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王铁男:生死探险路,探开新疆秘境的一部铁血史诗

  转自公号|奇记(zuiqiji)

  文章作者|湘君

  

狼塔、夏特、博格达、慕士塔格……

这些无数户外人心心念念的线路、山峰

路的开端,山峰起点

曾站着怎样一群开辟的人?

走过一条条怎样艰险的路?

  

王铁男,一个人如其名的铁血男儿

在户外尚空白的年代,

因着对“山”的朴素热爱,他走向巍巍天山

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登顶险峰博格达

率第一支中国民间队伍,攀上冰山之父

探开狼塔等新疆秘境的一条条经典线路……

“新疆探险第一人”的荣誉背后

却还有挚友魂断夏特的鲜血教训

与杨春风等一个个兄弟的生离死别

27年探险,无数艰辛旅程

在这位新疆户外圈人人敬仰的老大哥身上

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热爱

一部新疆户外发展史诗

更是一群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行走在一条条路上,永远留下的歌哭唱叹

  

  

  奇记作者 ∣ 湘君

  本期人物∣ 王铁男

  

  我是在路上用生命书写对新疆山川的热爱

  王铁男的探险人生

  王铁男,1956年生于吉林长春,两岁随父母进驻新疆。本职大学工程师。1989年起,在新疆茫茫沙漠、戈壁和雪山中开始自己的野蛮式探险旅程。

  1998年作为中国人首次登顶博格达峰,1999年率首支中国民间队伍攀登慕士塔格,2000年至今,更在夏特、狼塔、昆仑秘道等新疆多条经典线路做出重要开拓。

  

  27年探险生涯,脚步踏遍新疆,历经同辈生死,一路推动并见证了新疆户外从起步到壮大。

  

  天上之山

  梦开始的地方

  博格达的召唤

  明月才出天山,铜铃、铁掌、碎石声,就踏破漆黑夜色,闯出两匹烈马,两个哈萨克少年,还有趴马背上昏迷不醒的王铁男。一张黑紫的脸,四肢垂落,正连夜被抢救出博格达山区。

  这是1997年一个夏夜,致命的高山肺水肿,阻断了他通往雪山的路。这也是户外尚空白年代,除北大山鹰社,民间还罕有专业登山者。

  是年41岁的王铁男,却为何第一次就奔向了高手也得仰望的险峰博格达?

  

博格达,位于天山山脉东段,是攀登难度很大的技术性山峰

81年日本队首登之后,多支专业登山队折戟

  在死神掌中晃动的雪山,最初定格在70年代杂志上一篇博格达考察文章,让15岁的王铁男看了不知多少遍。从小望着博格达长大,却不知深处竟是这样美。

  高中毕业下乡,他得以真正走进这片山区,背斧头在林海雪原跋涉,寂静得只有松涛和心跳。那心灵与山的碰撞,长久盘踞心头。直至1989年夏,再按捺不住好奇,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解放鞋,军用背包,背着柴火做燃料,甚至自己踩缝纫机,照着外国画报,四天做出两顶帐篷。当终于跋涉到博格达脚下,银亮雪峰前,金黄野花摇曳……这天地无言的美,把他一下迷住了。

  

被判“死刑”的登山梦

  他开始着魔似常往山里跑,那时却还压根没户外概念。直到90年代初,新疆开始向外国探险队开放。朋友介绍他做向导,跟着日本队走向楼兰、塔克拉玛干,这才让他大开眼界。

  眼看外国人在新疆创造一个个探险记录,我们自己呢?王铁男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博格达。作为天山儿女,理应第一个去开路。这在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迈出第一步,就险些要了他的命。

  97年进入山区侦察线路,风雨交加,自制帐篷漏雨,被淋感冒的他咳到痰中带血,第二天就闷声昏倒。危急时刻,幸运路过两个采雪莲哈萨克族少年。连夜把他抢救到医院时,心脏都已衰竭,再晚一小时就没救了。

  

  病床上醒来,一听医生说这病会复发,从此不能再登山。王铁男简直眼前一黑,渴望多年的梦就这样结束了?他不信这个邪,面对妻子哭泣劝说,蹦出第一句话就是:“不行,等病好了,明年我还登这座山。”

