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您帮忙介绍一下张培萌吧。”
在莫斯科田径世锦赛的记者席上,已经有两位日本记者讪讪地近前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向记者搭腔。言语间能很轻易地感受到,男子百米“亚洲霸主”日本队第一次感受到了“羡慕嫉妒恨”的滋味。
田径赛场的400米跑道上,那短短的100米直道却是整个田径运动的精华。而男子百米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田径在亚洲的骄傲,在亚运会、亚锦赛上,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是这项运动的统治者。
15年前,日本选手伊东浩司以10秒00为亚洲短跑树立标杆。15年间,除了卡塔尔依靠重金从尼日利亚“引进”的弗朗西斯外,其他亚洲飞人再无人能追上这一成绩。但本届世锦赛上,26岁的中国人张培萌做到了,而且张培萌毫不讳言要“突破10秒”。
实事求是讲,中国田径在男子百米项目中没有乐观的理由。尽管有苏炳添的两次亚锦赛冠军、劳义的一次亚运会冠军在前,有张培萌10秒在后,但除这几人外,优秀的年轻选手还没有批量涌现。只有一个17岁的苏有雪,拿了世少赛冠军,但他未来前景如何,还不好说。日本却并没有丢掉其在短跑中的传统优势。年龄偏大的朝原宣治、末续慎吾以及正当年的桐生祥秀、江里口匡史、山县亮太的最好成绩都在10秒10之内,而中国选手至今只有苏炳添和张培萌能跑进10秒10。
2 本届田径世锦赛已经落幕。记者之所以仍在花费篇幅念叨百米比赛,不仅因为百米大战历来是田径最重要的比赛项目,更因为在这届世锦赛上,中国田径值得一再念叨的,也就这点事儿了。
属于中国的29分31秒78的女子万米世界纪录,仍记录在国际田联为每名记者发放的一本厚厚的资料册上。但卢日尼基体育场的跑道上,再也没有“东方神鹿”从“黑旋风”中脱颖而出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前人破纪录,后人被“套圈”。勉强参赛,还不如不来。连续几届世锦赛,中国“战略性”放弃了女子万米和5000米这两个项目,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中国女子长跑,沦落到无人能够参赛的惨状。
除了女子长跑外,在男子110米栏、男子跳高、女子标枪以及女子撑杆跳高中,中国队也曾经零星出现了些好成绩,但随后无不成为过眼烟云。
有人说,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有点像“狗熊掰棒子”,冷不丁回头一路望过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棒子”散落了一路;低头看,留在“熊掌”中的仅剩下女子投掷和男女竞走这两个“棒子”而已。
3 田径,是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征途中,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儿。
我们都知道,田径运动是打基础、筑底子的项目。它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比耐力,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有人用“得田径者得天下”来表述田径项目的地位。
然而,在之前的13届田径世锦赛上,中国队仅仅收获31枚奖牌,加起来也就和某一届世锦赛上奖牌榜第一名国家的奖牌数持平,甚至略少。这其中金牌10枚,男子金牌更只有区区1枚。
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更不理想。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看上去“未得田径得了天下”,从美国人手中一举夺得金牌榜榜首。但奥运会过后,中国体育界反而就此提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这种不敢妄自尊大的清醒,表面原因是中国奥运金牌分布过于集中在传统优势项目上,而田径更是1金未得;深层原因则是,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青少年体质指标不升反降。
发展田径运动,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在奥运会、世锦赛上拿一两枚金牌,正如我们重视百米不是为了击败博尔特一样。我们发展田径,因为它是普通群众和青少年参与成本最低、最易于推广的健身运动。中国若想成为体育强国,在发展田径上没有一点儿危机感,等于空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