作为世界智力运动会的主办方,国际智力运动联盟至少在围棋项目上影响力甚微,但仍有世界各地的众多爱好者参与,其中有大量华裔。正是这些华裔在世界各地凭借个人的力量传播着围棋的种子,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喜爱上这项东方传统艺术瑰宝。
或许有一天,围棋世界大赛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高水平竞技,一种是普及型的大派对,如同本届世界智运会一样。不必非得等到有西方棋手可以用强大的实力挑战中韩一流高手,才认为围棋成为了世界语言,就像不必等到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四强才承认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一样,我们应该更重视围棋的传播与普及工作,更多承担起围棋大国的责任,全方位地展示对于围棋深切的热爱。
萧萧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