  从大难不死到虚弱下地,从慢走到慢跑1公里、10公里……整整一年,他都憋着一口气。一腔热情,装备却也土得掉渣。没一双像样登山靴,岩锥找铁匠铺打的,冰镐用钢索配上消防用板斧自制……

  创造中国人首登记录的渴望,让他和队友干革命似的,什么招都使了出来。

  

博格达的三次泪水

  一年后,终于迎向刀锋般山脊,王铁男却也忍不住倒抽冷气。对于他们这支装备山寨、从没登过山的队伍,想登顶果真太难了。

  最险要路段坡度近90度,没有路绳,他们只能靠胆子徒手向上,一失手就是万丈深渊。短短500米,就耗时7小时的惊心动魄。距离顶峰200米时,暴雪来了,大本营不断传来指令“立即下撤”!

  此时下撤,一些体力将尽的队员就再上不来了……倔强的王铁男关掉对讲机,队伍8人又一小时奋战,雪却越下越大,直至无法前行。重新打开对讲机,听着大本营一遍遍带着哭腔的请求,他和队友都没说话,一个个哭着下撤了。

  

  冲顶失败第二日,他带2名队友再次向上,队友杨立志却越来越慢。大雾弥漫中,他担心得想回身去找,却听到大声呼喊:“队长,不要管我,你一定要登顶。”

  眼看着杨立志终于挪上来,竟一口血吐出来,染红冰壁,还不忘把气罐交到他手里。这滚烫托付,让王铁男又一次忍不住落泪。

  带着所有人梦想,98年8月4日,他和队友张东犹如两个渺小黑点,终于靠近最后顶峰。只差最后十几米,对讲机传来大本营的欢呼:“我们看到你们了,加油啊!”那时那刻,王铁男拿着对讲机,结结巴巴竟一句话说不上来,泪水哗一下涌出了眼眶。

  

  慕士塔格最漫长一夜

  一样热泪盈眶的,还有那天《新闻联播》里看见登顶消息的他的妻,及许多向往自然的人。

  2个月后,当王铁男组织车师古道探路,第一个打电话报名的就是杨春风。这位日后的中国民间最优秀登山者,此时还是个普通中医。跟着王铁男徒完步,他就不顾劝说关闭诊所,从此一生改变。

  社会热烈反响,让异军突起的“天山派”有点膨胀得冒进了。登山技术装备都还不足,1999年他们就匆忙把目标瞄向了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峰。

  

  那是民间登山爱好者首次攀登慕峰,山峰资料基本查不到,王铁男只能深信,只要身体好,经过训练就一定登上去。却在独自下撤途中,自己一脚踏空,跌进了冰缝。

  海拔6200多米的夜,他竭力呼救,用头灯不停打信号,漆黑天地没有一丝回应。那真是人生最漫长一夜,零下30度严寒里,意识都开始恍惚时,他也忍不住想到了死,想到妻子,还有特地给儿子买的双份20万保险……

  他是儿子的骄傲,妻子的天,他不能死。努力克服致命睡意,拼命活动手脚,足足硬撑8小时,他终于在天亮时从死亡线爬了出来。

  

1999年,中国民间登山爱好者首次登顶慕峰

  雪山遇险的还有他的队友王海角,高反到神志不清时,偶然路过的三个外国登山者竟放弃登顶,护送其下山。在生命面前,登顶光环黯然失色。

  外国友人的义举,让大难不死的王铁男说不出的震动。98年首登博格达,他只想着轰轰烈烈为国争光,这一次却似乎终于懂了什么是山,什么是更纯粹的登山……

  

  探险的代价

  魂断夏特,惊魂狼塔

  生死激流

  博格达、慕士塔格的连续攀登,在世纪之交,拉开了新疆户外探险热大幕。王铁男和天山派更是士气高涨,狂热闯向了更多空白地带。

  2001年夏,作为第一支国内民间探险队,王铁男率14人挺进向往已久的夏特古道。依旧是查不到任何资料,只知张承志小说里描绘夏特是“世上最美的地方”。怀着向往起步,当地牧民却劝告,这条道7、8月冰川消融,河水暴涨,万万走不得。

