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开讲
公务舱的那些事儿
出征世锦赛的中国游泳队载誉而归,论功行赏,从飞机上就已经开始了。孙杨、刘子歌、赵菁荣升公务舱,以表彰三人夺冠业绩,其他没拿到金牌的队员们委屈点儿,继续坐他们的经济舱。谢天谢地,演砸了的叶诗文,总算没有领到张火车硬座,从巴塞罗那坐回北京。
以经济舱贵贱论成败,并非游泳中心的独家专利,在这方面,国家体育总局早有相关制度。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出发的时候,分了8个公务舱,好让人高马大的姑娘们轮番伸伸腿,但回来时,她们就只能个个蜷着了。谁让没牌子的女排,和国球队挤一个航班?那边不仅囊括了乒乓球奥运金牌,还包揽了所有公务舱席位。
凡事皆有例外。去年环球拉练,国足便一口气订了20个公务舱,为此多花上百万人民币,一度引来舆论哗然球踢得那么烂,倒有脸坐这么大椅子,贵臀不觉得发烫么?和游泳队区别在于,国脚们一律公务舱,不存在谁进球谁享受之类的规矩。
也有国家坐飞机,不按成绩高低排队,一通乱来的,比如隔壁的日本。同样是伦敦奥运会,勇夺世界杯冠军、奥运亚军的日本女足坐经济舱,夺牌无望的日本男足却集体公务舱。女队队长伤心地说,不论战绩只算年纪,我们也更有资格和男子换位子吧?但日本足协回应,不以金牌论英雄,订机票,他们只参考项目的影响力和地位。
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便远离地面三万英尺,也阻挡不了人类无处不在的攀比心理。就像日本女队坐惯了经济舱,本没啥感觉,却因为男队待遇而眼红。至于这种攀比,是会刺激运动员的生产力飞速提高,还是只能制造无谓的不和谐?请问专家去。
陈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