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跑步进入马拉松赛事大国。今年30多个城市将举办超过40场比赛,并且出现了抢注报名的盛况。在遍地开花的赛事中,北京马拉松不仅国内水平最高,而且已跻身于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列。然而,这项久负盛名的赛事,今年却因为一些选手在沿途“随处小便”,引发了一场关于“北马尿红墙”的议论。
从照片上看,“尿红墙”的,不独中国选手。人们向来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三急”问题,也总是习惯性地将原因归于如厕难,并将责任归咎于组织管理部门。地铁里小便是这样,北马“尿红墙”同样如此。毋庸讳言,北马的赛事组织工作确实还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提供更多的流动厕所、标注更明晰的导厕指引等。但是,“如厕难”问题果真严重吗?“尿红墙”果真是逼出来的吗?虽说北马参赛选手以业余者为多,其中不乏首次参赛的市民,他们容易因为紧张或激动频上厕所,但赛事组委会对此早已做足准备工作——在天安门沿线地区已经设置了比较多的厕所,“可是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去排队上厕所,更愿意就地解决”。从这个角度上说,北马赛事组委会这次面对舆论苛责有点冤。
真正让人深思的是,“尿红墙”已经成为北京马拉松的传统一景。“不亲自尿一次,都不好意思说参加过北马”、“一年的等待,不为奔跑,只为解开裤裆撒会儿野”、“最后的冠军,属于最能憋尿的那个”……网友的调侃尽管极尽戏谑,却道出了“尿红墙”的历史悠久,只不过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才使“尿红墙”成了今年北马的主要议题。与如厕难的解释相比,“传统说”的解释更让人信服。北马是一项进行了30多年的赛事,不排除刚开始时确实起因于“如厕难”,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选手将其视为一项“传统”。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以追求成绩为目的的选手而言,他们的参赛目的就是为了参与、为了经历、为了见证,而“尿红墙”渐渐也成了北马的一大“特色”,仿佛一旦错过“尿红墙”,北马的“幸福指数”就将骤减。
但不管是怎么样的解释,“尿红墙”都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性质如同北马之后,仅仅起点就制造了10多吨垃圾一样。而在今年的东京马拉松上,却延续着无污染的赛事纪录,这不仅与近15000名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分不开,更与参赛者自身的严于律己息息相关,选手们参加完马拉松滞留一小时排队不离开,只为把携带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尿红墙”是北马赛事的一项传统,“乱丢垃圾”何尝不是国人的又一传统呢?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许多时候以“传统”为名赋予行为正当性。比如说,许多人都有“随处小便不文明”的道德共识,但一旦成了“传统”之后,一旦成了集体性行为,从众心理之下的道德共识就会发生分裂。所以说,“传统”和“集体”力量之下,最难能可贵的是个体价值的坚守。不能因为要经历“传统”,自己就从众“尿红墙”;不能因为别人乱丢垃圾,自己就不能自已;不能因为有人“带头闯红灯”,自己就随之“中国式过马路”。
马拉松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同时也是一场文明比赛。再过一个月,广州马拉松就要开赛了,北马的“传统”对年轻的广马无疑是一个提醒。除了赛事组委会要提供尽可能周全细致的服务之外,广大参赛者更需要积极践行文明行为,共同为广马留下真正值得铭记的“传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