  “不就是水嘛,再难还能有登博格达难?”无知无畏的他们,终于为这次轻敌付出了惨烈代价。

  

夏特古道位于天山山脉中段

沟通天山南北,丝绸之路著名的险峻古隘道

  翻过重重达坂,湍急冰河果真挡住前路。队伍老大哥董务新第一个尝试过河,离岸还有五六米时,水流忽然没过腰深,他意识到危险却来不及了……

  只是一眨眼,暴涨水流就卷起董务新,直冲向200米外大转弯。岸上队友齐声狂呼,什么也顾不上想,王铁男跟着就扑向激流去营救。

  刺骨河水猛把他也冲下几十米,终于挣扎上岸,他百米冲刺就往董务新方向跑,此时老董已被冲到河中一块沙洲。涛声轰鸣,他喊到声嘶力竭,对方却怎么也听不到。相隔几十米,竟远得仿佛两个世界的残酷。

  

董务新率先渡河,被凶猛洪水顷刻卷走

  不断上涨的河水,揪心的分分秒秒,眼看沙洲都快被吞没,董务新再次下水,踉跄着一次次逆流上行,一次次被冲回原处。

  岸边的王铁男,一颗心悬在嗓子眼,只能眼睁睁看着老董一个人水中挣扎。只见他忽然双手抱拳,举过头顶,仿佛祈求上天保佑,又像对王铁男最后的告别……然后一瞬间被带倒,彻底冲向了主河道。

  他在河岸上发足狂奔,老董的身体在激流中一浮一沉。一前一后,一生一死,洪水滔滔,任凭他拼尽全力,终究还是追不上水流,就此把挚友的生命卷走……

  

  生命最漫长一年

  上一刻还兄弟般并肩前行,下一刻就阴阳两界。这突如其来的残酷,也把王铁男卷入痛苦自责的激流。

  几天后,当和妻子重逢,他已全然没了往日神采,头发白了,嘴唇起泡,憔悴像个小老头,才到家又一声不吭赶去搜救。

  整整一个月,搜救无果。躺回家第一晚,他就噩梦中大呼着,一个猛子扑到床下。被妻子摇醒,半天醒过神来,冒出第一句,还要去救董务新。见不到人,他没法相信最好的朋友真得走了……

  

  追悼会那天,他几乎不敢正视老董妻儿。自己的家人也一度跪在面前,求他放弃这个危险爱好。董务新的老母亲,却在此时,颤微微递上5000元积蓄:“孩子,拿着。登山是我儿子的梦想,也是你们共同的事业……”那一刻,王铁男终于哭了。

  那是他生命最漫长的一年。瘦了,老了,沉默了,一整年都没带任何人徒步,只是一个人总往山里走。独自面对博格达,想起出事十几天前,董务新还和他说:“等60岁时,我们还能一起攀登该多好……”

  山,是他们共同的热爱。人走了,山还在,他注定还要一直走下去。只是终于深深知道,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

  

  开辟狼塔之路

  夏特事故一周年那天,王铁男和杨春风一起再次登上博格达峰顶。只因董务新曾说,将来死了,希望能把骨灰撒在博格达。

  “老董,走好,你和博格达同在……”撒着骨灰,王铁男一遍遍念着送别。他用又一次艰难攀登,了却老友遗愿,也决意继续走向新的探险路。

  2003年夏,秘境“狼塔”迎来了王铁男率领的第一支民间探险队伍。空中栈道、冰山隘口、群狼守护的塔山……这些充满野性的词,始终诱惑着他前行。哪怕不知前路,当地牧民给多少钱都不敢租马去走,也挡不住渴望深入的心。

  

狼塔之路,横断北天山160余公里,最艰险的徒步线路之一

  穿过惊心的栈道隘口,当又一条凶猛河流横在眼前,这一回,冲在最前头的是杨春风。经过夏特悲剧,他们已深知警惕,在老杨腰上拴上了救命绳索。

  果不其然,才到河中央,一股激流就把老杨狠狠冲倒,岸上队友赶忙收绳。最后硬是抱着40多斤卵石,杨春风才实现横渡,并把绳索牢牢固定在对岸。

  第二个渡河的朱大姐,更是瞬间被汹涌浪涛淹没头顶。夏特惊魂一幕,猛地又涌上王铁男等人心头。四五人拼命回拽绳索,把她硬拉回时,朱大姐手心足足脱层皮,万幸捡回了命。

  

  重返夏特故地

  靠着绳索牵引,他们最终安全抵达彼岸,王铁男却忍不住心头沉重。倘若知道“水”的可怕,倘若当时能多一点经验,老董是不是就不会被卷走?

