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怪象,不全运
对于记者而言,全运会算得上一场盛宴,层出不穷的猛料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全运赛场总是会出现一些怪现象,各省为全运冠军开出的夺金奖励,必然成为新闻看点。一些乱象也让人啼笑皆非,马术比赛场地外竟然有人鸣放鞭炮、赛艇竟会被人打穿了洞,这样的行为甚至有些低级。
其实有些怪现象在奥运赛场同样能看到,比如羽毛球女双的消极比赛,这样的行为在奥运会上扎眼,但在全运会上却比比皆是。同样全运独有的“交流选手”,也被中国人用到了奥运赛场,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夺金的“祖尔菲亚”,就是一彻头彻尾的湖南“交流选手”。只是这些现象在全运会上出现的更为密集,也更为赤裸裸。
全运会在公众心中早已是失去了公信力,在竞技层面已经缺少了吸引力,更吸引人的要数这些怪现象了。那些消极比赛、假赛和弃权,只是戏码都过于业余,选手连“表演”的欲望都已经丧失。全运的体育本质也开始变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公平竞赛早已被抛在身外,剩下的只剩下利益,奖金和政绩,运动员和官员各取所需。
全运会变成了“钱运会”和“权运会”。高额夺金奖励让运动员的运动并不纯粹,真可谓是“全运改变生活”。而地方官员的仕途要依靠四年一次的全运会,全运成绩就是他们头上的GDP,这个紧箍咒想脱都脱不掉,要想升迁只能依靠全运。
功利体育只是被全运会无限放大,整个中国体育界都是功利的,只是奥运会有“为国争光”的华丽外衣。当体育总局在奥运会上为金牌数焦头烂额,为各中心制定夺金任务后,转身却对各省市说:“不要唯金牌论!”,又怎能要求地方体育局?空有一番耍嘴上功夫的本事罢了。
而全运会本身就是一个“怪胎”,放眼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作为前苏联体育制度的产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办这样的大型运动会,将举国体制进行到底。如今呼吁全运会改革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取消全运会获得了很多人支持。全运走向何方,还是留给那些专家和学者吧,这里不做讨论。
无论制定怎样的规则,只要全运不回归体育本质,不抛弃“唯金牌论”和“功利体育”,全运会就不会有实质的改变。只要有全运会存在,就会继续出现这样那样的怪现象。真是无怪象,不全运。(搜狐体育 陈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