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日本人长跑为何这么厉害?

咕咚 阅读(0) 评论()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右上角的??,即可收藏文章,随时随地阅读。

  不像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日本并不是被普遍认为的跑步强国。但自1991年以来,日本人在马拉松项目上共收获了19枚奥运会和世锦赛奖牌,人们不得不对日本长跑刮目相看。

  不只是精英选手表现出色,日本还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马拉松完赛者。那么,同样是来自亚洲,又都是黄皮肤人种,为何日本人可以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六大大满贯等重要马拉松比赛中屡屡跑出好成绩,而我们却做不到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跑步在日本的发展概况和长跑崛起的原因,通过这些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日本长跑这么厉害了。

跑步普及程度很高

  随着热爱跑步的日本人越来越多,长跑也成为日本学校最普及的运动。日本的跑步文化根深蒂固,处都是爱好跑步者,跑步热潮已持续了将近40年。2015年日本的马拉松完赛人数近56万,是世界人数最多的。

  在日本,小学生每年都会参加冬季耐寒的马拉松训练。即使室外的气温低到了几度,老师们也会领着学生在绕操场跑步。距离长短根据年级不同进行划分:1-2低年级跑2000米,3-4年级3000米,5-6年级4000米。

跑步赛事广受好评

  说到日本马拉松,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必定是东京马拉松。东京马拉松创建于2007年,举办后便一跃成为亚洲最好的马拉松赛事,加入WMM马拉松大满贯,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赛事之一。

  东京马拉松的特色在于沿途热情的观众、优秀的赛道服务和补给及赛后服务,也被成为最安全的马拉松赛事。每年有35000个名额,通过抽签决定入选者。中签概率约为10%。但由于良好的赛事组织,热情的观众和极具代表性的赛道,为很多跑者所追捧。

  除此之外,日本每年1000次以上校内马拉松对抗赛,像“箱根车站接力”这样的大学对抗长跑大赛,在日本每年会举行1600多次。

马拉松成绩很优秀

  在今年4月份的第121届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上,男子前三名同时出现了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三种肤色的选手,而那位黄皮肤选手便是首次参加全马就夺得季军的日本人大迫杰。

  大迫杰是目前日本最出色的的中长跑运动员,手握男子3000米(7分40秒09)、5000米(13分08秒40)、半马(1小时01分13秒)三项日本全国纪录。

  其实,日本人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上的惊艳表现早日声名远扬,早在1951年日本人田中茂树就夺得波士顿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此后1953年,1955年日本人再次夺得男子组冠军。而1965年、1966年更是夸张地包揽男子组前三,男子前四。1969年,日本人第6次夺得波士顿马拉松男子组冠军。1987年,名将濑古利彦以2小时09分26秒的日本人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上的最好成绩第7次问鼎波士顿马拉松男子组冠军。

收视率堪比春晚

  日本最著名的“箱根驿传”更是这种学校长跑文化的集中体现。“箱根驿传”全称为“东京箱根间往复大学驿传竞走”,赛事线路为东京至箱根往返约217公里,分10个区间。比赛在每年元旦期间分两天举行,参赛者都为在读大学生。比赛不设任何奖金,所有人拼命只是为了自己和学校的荣誉。

  有一部很出名的日本跑步电影《强风正劲》说的就是“箱根驿传”。每年日本关东地区有20支左右大学队伍参赛,其中上一年的前10名队伍直接获得参赛权,其余的队伍通过预选赛选拔产生。据统计,每年这项跑步赛的收视率高达20%以上,相当于中国的春晚。

全民热爱马拉松

  在日本,民众对马拉松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无论政府还是赛事公司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永远将跑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些日本企业也在想法设法为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资助。

  这种注重情怀、目光长远、愿意奉献的做事态度,不仅让日本的马拉松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也让日本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东京马拉松赛”短时间内便步入世界六大满贯行列,而日本生产的跑步运动产品之一:亚瑟士鞋的销量和影响力早已超过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荣登世界第一。

训练模式在创新

  日本的马拉松训练模式一直在创新,这也是为何日本马拉松水平一直能够保持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早在70年代末期,针对非洲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的不可战胜性,日本率先提出“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通过有氧耐力弥补先天不足,并且率先提出“高频率、快节奏”适合亚洲人的经济性跑法。

  而近几年随着世界马拉松运动的快速发展,日本人意识到单纯有氧耐力强还不够,提高运动员的中距离跑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不再满足闷着头自己琢磨训练方法,开始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到国外学习、交流。今年波马季军大迫杰就是很好的成功案例。

  大迫杰常年在美国和名将法拉赫一起训练,他的3000米、5000米、10000米最好成绩已远远超过我们的国家纪录,即使他最弱的一个项目1500米,3分40秒49的成绩放在我们国内比赛也可以轻松获得冠军。而近几年一大批日本人半马成绩能够跑进63分,也足以证明日本人在中距离项目上花了不少功夫。

跑量积累是秘诀

  虽然日本选手有很多创新的训练方式,但提高跑步里程、加大跑量是他们共同的主题。精英运动员的周跑量有时会超过320公里。两次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有森裕子回忆备战奥运期间,她曾一天跑两个20公里计时,上午一个,下午一个,然后转天再跑一个50公里的长距离。当然像这样的距离主要以恢复为目的,速度会尽可能的慢,有时就会像走一样。

  本跑步网站Runnet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日本,月跑量在100km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24%。其次是150km,占比也高达22%左右。排在第三的是200km的跑量,这部分占比也接近15%。

坚定的意志品质

  对于马拉松这个项目来说,选手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不仅是马拉松选手,所有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就比较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也克服了日本马拉松选手与非洲运动员相比的先天身体劣势。

  日本人认为,天赋或许有限,但努力是无限的,辛勤的努力可以克服先天不足。此次,日本选手大迫杰在波士顿马拉松的精彩表现告诉我们,亚洲马拉松选手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有一定难度,但这不是轻易放弃的理由。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日本运动员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明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如非洲选手,也敢于去领跑,而我们的马拉松运动员很少会这样做。

  除了拼劲和意志品质逊色于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外,日本运动员对马拉松训练的深度理解以及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也值得我们的运动员学习,他们会全身心地专注于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甚至业余时间都在谈训练、谈比赛。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sports.sohu.com/20170606/n495879757.shtml report 6749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点击右上角的??,即可收藏文章,随时随地阅读。不像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日本并不是被普遍认为的跑步强国。但自1991年以来,日本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