  这是又一次异常艰险的开路,9天9夜,最后一个队员走到终点时,崩溃到拍着车盖痛哭。王铁男亦是百感交集,他们又开辟出一条最为险峻的天山之路,为避免后人再度遇险,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回去后,他开始撰写狼塔等走过的每一条线路报告,供后来者借鉴经验。他希望更多人爱上新疆的壮美,更希望夏特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夏特事故3周年时,他重回到这片伤心地。冰河还在,墓碑还在,曾被老董当年信手写下“董大侠”三字的马头还在,而他又穿过许多新的旅程,来看一别三年的故友。

  他忍不住把队员召集到墓前,讲述起3年前故事。他希望后来人能记住,为开辟这一条路,曾留下的宝贵生命。他想起3年前,13名队员也曾一起站在这里。有人哭,有人献花,有人含泪唱起李叔同的《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人和歌声已逝,老董最后向天抱拳的告别,却始终撞击在心灵,从不曾真正离去。

  

  停不下的探险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昆仑的诱惑

  有探路者先行,才有大众户外的开闸奔流。转眼2005年,王铁男和同道们在大美新疆开辟的条条线路,开始迎来越来越多人探访。他自己,却把目光转向了更神秘的昆仑山脉。

  探寻未知领域,才是探险者的使命和燃点。哪怕50岁了,朋友都劝他“见好就收”,他那一颗向往秘境的心还是停不下来。

  

  而最让他魂牵梦萦的,是穿越昆仑进入藏北的克里雅古道。1950年,解放军先遣连曾沿此路进藏,终将五星红旗插上阿里。却是136人出发,68人牺牲……从此,此路尘封。

  何以如此壮烈残酷,究竟难在哪里?一切未知,却最是让他心驰神往。

  整整筹备3年,2008年8月1日,终于率队迈出第一步时,他忽然意识到58年前,136名先遣连战士也是8月1日沿着这条路进军西藏。他们追寻着历史上路,迈出的一步步,又何尝不在创造着这一条路的新历史。

  

  穿越克里雅古道

  这才是他走过最艰难的一条线路。让人绝望的高原达坂,精疲力尽翻上一座山梁,又是一座,终于爬上最后一道海拔5400米山梁,队伍最大的驴竟猛地倒下,活活累死了。

  苍茫荒原,缺水阴影也始终困扰。连续几天担忧着水源,一路走一路找。更忧心的是,还有同伴安危。没几天,一名队员就浑身浮肿、起疹,另一个高烧39度。随行驮工竟也撑不住了,头疼呕吐,无法陪他们继续走下去。

  

  拥抱告别时,驮工都含着泪,用生硬汉语劝:“王队长,你就像我爸爸,以后再也不要到这里来了。你太累了……”

  望着渐远的驮队,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疲惫,不禁涌上心头。是的,他真有些累了。每一次远征,都是这样充满绝望,可当双脚终于踏在神秘的克里雅山口,这个新疆与西藏的交界点,每一口呼吸,又都是由衷骄傲。

  身体的炼狱,灵魂的洗礼,这就是他停不下来的探险路。

  

  前方是路,身后是爱

  以为最难的路走完了,更大危机却又横在眼前。队员杨戈就在此时,高山脑水肿复发。几小时内不抢救出去,性命堪忧,他们距离支援队却还有至少2天的路。

  又一次生死攸关,进退不得,对讲机里传来救命的声音:“老王,你们在哪?”听到这声音,王铁男激动得手都颤抖了。万幸支援队员宋玉江冒险强渡大河,正向他们靠拢。

  夕阳下,泛着银光的汽车和迎风彩旗,终于出现在视野时,王铁男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那一夜,他辗转难眠,祈祷着杨戈平安,也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该停下来了……

