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张亮 沈阳报道) 辽宁省足管中心副主任隋岩最近压力很大,已经开始的全运会足球比赛是压在他胸口的一座巨石,过去的半年他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全运会足球比赛他要完成的任务是夺取6块金牌,这意味着他要拿走这个项目三分之一的金牌,对于昔日的辽老大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
“奥运争光计划”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振兴三大球”的口号,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全运会的金牌杠杆,三大球项目一块金牌算3块金牌,银牌算两块,铜牌也可以折合成一块金牌。总局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刺激各地方对足球的投入,进而达到提升三大球成绩的目的。
总局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在现实操作当中却很可能出现偏差。各省为了全运会的确不惜投入重金,但是这笔钱却很少有真正投入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很多省份的球队都是东拼西凑组成的,像山东、浙江、辽宁、上海、广东这样的传统强队则依托于某个职业俱乐部的梯队。
足球甲组当中山东是公认的夺标大热门,他们拥有多名在鲁能一线队踢球的队员,但是复赛当中他们却意外出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就出在那些已经成名的大牌球员身上,这些人在一线队逐渐坐稳位置,一旦去打全运会,不但位置可能不保,还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所以导致有些人出工不出力,担心受伤不敢全力以赴,最终大热山东提前出局,这样的结果令包括辽宁在内的其他球队长出了一口气。
全运会足球甲组是U-20年龄段,这个年龄段非常尴尬,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关口,能否进入一队将决定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全运会成为一块鸡肋,如果去打拿了金牌可能名利双收,拿不到的话不但影响收入,还可能丢掉一队的机会。
一些专门为全运会组建的球队命运可能更惨,一旦全运会的任务完成,球队立刻就宣布解散,他们不像山东、上海、广东那样依托于职业俱乐部,单独为了全运会存在的队伍,打完了全运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地方政府要着手准备下一个周期的全运队,下一支队伍4年后还是面临同样的困境,就这样进入恶性循环。有个别天赋异禀的球员,可能会得到职业队的青睐一步登天,大多数球员则面临无球可踢的窘境。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疆,没有人否认新疆人的足球天赋,但是全运会打完之后,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新择业,只有少数像巴力这样的球员能够加入职业队。
全运会的金牌策略为中国的奥运争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全运会显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足球这个项目而言,全运会金牌一折三的策略固然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热情,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基本上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对于地方体育局而言,这不过是个政绩工程而已,他们并不关心全运队未来的命运如何,他们需要的只是足球队能在全运会上带来几枚金牌,任务完成后队伍也就作鸟兽散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