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晋书生
亚冠赛场,除恒大外中超球队折戟沉沙;中超赛场,各方利益纠葛不断,激情渐被湮灭,思维应该走上理智。大数据时代的益处在于,透过多维度的关联数据可以找到问题症结,直接抵达事实真相。
近期,国际足联转会匹配数据系统披露,各国联赛2014年度冬季转会费金额(自1月1日至3月25日),中超球队以6703万美元的净支出,列全球第一位。这是啥概念?中超转会费逆差已首屈一指,烧钱的功夫,远远领先于欧洲各大联赛。
考虑到国足的尴尬排名,联想到中超的低水平,如此巨额的投入,反差很刺眼,而环顾四邻,更让人深思。
首先,韩、日联赛在转会市场上采取出口策略,仅日本登陆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就达18人,况且多为球队主力。而中超联赛球员出口能力简直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本土球员竞技水平呈下滑趋势,鲜有球员登陆更高水平的联赛,购买能力的增强,出口能力的下降,笼罩着一层急功近利阴影。
其次,韩、日联赛进口球员支出只是中超的一个零头。其引进的球员,身价并不昂贵,绝没到中超这般令人咋舌地步。各俱乐部均是本土球员挑大梁,并将更多的资金投到梯队建设上,在人才培养上逐步形成良性机制,进而再反哺足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当然在亚冠赛场的战绩,韩日俱乐部也并不逊色。
最后,韩、日联赛在引援方面,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
其一,要注重考量投入产出比。不能单纯地引大牌、追明星,既要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像德罗巴、阿内尔卡等球星,从加盟中超前的万众期待,到转身离去后的是非恩怨,说明我们在引援时,缺乏一个科学研判,往往用屁股决定脑袋,最终花钱打了个水漂,投入与产出比极低,球队由此一蹶不振。
其二,要注重发挥外援示范性。在大手笔引进知名外援时,并不善于发挥其示范效应,难以释放出聚合球队的正能量,强援的到来更像一场淘金之旅,而本土球员并未产生见贤思齐的心态,反而有“你拿钱多你踢”的心理。过分依赖金钱的利益驱动,反倒缺失了精神品质培养,这在中超各球队尤为明显。
其三,要注重实施引援后评价。对于外援的引进成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应有一个后评价—好的方面有什么启示,下次引援如何加以应用;差的方面有什么教训,下次引援如何努力避免;资金的运作有无瑕疵,管理的手段有无纰漏,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矛盾的冲突在那点,这些花大价钱买来的经验和教训,各俱乐部要静心反思和认真汲取。否则,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