  

  多年前的夏特事故,让他第一次深深知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身后的妻儿。

  为不让妻子担心,他只字未提过在慕峰冰缝里度过的最漫长那夜。妻子亦是提心吊胆,却又一次次默默为他打点行装。掐着日子,包一桌水饺盼着他平安归来。

  这么多年,他为爱好更花尽全部工资,一次连家里暖气费都挪用。气得妻子没收工资卡,里面竟只剩0.96元。可一听人遗憾王铁男居然在用傻瓜相机记录旅程,默默不言的妻,却又拿出了2万私房钱,让他在2010年终于拥有人生第一台单反。

  

  未完成的探险

  更让他放不下的还有儿子。为磨练意志,他让儿子23岁就去攀登慕士塔格。临行前,没太多叮嘱,只是郑重把随他登顶博格达、慕峰的冰镐交给了儿子。

  儿子突击顶峰那日,慕峰却是天气骤变,狂风暴雪。远在乌鲁木齐的他,听此消息,抱头枯坐了整整一夜。怕海拔7000米的狂风会把帐篷撕碎,怕死神正在向儿子一步步逼近……

  儿子最后安全下撤,但那一晚,他是真得怕极了,比自己遇过的任何危险都害怕万分。也终于懂了家人每一次在身后,对他的无比担忧。

  ▲儿子13岁时,就在他引导下,登上了4480米天格尔峰

  穿越一次次生死历险,他依旧停不下脚步,却也终于懂得在危险前适时止步。2011年,当他再次探向昆仑又一条尘封近一世纪的克里阳古道。翻过无数山沟、崖壁,距离克利阳达坂只剩7公里时,又一道暴涨河水挡住去路。

  换作10年前,他或许会不顾一切向前。而此刻,面对种种风险,王铁男沉默良久,终于掉头回返:“我们不走了,不能冒险。”

  山一直在那里,只要追求的脚步不停,只有在路上完成内心超越,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生死两端

  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痛别杨春风

  晃眼20余年,从血气方刚到华发初生,他欣慰见证着新疆户外巨变,也心痛送别过一个个挚友。2013年6月清晨6点,当接到杨春风遇难噩耗,仿佛一脚跌进冰窖,他拿着电话的手颤抖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15年前那个跟他第一次徒步的小兄弟,15年后已率先登顶11座8000米雪山。生命却竟不是留在心爱雪山,而是断送在恐怖分子枪下?

  

▲杨春风,中国最优秀民间登山者之一

2013年6月在巴基斯坦登山时,遭塔利班袭击遇难

  很长时间他都无法接受,一日日深夜独坐,想起2000年杨春风第一次登山,他把自己穿过的高山靴交给老杨,从此踏上的不一样人生路。

  想起和老杨4次同登博格达,一根绳索连着两条命,悬崖上彼此默契到只需一个眼神。想起2012年夏,当他第7次登顶博格达,老杨也刚登上最危险的世界第二高峰K2,他们在卫星电话里交流彼此喜悦,却想不到再没看见那张熟悉的脸……

  每一个兄弟的长眠,都让他觉得登山探险对于自己,更是共同事业。带着他们未尽心愿,一个月后,他终于收起悲痛,又踏上了新的未登峰攀登。

  

▲左王铁男,右杨春风,于博格达峰顶

  那些岁月,那些人

  2016年夏,王铁男走在慕士塔格又一次登顶下撤路上。首登至今17年,慕峰大雪坡他已不知走过多少遍。雪山依旧,走向雪山的人却一年年在改变。

  望着一张张崭新面孔、豪华装备,他不时会想起最初他率领的那支穿着大头鞋,背着自制帐篷,连冰爪都没有的队伍。

  曾经那样简陋不堪,究竟是凭着朴素信念、铁血意志还是生命相托的信任,才完成一次次艰难登顶?

