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李召 报道 上周末的中超联赛当中,辽宁宏运派出“全华班”在客场以1∶3告负,拱手将3个积分送给处在降级区的天津泰达,遭到各界“消极比赛”、“默契球”的质疑,同时引起了中国足协的注意。然而对于比赛双方是否有“默契球”的定性却考倒足协。
“默契球”的由来还要从在上周末津辽中超联赛之前说起。双方还在上周三进行了一场足协杯比赛。当时天津不仅放弃了主场,还尽遣替补阵容最终以0∶5惨败于宏运。几天时间内津辽两队的两场比赛中,都有一方保留主力阵容,导致的结果则是——保级无虞的辽宁宏运获得了足协杯的胜利,在中超积分榜中排名倒数第二的天津泰达获得了联赛的宝贵3分。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杯赛换联赛”的质疑声四起。
中国足协随即向当场比赛监督了解情况,然后又收集了本场比赛的录像。一番调查之后初步认定场上的参赛队员并没有消极比赛的表现。剩下的就只有辽足为何不派外援上场的问题。足协曾专门去电辽足总经理黄雁,得到的答复是:“这场球绝非假球,辽足外援没有上场也是因为各自有伤在身。愿意随时接受中国足协的调查。”。
疑点重重之下,如何为比赛定性确实成为足协的一道难题。根据一位足协内部人士透露:我们也注意到外界的声音,足协肯定会慎重对待、仔细研究。但到底是不是默契球,除非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双方俱乐部之间有交易,否则我们只能从场上的表现来进行分析,但目前从双方球员场上的表现来看,辽足球员表现并没有异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