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长跑名将法拉赫为伦敦马拉松赛造势。
新华社/路透
本报记者 姚勤毅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袭击的阴云未散,一年一度的伦敦马拉松日前如期开幕。3.6万名选手和近50万名观众兴高采烈地涌上了伦敦街头。
伦敦马拉松是公认的世界五大马拉松之一。和其他马拉松赛相比,它既非“破纪录”最多的,也不是赛道最漂亮的,却最负盛名。这是为何?
爱心让伦敦放光
伦敦马拉松的成功,源于它独一无二的“爱心”。伦敦马拉松拥有一项几乎无法被打破的纪录体育慈善捐款之最。33年间,伦敦马拉松募集的捐款总额已近6亿英镑。
在今年的参赛选手中,有近八成是冲着慈善而来的,甚至不少人是代表慈善机构来跑,他们穿着奇装异服,以吸引更多的善款。据伦敦马拉松组委会CEO尼克·比特尔介绍:“今年有16万余人报名,其中一大半无法如愿。即便这样,伦敦马拉松仍坚持保证慈善机构有足够的名额参赛,几乎占到整个参赛席位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伦敦马拉松的荣耀不属于组织者,也不属于运动员。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参与者,将伦敦马拉松打造成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慈善盛会,成就了伦敦马拉松最为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马拉松该有故事
世界上知名的城市马拉松,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
平坦宽敞且相对笔直的赛道路线,让柏林马拉松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出成绩的马拉松赛;波士顿马拉松不但是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也有着一条全世界最古老、最难跑的赛道;纽约马拉松规模巨大,参赛者最多时超过10万人,人群通过纽约大吊桥时连桥身都震动,可谓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几乎每届东京马拉松,沿路的观众都超过120万人,最多时甚至近200万人;迪拜马拉松冠军奖金达到25万美元,为世界之最,如能打破世界纪录,将给予100万美元的奖励。
上海主打国际牌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拥有这么多人口和诸多‘国际居民’、一流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温暖适宜的气候、最佳的路跑条件……我认为上海马拉松有望在将来成为最‘国际化’的一流马拉松赛事。”美国旧金山马拉松赛组委会副总监温迪曾这样说。
的确,已走过17个年头的“上马”越来越“洋气”。去年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5223名外籍选手参赛,占总报名人数的六分之一,再度创下国内马拉松“国际化”之最。“这也是‘上马’未来的走向。”赛事组委会的一位官员说。近一年来,上海马拉松先后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2012年度金牌马拉松”称号,以及2013年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的荣誉。这位官员表示,赛事组委会仍在不断学习改进:“要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马拉松赛,我们还有很多方面要提高和完善。‘上马’近年来和7个国际知名马拉松赛‘结对’,学习借鉴他们好的经验。”
“国际化”的趋势与组委会提出的“市民的节日”口号,非但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上海马拉松赛像是一个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群众体育与专业体育也在上海马拉松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高度的融合。”上海体育局巡视员陈一平如此评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