  

  曾经那样意气风发,相约60岁还要一起登山。今年他真得60岁了,曾生死与共的兄弟,有的还在路上,有的已永远消失在大山怀中 ……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堂相见”,而这一刻,他还站在雪山云端,60岁依然年轻着,久久望向眼前山川,他这一生全部激情所在。

  一个个名字,在心头闪现,又仿佛还并肩而立,和他一起虔敬仰望着,继续着对天上之山的攀登。

  

  

  湘君:王老师,很多人敬你为英雄前辈,你自己又如何看待英雄主义呢?

  王铁男:作为50后,接受英雄主义教育长大的。所以98年首登博格达,也延续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式登山”特点,就想轰轰烈烈为国争光,有点急功近利。

  但后来许多经历,让我认识到更纯粹的登山。户外探险应是个人爱好,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做。至于是否有社会贡献,那是另一回事。

  湘君:你见证了户外发展的巨变,说说在你眼里,新老户外人有什么不同?

  王铁男:是条件差太多,我们那时装备太简陋了。是社会接受度,最初玩户外被视为不务正业,现在是健康时尚了。是现在一些地方探险性在减弱,商业作秀却浓起来。是我们那时崇尚不顾一切的精神,没经验可循,付出过血的教训;现在我做户外培训,第一课却是安全。的确要强化安全意识,才能走得更远。

  

  湘君:你今年60岁了,还会继续这样野下去吗?

  王铁男:我上月退休,第一件事跑了个冬季马拉松(笑)。很多人觉得60岁已过黄金期,但我认为这才开始。还计划去登更高的山,骑摩托去更多未知地域探险。

  登山已是我生活一部分,我离不开大山,和那些与山为伍的伙伴。彼此竭尽全力相助,把生命交给对方的信任,是我最享受的温暖。

  湘君:你总提起那些在路上逝去的兄弟,他们留给你及我们的是什么?

  王铁男:他们的离去,反而让我对探险更加执着。因为他们不是莽撞,不是不热爱生命,而是用一种自我的最高挑战,践行着人必须要有信仰。

  缅怀前者,也不是阻止后来者脚步,而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牺牲。“珍爱生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箴言,“理性探险”是留给我们的最后礼物。

  

  我从不想以登上巅峰的勇敢者自居。我是在用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所能付出的狂热,来选择一种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

——王铁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湘君

  和王铁男交流,感触最深的首先是,这位和蔼前辈身上烙印着如此多梦想、艰险甚至生死交织的时代记忆。

  27年前,因着对“山”的朦胧向往,他背着柴火就走向天山。更秉着一腔热血,一次次勇攀险峰,无意触动了新疆户外起步的齿轮。

  27年来,历经悲欢生死,却放不下对山的爱,从天山深处到昆仑秘境,至今不曾停下脚步。

  而他更让我感动的,是笑谈中不时有泪。

  最念念不忘,是那些逝去的伙伴。

  我试图呈现的,也不仅是王铁男一个人的故事,更一群天山儿女的先行背影。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在那户外尚空白的年代,

  就有这样一群人,不甘于平乏生活,

  生命也仿佛不属于自己,

  更属于远方的山野林海,奔腾的江河激流。

  明知无路,却以披襟斩棘为乐。

  明知艰险,却以栉风沐雨当歌。

  一次次出发,攀登,向上,回归,再出发……

  用双脚开辟出了一条条线路,熠熠生辉,也付出过鲜血教训。

  户外探险是个人的事,但一个个人的脚步踏出去,才会有更多的路。一束束光拥簇在一起,薪火相传,才会有中国户外的大发展,以及今日新疆“徒步者天堂”的万丈光芒。

  这光芒,还正吸引着一批批更新的人,

  去远方,去感受生命蓬勃,领受大自然厚赠。

  去心中的狼塔、夏特、博格达、慕斯塔格等一条条路,摘取属于自己的成长勋章,实现着新的突破……

  而当山风回荡于峡谷,风雪飞舞在山巅,

  人与山,山与天,天与地,地与脚下的路,一次次交汇时,别忘记——

  每一条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路,也都在自己脚下。

sports.sohu.com true AI户外 https://sports.sohu.com/20170121/n479300135.shtml report 26311 转自公号|奇记(zuiqiji)文章作者|湘君“狼塔、夏特、博格达、慕士塔格……这些无数户外人心心念念的线路、山峰路的开端,山峰起点曾站着怎样一群开辟的人?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