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足球历史丰富多彩,群星璀璨。本报竞周刊将陆续推出大连资深足球工作者朱元宝撰写的追忆大连足球10位先贤的文章。他们当中有些不是大连本地人,但他们的职业生涯却与大连足球血肉相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追忆先贤的事迹,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当下,更好地发展大连足球事业。
按出生年月排序,这10位先贤的名字依次是傅立鱼、罗仙樵、王赞瑛、郭鸿宾、王寿先、马绍华、孙福成、姜杰祥、张宏根和李富胜。
马绍华(1925—2006),1925年出生于大连,第一代国家队守门员,曾在1951年于天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上创下了全部7场比赛不失一球的纪录。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随后被邀请到北京为中央首长和北京观众表演的两场比赛中,继续保持了一球不失的纪录,其中包括扑出一粒点球。连续9场比赛,整整长达810分钟的比赛,0失球,固然与东北队实力雄厚不无关系,但是谁又能否认作为门将的马绍华的作用呢?
胜日本强队 险被抓去当劳工
马老年轻时代,大连还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日本人在大连实行的是全面化的殖民统治。马老20岁左右的时候,血气方刚,组织了街头一批年龄相仿的青少年,在日本人的纪元节(日本祝祭日中四大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废除,其后改为日本建国纪念日)这一天,将他所在工作单位的球队、当时在大连也算强队的日本满铁队打败了,于是大祸临头,不仅被满铁开除,而且被抓去当劳工。幸亏机灵的他趁上火车混乱之机溜掉了,否则,新中国很可能少了一位国门。至于在那场比赛中建功的马老的师兄陈勤,因为家中被发现有大米,竟被日本人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建国后,马老成为第一批国家队队员,虽然物质待遇很微薄,但他们练得很自觉,每个人都有绝招,这是当今足球运动员所不具备的。 1952年在周总理的关照下,马老和他的队友们终于踏上了参加第15届奥运会的征程,并胜利地完成了把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的任务。为国争光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他们的动力。
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0失球
马绍华在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期间,曾创下810分钟比赛0失球纪录。
1951年12月1日至9日,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一共有东北、华东、华北、西南、中南和西北六大地区以及解放军和铁路8支球队参加,打的是单循环赛,即每支球队都要与其他7支球队交锋,7场比赛每场都是90分钟,总共也不过630分钟,哪来的马绍华810分钟不失球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东北队对获得本次比赛第二、三、四、五、六、七和八名的华东、解放军、华北、中南、铁路、西北和西南的具体比分分别是2比0、2比0、2比0、9比0、0比0、7比0和8比0,总比分是30比0。只是在第3轮对铁路队的比赛中,对方采取了老虎不出洞坚决死守的战术,尽管东北队曾获得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可惜中锋郭鸿宾没有罚中,只有这一场球以0比0收场,这样东北队的战绩就是6胜1平得失球为30比0。其中最有看点的一场是第5轮对当时4战全胜的华东队,情形颇有几分像职业联赛时期大连与上海的连沪争霸一样。由于东北队在此前被铁路0比0逼平,所以只有打胜这场比赛,才有可能获得冠军。而华东队拥有多位名将,如前锋张杰、方纫秋、钱允庆,中场陈成达,后卫何家统、郑德耀以及东北风队访沪时留在上海的大连人李承先,特别是1948年就曾参加过奥运会的老国门张邦纶,当时已经31岁的张国门虽然只有1.71米高,但身手异常灵活,又有参加奥运会的经验,声望非常高,后来他与马绍华都成为了新中国国门,但在这场比赛中,他的两个失球,让华东队与冠军无缘。
表演赛扑出点球 入选国家队
12月9日7轮比赛全部结束后,大会选拔委员会主任、著名的清华大学马约翰教授宣布了入选的30名1951年度国家队选手名单。因为是冠军队,东北队的11名主力全都入选,又因为入选人数最多,所以名字被排在最前面,而守门员马绍华又是第一个被念到的名字,于是“头名状元”的美名就不胫而走。这时又传来一个好消息,为了满足北京观众观看足球比赛的需要,周总理亲自选调获得前4名的东北、华东、解放军和华北4支球队进京表演。
到北京后,东北队被安排与获得第二、第三名的华东和解放军再各赛一场。东北队分别以4比0和3比0再次战胜了华东队和解放军队,而且做到了0失球。更有意思的是马绍华还扑出了一个点球,力保东北队龙门不失。黄中后来赞叹说:东北队在全国比赛中,能做到不失一球,虽然不是绝后的,但肯定是空前的。
1953年马老师从国家队退役后,先后执教过东北体育学院队、吉林队和山东队。晚年又在大连西岗区体校从事少儿足球培训工作,与其他年轻教练一起培养出了包括孙继海在内的一大批优秀足球队员。特约撰稿朱元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