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契,中国代表团以3金4银2铜共夺下9枚奖牌结束了第22届冬奥会征战之旅。尽管金牌数少于四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奖牌数在近三届冬奥会中也是首次没能达到两位数,但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已经反超韩国代表团成为亚洲老大。不过从整体表现来看,中国代表团有亮点、也有遗憾,在参赛人数大幅减少的前提下,在速度滑冰项目上完成历史性突破,短道速滑也继续捍卫荣誉,可是与传统强国相比我们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相信四年的平昌,对于中国来说,机会和困难将同时存在。
金牌奖牌皆回落 压韩日亚洲老大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收获了3枚金牌,共9枚奖牌,金牌数比温哥华冬奥会少了2枚,奖牌数同都灵冬奥会和温哥华冬奥会同样也少了2枚。排名也从上届的第7跌到了第12位(金牌榜第12、奖牌榜第11),如果将俄罗斯、挪威、加拿大、美国、荷兰和德国视作第一集团,那么中国在第二集团中位置还算不错。
之所以排名回落,原因一个是中国自身金牌数和奖牌数减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索契冬奥会新增的项目中国或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竞争力不足,因此只能看着其他冰雪运动的传统强国继续扩大他们的优势,当然本届冬奥会共有21个国家获得了金牌也是冬奥会历史上的新纪录,换言之随着新生势力的出现,金牌也被分流了。
中国代表团虽然跌出了前十行列,但在亚洲集团中却凭借多一枚银牌的微弱优势力压了韩国一头升至头名位置,而日本代表团奖牌数虽然和韩国一样,但他们的含金量明显不足。而四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韩国队当时以6金6银2铜的成绩排名第5,比中国代表团高出了2个位次。可见并不是单单中国代表团在回落,韩国的下滑势头更猛,当然日本代表团比之四年前还是有所提升的。
三项目贡献奖牌 短道队仍是王者之师
中国队的9枚奖牌来自于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三个大项,和四年前相比获得奖牌的项目少了冰壶和花样滑冰,其中花样滑冰是近六届冬奥会以来首次没有奖牌入账,或许获得第4名的庞清/佟健没有登上颁奖台有些许遗憾,但他们毕竟即将退役,就像陈露、申雪/赵宏博退役后,中国花滑仍能夺得奥运奖牌一样,我们应该更看重的是未来,或许男单中的闫涵就是希望。
在三个贡献奖牌的项目中,速度滑冰虽然只贡献了1枚金牌,但这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枚,张虹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的夺冠,终于弥补了叶乔波、王曼丽等几代速滑人的遗憾,完成了34年的突破,虽然这个大项上荷兰的橙色旋风刮的强劲,但中国能够虎口夺金还是很值得高兴的。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也算是中国在雪上不多的几个能够与世界顶尖高手一争高下的项目,甚至在赛前被博彩公司和媒体视作是冲金点,但如同在夏季奥运会上一样双保险往往反而是不保险,徐梦桃、齐广璞和贾宗洋都功亏一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在综合素质方面仍有欠缺,也需要对这个项目规律进一步深入加强理解。如何平衡难度、稳定度将是确保中国继续有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在索契能够有如此成绩,与短道速滑队这支王者之师继续发威有直接关系。在主将王濛赛前突然遭遇伤病打击无缘出赛,面对整体实力强大的韩国女队以及在维克托-安的带领下异军突起的俄罗斯男队,李琰统领的队伍没有向困难低头,拒绝在索契遭遇滑铁卢,最终贡献了2金3银1铜。
基数回落需注意 平昌机会困难并存
此次中国代表团只有66人参加了9个大项、49个小项的比赛,参赛人数是近四届冬奥会(与2002年盐湖城一样)并列最少的一届,比之四年前基数就少了28人次,这在冬奥会设项增多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且不讨论普及推广的群众体育和举国体制的精英体育究竟哪个更优,仅仅在参赛人数的这个基础数据上退步就应该引起注意。无法参赛又怎能去投入竞争呢?
在本次冬奥会上,李妮娜、庞清、佟健、张昊、王北星、王冰玉这些老将在自身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当然一些年轻选手更是让我们感到欣慰,韩天宇、武大靖、范可新、徐梦桃、闫涵、李子君、张义威和蔡雪桐都是90后,根据统计,在所获得的9枚奖牌中,有6枚是由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年轻运动员获得的,有13名年轻运动员进入了前8名。
索契冬奥会已经成为历史,这就意味着中国冰雪健儿们很快又将投入到平昌冬奥的备战周期,四年后韩国势必会借助东道主优势全力阻击打压其他代表团,尤其是在短道速滑这样变数颇大的项目上更是不会放过机会,这无疑增大了中国代表团的难度。另外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冰雪运动在整体上与冰雪运动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或许正因如此这才激发了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动力,相信如果成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陶朗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