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孙志平、张周来、向志强
历经三年精心筹备组织,为期10天的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2日在南宁落下帷幕。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赛、媲美奥运的服务标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15年后体操世锦赛再次来到中国,不仅收获了一届堪称典范的大赛,书写了体育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也在与城市的互动中留下了一笔丰厚遗产。
“奥运标准”服务与精彩赛事相得益彰
大赛落幕之际,人们也许还停留在35年最刺激一战——中国男团以0.1分优势绝杀日本男团获得六连冠的激动之中,也许还在久久回味内村航平、拜尔斯赛场上的惊艳表现,还在为姚金男终于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而高兴……
高水平的比赛背后,举办地南宁提供了出色的赛事服务支持,打造了一个精彩舞台。“如果在场馆挂上五环标志,这就是奥运会的服务水平了”——一位德国记者对赛事服务如此评价。
“上午训练把场馆弄脏弄乱了,下午再去又是干干净净。”作为上一届体操世锦赛的东道主,比利时代表团发言人、教练助理吉拉德说,南宁不仅空气好、环境好,各方面组织工作都非常好。
“刚到机场,志愿者就带着微笑在那里招手欢迎我们,感觉像回到家一样温暖。”德国记者尼尔斯说。专车运送运动员和记者、按照奥运标准设立主新闻中心、过生日的教练和运动员收到蛋糕和绣球等礼物……“不管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得到解决。”德国记者娅拉说。
“对接待、制证等一系列环节,70多个代表团没有大的抱怨,这一点非常难得。”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说,南宁的办赛工作在很多方面会成为世锦赛办赛典范。
国际体联主席布鲁诺·格兰迪表示,此次赛事组织非常完美、堪称卓越,是他职业生涯中和国际体联历史上举办的最成功、最精彩的赛事之一。
壮乡韵、人文情在世锦赛舞台大放光彩
作为首次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重要国际性体育赛事,本届体操世锦赛融汇世界风、中国美、广西韵、民族情,既是一场国际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世界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话交流的一个重要舞台。
10月8日,国际体联主席格兰迪和南宁市市长周红波共同为南宁东盟国际体操武术学校揭牌。格兰迪表示,学校体操和武术结合的模式,将为其他地方的体育发展提供借鉴,给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南宁是体操之乡,从这里走出过多位体操世界冠军。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成功举办本届世锦赛必将进一步推动南宁体操运动发展,从而带动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教育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勃兴。
从开幕式演出、奖牌设计到大型歌舞秀《锦宴》、歌舞剧《百鸟衣》再到实地探访壮乡农村,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成为本届世锦赛的一大亮点。开幕式舞蹈《朱槿绽放》把杂技与柔术结合起来,美轮美奂的民族服饰和壮族铜鼓图案登上舞台,壮乡风情在世人的注视下完美呈现。11日,壮族歌舞剧《百鸟衣》在广西人民会堂上演,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把剧场挤得满满当当,精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令人着迷。
国际体联副主席斯拉瓦·科恩15年前在天津见证了中国承办的第一个体操世锦赛。“进步和变化太大了!”让科恩惊讶的不仅是赛事组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更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15年后,在南宁这个相对欠发达的南方城市,科恩看到的是一座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绿城”。
大赛巨变、精神洗礼留下丰厚遗产
“到处都是棕榈树、绿化带,道路两边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南宁真是一座多彩的城市……城市管理水平很高,虽然有些区域仍在建设中,但赛事组织运行很顺畅,城市环境也没有因此而变得脏乱。”德国记者尼尔斯这样描述自己的南宁印象。
以迎接体操世锦赛为契机,南宁卯足了劲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工程、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等“七大工程”,一场短期赛事产生的长久惠民效应已经显现。
体操世锦赛赛场内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人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微笑和文明有序。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在此次世锦赛中得到充分体现:观众专业而热情,运动员完成精彩动作都会给予热烈掌声,即使出现失误也能感受到鼓励;离场时很多人自觉带走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从场馆到宾馆,志愿者的微笑和周到服务让人如沐春风……
南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吕洁表示,体操世锦赛的成功举办,既是南宁城市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一次精神再洗礼,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精神、提升了市民素质,为城市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