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频道|跑步装备|马拉松 > 马拉松动态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香港马拉松后记:人生首马 奖牌为六岁女儿庆生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马北坡
作者本人 

  2016年1月17日,第20届香港马拉松在雨中开跑。而我的跑步生涯,要再过3天,才满一年。

  作为享誉世界的魔鬼赛道,跑完港马并不容易。作为菜鸟跑者,又为何要参加港马?本届港马的官方T恤上印着一句话:Run for a reason(总有一个理由奔跑),似乎也在追问这个问题。对我而言,参加港马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港马“三桥三隧”的赛道特别吸引我。“三桥”是指昂船洲大桥、青马大桥和汀九桥,全部位于赛道的前半程。能到这种作为地标性建筑的桥梁上跑一跑,自然是我作为一名桥梁建设者兼跑者的梦想,更何况参加港马,可以让我一次性跑完这三座美的桥梁,机会难得。而“三隧”,是指南湾隧道、长青隧道和西区隧道。跑完“三桥三隧”,相当于在香港的海湾完成了三次跨越和三次穿越,我非常憧憬那种感觉。二是港马举行之日,既是港马20周年纪念日,又恰逢女儿六周岁生日。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港马的奖牌作为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这也许对她未来的人生有某种正确的影响,毕竟身教重于言传。其时,我根本不具备跑完全马的实力。好在港马独具匠心的准备了两块奖牌,除了完赛奖牌外,还有一块生肖纪念奖牌,赛前随跑手包发放给参赛者。倘若我不能获得完赛奖牌,还可以把生肖纪念奖牌送给女儿。三是坚持跑步不仅是身体的修炼,也是精神的修行。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跑步可以帮助我做到这一点。平凡如我,始终愿意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这时距离开赛不足四个月了。虽然我已积累了600公里的跑量,在刚刚过去的9月20日(第35届北京马拉松赛日),还首次跑完了线上半程马拉松,而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跑者而言,30公里后马拉松才真正开始。那是遥远的世界,未知的旅程,我能否到达,尚不可知。但我性格坚韧,挑战自己的决心已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很快就迎来了报名日。在马拉松报名方式发展为以抽签为主的今天,港马仍然坚持先到先得的原则,我有惊无险的抢到参赛资格。后来得知,周围好些想参加港马的跑友都没有报上名,我既为他们遗憾,也为自己庆幸。

  报名可以冲动,训练却务必认真。成功报名后,我便以完赛为目标开始了有计划的训练。每周夜跑两次,周末进行一次长距离拉练;每次长距离拉练按10%的比例逐次递增里程,绝不冒进,以防受伤;港马坡道多,我家附近正好有一条一公里长的坡道,每周我必去跑一次。特别难忘的是,2015年10月4日,正值第22号台风“彩虹”袭击广东沿海,我所在的城市虽不是台风登陆的主场,却也风雨交加。那天晚上,因为要备战港马,我独自在风雨中奔跑了3个多小时,按计划把自己单次拉练的里程推进到25公里。紧接着,我以赛代练,先后参加了2015年10月18日长沙马拉松(半程)、12月6日澳门马拉松(半程)和12月20日台北马拉松(半程),感受马拉松的现场气氛,积累马拉松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澳门马拉松,我跑过西湾大桥和澳门大学横琴隧道。港马结束后,我不由得感叹,在训练中跑过台风阵雨,跑过桥隧组合的赛道,正是对港马雨战加坡战最好的演练。

  这样,到港马开赛前一个月,我按计划完成了2次30公里的长距离拉练,总跑量增加到1200公里。30公里是全程马拉松的里程碑节点,第一次挑战30公里时双腿的僵硬感还记忆犹新,但周围那些有经验的跑友鼓励说我完成港马没有任何问题了。而我仍显谨慎, 2016年元旦,我又首次完成了42.2公里的拉练,耗时5小时58分。这是赛前最后一次长距离拉练。自第30公里起,我以走为主,以跑为辅,慢慢腾腾撞到了终点,尽管离规定的关门时间只少了2分钟,但此时我已明白,完成港马应该问题不大了,只要赛前不受凉生病,赛日前夜好好休息即可。

  赛前一周,因为工作关系,我抵港出差,正好经过昂船洲大桥和青马大桥,穿越南湾隧道和西区隧道。香港的空气中已经弥漫着马拉松的味道,高空电子显示屏在滚动播出马拉松赛日青马桥和汀九桥将封路的消息,赞助商借助车站灯箱广告为比赛加油,朋友之间聊天的话题也少不了马拉松。借此机会,我得以提前实地考察港马赛道,看到长长的斜坡随着所乘坐的车辆逐渐向后延伸,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应对港马,不可马虎大意。等到开赛前一天,我作别家人,只身前往香港,随即去维多利亚公园领跑手包。香港那两天的天气,正如香港天文台所预报的那样,因为有高空扰动(气象术语),雨下个不停。我在寒风冷雨的现场排了近三个小时的队才领到跑手包。以我的体会,作为国际田联新晋金级道路赛事,港马组织得非常好。志愿者在风雨中坚守岗位,为参赛者提供优质服务,令人感动。沿途补给也非常充分,即便跑到最后几公里,水、运动饮料、香蕉和巧克力等补给物品依然摆满台面。但是领取跑手包环节却是港马值得改进之处。在即时传送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港马仍然邮寄跑手包领取通知书,一来费时费力,徒增成本;二来邮寄的通知书有收不到或丢失的风险。没收到或丢失了通知书,就得在现场查询参赛号码,咨询处的窗口开的又少,查询时间往往较长,参赛者只能排队苦等。

