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三大球战绩不佳,舆论普遍认为,人才匮乏,后继无人,是三大球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82岁的中国排坛泰斗、袁伟民的恩师张然有不同的看法。
男女排身高都胜过世界冠军
人才储备如何?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对全运会三大球竞赛金牌剧增的政策刺激,重点省市三大球队伍迅速膨胀,大都建成一、二、三线梯队,有些省市的三大球人口,可能是历史上最兴旺的。
评价一个项目的人才储备状况,不但要看其注册队伍的数量,还要考量其人才的质量。以排球为例,据我前年(2010年)统计,全国甲A前12名的队,男排身高1.95米以上的有127人,2米以上58人;女排1.85米以上有101人,1.90米以上28人,这两年又各有增加;男女排青少年队还各有数量相当多的长人。此外,还有一批貌不惊人、技艺出众、身怀长技、比赛管用的选手(不过这类人易被“任人唯高”的教练员所埋没)。现役国家男女排身高分别为1.97和1.87米,比世界冠军巴西队都高。
这些优良身体条件,是建国以来历史之最,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当令国人振奋,让亚洲垂涎,叫欧美刮目。倘若这些高人,成才率50%,哪怕30%,也足以组成几支国家队。
训练水平不行,次品太多
兵在精不在多,甜桃一口,胜过烂杏半斗。滥竽充数,多有何用!中国是骑自行车大国,但未必是夺冠的自行车强国;牙买加才多少人口,博尔特却可以抓大把短跑金牌;古巴靠全国几个排球学校,就夺了9次女排世界冠军。人海战术与夺取金牌,不是必然联系。
因此,哀叹后继无人,好像证据不足。现在的问题不是没人,而是人没练出来。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运动员身材高大化,排球训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新理念”——“高大队员只要练好扣球和拦网,就能早成才”;“有了自由人,高大队员可以少练或不练防守”;“攻势排球才是取胜之道”等。这些论点,颠覆了攻防全面的基本规律,迎合了懒汉心理,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和易接受性,从而导致运动员技术片面,动作粗糙,攻防失调,缺少特点,让老外用我们丢弃的有力武器打我们回马枪,这是很悲哀的。这种情况,男排尤为严重。
“打球机器”难达竞技巅峰
训练不只要练体能,练技能,智慧、意志、品德等软实力,对运动员的培育与成长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NBA美籍华裔运动员林书豪横空出世,绝非偶然。他除了掌握一套亚洲人特点的技术外,还因为有哈佛大学毕业生的高智商,以及宽容豁达的品格,所以能疯狂美国,一夜走红。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中国运动员被培养为一种水平低下的打球“机器”,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教练员自身的言行举止,对运动员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叹的是,如前述的那些连普通球迷都不可思议的训练“新理念”,竟都出自某些排球行家之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会误人子弟的。当然,训练上存在的问题,同国家的训练体制、社会的利益驱动,从而导致教练员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不无关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