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甘 慧
22235,这是上周六上海绿地申花首个主场的现场观众人数,与前几个赛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稀稀拉拉的看台,这几乎成了过去几年虹口的标志。有的场次,虹口不过寥寥几千人。去年的平均上座率,不过一万多人。一位球场相关人士曾无奈地表示,中国足协一直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但我们这几年始终拿不到最佳赛区奖,关键还是上座率实在太差了。
从一万多,到两万多,数字将近翻了一番。即便撇开绿地自己球迷组织招募的3000名球迷,首场比赛也比以往多了数千人。数千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代表着一种回归的趋势,代表着一批人对于上海足球的重拾信心。
一批球迷回归的同时,有一些球迷选择了反戈。反戈看似是出于对申花的爱,但是试问,如果绿地不入主,球队依旧如以前那样半死不活地活着,这样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存在吗?“申花”这两个字固然有其品牌价值,可如果这两个字长期与负面、混乱、保级联系起来,其品牌价值也会不断贬值。
在现场球迷的一阵阵反戈声中,球员出现了一次次匪夷所思的失误。从心理学专家丁雪琴的分析看,球迷的反戈是会给球员造成负面刺激,并引发行为错乱的。那么,我不禁想问那些反戈的球迷,你们就愿意让自己心爱的球队,这样莫名其妙地输下去,让外地球迷看自己的笑话吗?
作者:甘慧 (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