  待我找到早先预定好的家庭旅馆,只想好好休息。但可能是赛前不可避免的兴奋和紧张,抑或是下午在风雨中排队几小时有所不适,我整晚都没怎么睡着。此前,我已参加了好几次半程马拉松赛事,赛前虽普遍休息不好,但整晚无法入睡的情况还从来没有过。原因大概在于: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所入住之地,就在港马的起点弥敦道,虽名为旅馆,但房间大小和设置却很像火车卧铺车厢,摆放两张单人床和一个小床头柜,便再无多余空间。饮用水和吹风机等均配放在外头公用。房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差,陆续有人开门进出,直到凌晨两点,还有人在外面使用吹风机,毫不顾忌可能影响到旁人。噪音在暗夜里清晰的传来,我暗自后悔,早知家庭旅馆如此狭促,我就不应该为了节约而牺牲赛前宝贵的休息时间,并连带影响同室的跑友。这实在是因小失大。事已至此,并无任何补救机会。折腾了几次,我便坚持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尽可能放松自己。

  港马规模大,参赛人数达7万4千人之多。为避免同一时间起跑产生的拥堵,港马采取了分组起跑的分流策略。我所在的马拉松1组,开跑时间是凌晨6:45分。我提前2个多小时起了床,穿好赛服,先发了信息祝女儿生日快乐,又穿过弥敦道,去附近的茶餐厅吃了面条。沿途所见,起跑拱门已经架好,赛道已经封闭,三三两两的参赛者开始慢跑热身,远道而来的黑人选手在做着最后的准备,电视台的记者也早早抵达了现场。随着气氛逐渐升温,我也开始调整自己进入赛前状态,存好包,做完热身,即前往等候区集中。不同于内地的马拉松,港马没有严格的安检,但起跑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就在开跑前几分钟,开始下起雨来,看来雨战不可避免了。我迅速穿好事先准备的塑料雨衣。在异口同声的倒数声和欢呼声中,成千上万名跑者冒雨开始了42.2公里的征程。在跨过起跑拱门的瞬间,想起亲爱的女儿还在睡梦中,我却已经开始奔跑,只因港马20周年遇上她的生日,只因即将献给她的完赛奖牌上的完赛日期,含有她的生日。我希望自己能平安顺利完赛,但是,由于整夜未眠,我也曾担心不能跑完全程,或会晕倒在赛道上。如果这样,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但只要想到自己的参赛初衷,我就不再有任何杂念,一心随着人群向前奔跑。

  帽子和鞋子很快就淋湿了。我们也很快跑过弥敦道,拐入亚皆老街,逐渐离开了香港市中心,沿着西九龙公路跑到第一个折返点,又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奔跑,终于来到赛道中的第一座桥:2009年建成的昂船洲大桥。远观昂船洲大桥,两座独柱桥塔高高耸立,拉索劲道而均附于塔上,支撑着昂船洲大桥1018米的跨径。这个跨径,使昂船洲大桥成为世界上跨径最长的斜拉桥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三位),成为香港的骄傲。尽管一直在下雨,但我看到脚下的昂船洲大桥,桥面平整而干爽,没有一点积水,说明大桥的排水系统运作良好。

  跑过昂船洲大桥,迎接我们的是南湾隧道。跑在南湾隧道地下空间,虽有一段上下坡,因为备训充分,我并不觉得费力。穿过南湾隧道,开始等待青马大桥。但向前跑了许久,我却一直没有发现青马大桥的影子,原来是起了雨雾,青马大桥被藏在了雨雾之中。直到我跑到跟前,青马大桥的门式桥塔才露出一小节,给跑者以此处真乃人间仙境之感。青马大桥建成于香港回归前两个月,主跨达1377米,长约2200米,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悬索桥。作为香港的地标性建筑,青马大桥是配套香港国际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1999年,包括青马大桥在内的“机场核心计划”入选美国建筑界“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与英法海底隧道、美国金门大桥等著名建筑并立于世。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曾在青马大桥上传递,有心的观众亦可在很多香港电影中发现青马大桥的雄姿。

  顷刻,我的脚步已迫不及待的迈上了青马大桥的桥面,那一瞬间,我真为自己骄傲。可就在青马大桥上,雨量突然加大起来,使我拍照留念的想法落了空。穿过青马大桥第一座桥塔不久,还没来得及穿越第二座桥塔,就到了赛道的第二个折返点。很多跑者说港马的桥很难跑,坡长风大,而对我而言,青马大桥只跑了一半,却是我此行的一点遗憾。青马大桥没有设置人行道,平日行人无法上桥,此前我虽曾到访青马大桥,也仅有短暂时间走上青马大桥的一小段桥面,明白这些,自然就能理解爱桥人的这种遗憾。

