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题:中国足坛再现假球“疑似病例”
中新网记者张子扬
中国男足惨败泰国的“阴霾”还未散尽,疑似假球的“乌云”再次袭来。这次被球迷和媒体怀疑打“默契球”的主角分别来自天津泰达与辽宁宏远。五天之内,他们联合上演“还礼大戏”。
或许仅是巧合,或许是外界早已适应足球圈内的“潜规则”,以至于每逢遇到“不正常”的对决,总会被冠上“假球”的帽子。
在7月10日的足协杯第三轮比赛中,辽宁在主场5:0轻取尽遣替补的天津;而在7月14日进行的中超第17轮比赛中,辽宁客场又以1:3负于天津,此役辽足则是雪藏主力,包括外援埃杜、詹姆斯等根本没进入大名单。这两场比赛让外界大为诟病。
“主力缺战,是球队从整个联赛的战略角度考虑的,可能欠妥当,让很多球迷失望了,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向广大球迷致歉。”
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总经理黄雁向媒体解释称,“我们所有出场的队员都拼尽了全力,我敢保证这是一场正常的比赛。”
但观看过比赛的球迷也许还清晰记得,14日的这场交锋进程完全一边倒。“全华班”出战的辽宁,中后场几乎放弃了抵抗,让主队三度攻破球门。
而天津队对外的解释是:“两队先后大比分输球,仅是种巧合。”
该俱乐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对官方媒体说,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联赛保级,为了实现目标,只能放弃足协杯,所以输球很正常。
“对于联赛,我们一定要拿下,所以上的都是主力,但辽宁恰恰是换下了全部外援。两件事凑在一起,确实容易让外界产生联想和猜测。”
通过各路媒体的分析或许不难看出,涉嫌双方“投桃报李”的原因有两个:一、本赛季天津队就是因为之前涉及“假赌黑”,被足协扣罚6个联赛积分,保级形势不容乐观;二、比赛双方各取所取,赢下较为看重的比赛,算是“公平对待”。
但一位足球业内人士认为,不能仅从两个方面就简单认定是假球,需要证据支撑。如果确实认为有问题可以申请司法介入,即便不涉及金钱也算违法,中国足协要通过这一事件完善法规。
北京电视台评论员魏翊东分析称,显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两场球有“猫腻”,但在中超联赛处于上升势头的背景下,两队的表现对联赛是有伤害的。
据悉,中国足协在15日已开始针对津辽之战出现的悬殊比分展开调查,内容包括辽宁队要写出书面报告说明为何不派外援登场,以及观看比赛录像,判断是否存在假球嫌疑。
就在上周四,中国足协特别邀请了国际足协、国际刑警组织的专家来华授课,针对如何防范赌球、打击非法赌球对各俱乐部进行宣讲。
但这样的“反赌防治”,几年前就有过先例,只是在根深蒂固的“大树”面前,鲜有疗效。
其实对于中国足球种种异常现象,人们并非全无觉察。12年前面对假赌黑,球迷和媒体呼唤“司法介入”。有业内人士呼吁说,如果那些足球蛀虫在作孽后很快就有司法手段介入,也许事情不至发展到如此严重,中国足球也不至如此让人心碎。
自2009年足坛反黑扫赌行动开启以来,权钱交易、进球买卖、黑哨等内幕逐渐曝光于公众的视野,一批高官纷纷落马,多家俱乐部被卷入丑闻,昔日的足坛明星终究没能躲过正义的审判。外界对于反赌扫黑的各种思考、建议比任何时候都热烈,对足球由乱到治的期盼,也更加强烈。
然而在一个月前,惨败给泰国再次让中国足球陷入混局,官民正亟待找出祛病药方,如今这场“还礼大戏”,但愿仅是外界的不当猜测,在风雨中前行的中国足球,已经抵不住任何毒瘤侵袭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