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声中,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山武林大会终于落下了帷幕。不少人抱着见识现代武林各家绝技的美好愿望,最终不仅大跌眼镜,而且倒了胃口。天山论剑更像一场秀,背负着拉动当地旅游消费的使命,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但说到底,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过度消费。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曾带给国人自豪。早在冷兵器时代,它是防身、强身的求生技能;民国初年,“武术救国论”还曾带火了八极、八卦、咏春等拳法;而出神入化的武侠小说更是在不少国人心里播下了武侠梦,也难怪天山武林大会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了万众瞩目的效应。时至今日,且不论在大众视野外是否存在一个神秘的武林,相比于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其他武学,中华传统武术在体育竞技领域以及大众健身领域的弱势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5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投票上,武术未能如愿获选列入奥运会项目。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分析,原因在于推广不足。
天山武林大会为传统武术的生存窘境打上了聚光灯,从少人问津到全民热议,在调侃、批判之余,人们更当思考,如何才能脚踏实地地传承、推广中华武术?
现如今,少林功夫、沧州武术、杨氏太极拳等多个传统武术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对杰出的代表性传承人的关注度是否足够?典型的武术项目是否后继有人?相关部门能否构建起传承人与武术馆校、业余体校、大中小学联动的传播体系?对管理部门以及推广者来说,解决了这些难题,传统武术的传承便有了基本保障。
而另一方面,飞檐走壁、隔山打牛等“特技”毕竟太过遥远,武术之于普通人,更多是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途径。当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所接受,它的推广便显得水到渠成。不同武术流派各有千秋,若都能结合自身特点融入到大众健身中,传统武术便像种子播撒到了田地里。
武林大会的“闹剧”终将被时间的洪流淹没,中华武术的推广却还有太多未竟之事。花拳绣腿的作秀只会虚耗国人对武术的热爱、侵害习武之人的尊严,只有实打实、接地气的推广之举,才能让中华武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