  从青马大桥折返下来,前行一段再左拐,便是汀九桥了。在我看来,汀九桥的规模虽不如昂船洲大桥和青马大桥,但同样不可小觑,特别是在桥梁美学领域。汀九桥建成于1998年,没多久,国际桥梁和工程协会组织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评选,汀九桥从一百多个国家的上千座桥梁中脱颖而出,成为15座“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之一,被誉为“混合结构的杰作,艺术和技术的统一”。由于汀九桥只有1177米长,400多米的跨径加上“三塔两跨”的结构,导致全桥拉索密布,使正在奔跑的我,感觉在不停的穿越桥塔和拉索。在拉索下仰望天空,拉索就像一张网,营造出异次元的空间感,让人感到人生的渺小。跑过汀九桥单程是赛道的最后一个折返点,再沿着汀九桥跑回中间段,正好完成了21公里的奔跑。此时,雨有短暂的停歇。透过护栏望过去,汀九桥所跨越的蓝巴勒海峡风平浪静,不远处岸边的房屋、青山、白云和绿水,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彩画。

 

  跑完汀九桥,参加港马的最初目的已经实现,但我觉得体力尚存。我的最终目标是全程,所以继续往前跑。再往前几公里,即将到达第二条隧道:长青隧道。没多久又下起了大雨。我真希望自己早一点跑进长青隧道,躲开越来越大的雨势。长青隧道并不长,前进方向又以下坡为主,并不难跑。大约到24公里处,我对同行的跑友说,估计今天完赛没问题了。跑友说现在还为时过早。果然,大概到了26公里处,我就开始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了。虽然在10公里、20公里处各补充了一条能量胶,且在每个补给点都适量补充了运动饮料和水,但雨战的体力消耗还是太大,我迅速补充了第三条能量胶。我鼓励自己一定要跑完30公里后才能另作打算。于是冒雨坚持奔跑,直到冲上30公里,手机里的跑步软件提醒我耗时3小时55分钟,比我平时练跑同样距离快了5分钟,这个成绩令我惊喜。按经验,这5分钟,是为我在最后10公里的休整争取了宝贵的5分钟。

  也许是腿部肌肉已完全适应了30公里的奔跑,也许是补给提供了一些多余的能量,30公里过后,我竟然又跑了3公里,直到腹部间歇性胀气才停下奔跑的步伐,开启走跑结合的模式。这是我的既定战术,更何况我已将这个战术实施的起点从30公里延后到33公里。这时雨又停了。我判断雨不会再下,便索性扔掉了雨衣。就这样,我边走边跑,来到了参赛者觉得最为艰难的西区隧道前。西区隧道穿越了维多利亚港,距离长,上下坡道都很长。此刻正是普通跑者精疲力尽之时,我看到很多跑者在路边做拉伸或在救助站喷涂药剂。我还好,既没抽筋,也没受伤。心里还是想跑,却力所不能及,只跑了一小段下坡,便难以为继,只能步行穿越西区隧道。由于体力透支严重,我根本无暇顾及在维多利亚港水下25米跑步或行走是什么感觉。如果说参加港马还有遗憾,这便是我的第二个遗憾了。倘若明年还有机会参加港马,我一定要跑过西区隧道。

 

  从西区隧道出来,腹部胀气似乎越来越厉害,还是只能以步行为主,一直到38公里。只有最后的4公里了,终点似乎还很遥远,我看了下时间,即便剩下的距离全部靠走,也可以压着关门时间完赛。但这时,我却忽然强烈的想要跑。我做了几次深呼吸,试图缓解腹部的胀气感,并配以巴德•科茨创造的韵律呼吸法,重新开始奔跑。重返香港市区,路边观战的人群开始多了起来,但观众的加油声似乎无助于我,我仅依靠自己残余的意志支撑。我开始分解目标,鼓励自己跑到不远处的下一个目标,到下一个目标后又鼓励自己再跑到下下个目标。我终于看到41公里的指示牌,很快又看到最后500米的指示牌,最终看到绿色的地板和白色的拱门。终点就在前方,我再一次加深呼吸,兴奋的伸开双手,开始缓缓的冲刺。在冲过终点拱门的瞬间,我跳起来重重的踩了一下计时感应地毯,拱门横梁上的电子时钟显示着我的完赛时间:5:50。

 

  人生第一次全程马拉松赛事结束了!太阳也出来了,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走向出口,赛事的工作人员向我表示祝贺,把代表汗水、挑战、荣誉和骄傲的完赛奖牌挂在我胸前。完赛后,我很快返程,我急着赶回家,把奖牌送给女儿,陪她过六岁生日。六年前的这个时刻,正是我与女儿第一次相见……

  2016年1月20日深夜初稿于家中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60202/n436685082.shtml report 7093 作者本人 2016年1月17日,第20届香港马拉松在雨中开跑。而我的跑步生涯,要再过3天,才满一年。作为享誉世界的魔鬼赛道,跑完港马并不容易。作为菜鸟
(责任编辑:赵永杰 US02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