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理解郭萍的苦难!”
去年8月末,在一期谈话节目中,桑兰认识了郭萍——一个有着不幸遭遇的退役运动员。而那双惨不忍睹的双脚,则成为桑兰记忆中最为深刻的细节。
郭萍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13岁进入火车头体工队跟随教练王德显进行“魔鬼式”训练。1998年,她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亚军,这是她体育生涯的巅峰时刻,却也为日后的痛苦埋下祸根。2001年,郭萍的脚趾变形,成绩下滑,退役后回到老家治疗。由于脚伤无法行走,郭萍一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丈夫一人身上。为了治疗已经畸形的双脚,郭萍被迫在北京出售曾代表自己荣誉的奖牌。
“无论身体还是心灵,她都经受着很大的苦难。”得知郭萍的情况后,桑兰感触颇多。“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她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桑兰说,她也是一名退役的伤残运动员,郭萍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她都能了解,也能理解。
“郭萍的情况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和我一样想要帮助她。”桑兰介绍说,在她的联络和沟通下,北京麦瑞骨科医院做出了为郭萍进行免费治疗的决定。忆起其中的细节,桑兰认为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也许只有这一样吧……郭萍曾经在四川进行过治疗,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加重了,这让郭萍的心里对治疗和手术都有阴影。她的丈夫开导她,她不听。我也努力做她的思想工作,还好她很信任我。”如今,郭萍已经接受了医院的保守治疗,正在康复阶段。桑兰说:“和治疗相比,康复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我希望她能拿出运动员的意志力,克服康复阶段的困难,健康地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
此次参加央视《为你而战》节目,目的是为郭萍筹集公益金。桑兰说,“郭萍是一个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个体,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因伤病退役的运动员。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薄的,我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希望。”
“我也在慢慢地成长!”
“围绕运动员的退役和伤残问题,我国的体制还不算成熟。”郭萍的情况并非少数,桑兰思考的远远不是帮助她一个人,她认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桑兰说:“‘唯金牌论’现在已经开始淡薄,对伤残运动员的保障目前也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更关注运动员的成绩和金牌。”在桑兰看来,默默无闻的运动员数量要远远超过有成绩、有名气的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和不系统的教育并没有带给运动员生存的技能和特长,退役后他们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桑兰担心地说。
“西方发达国家在运动员保险方面比我们发展得更早、更快也更大,这是需要有关部门去关注和借鉴的。”桑兰举例说:“德国的击剑队或俱乐部都有各自的赞助商,运动员在役期间有机会到赞助商公司实习,退役后可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保障。”
在与桑兰的对话中,能够感受到她愈加强大的内心,不过32岁的桑兰认为自己没有变。“受伤以来,所有的一切都一直伴随着我,在我来说,年龄的增长没有给我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桑兰平静地说,“可能之前你们都在关注我在美国诉讼的一些消息,其实大家不用看得太复杂,这对我来说很简单——当一个人慢慢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就想通过合理的途径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利。”面对网络的怀疑和指责,桑兰说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有人说我因为生活的问题心态扭曲了,人也变得纠结了……其实没有,我还是原来的桑兰。”
桑兰说:“我的心态一直都是这样,没有大起大落。受伤之后,很多人都来帮助我,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我希望能为社会多做点事,这也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
今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最新一期《为你而战》中,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将为我省马拉松健将、退役的伤残运动员郭萍筹集公益金,帮助正在治疗的她改变窘迫的生活状况。
在与本报记者的电话连线中,桑兰将她如何认识、理解、帮助郭萍的故事娓娓道来。谈及曾让她被普遍质疑的美国诉讼事件时,桑兰平静地说:“有人说我因为生活的问题心态扭曲了,人也变得纠结了……其实没有,我还是原来的桑兰。”(哈尔滨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