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两老牌马拉松停办,国内跑步赛事野蛮生长期迎来拐点?

黎玄德 阅读(0) 评论()

又到了周末,在马拉松爱好者眼中,周末是和马拉松赛事紧密绑定的。狂热的爱好者,一年在全国各地跑个3、40场马拉松如家常便饭;温和爱好者们有碍于财力、经历,一年跑个十来场马拉松也属稀松平常;即便还没将跑步的疆域拓展到省外或者市外的跑者,也会对家门口举办的马拉松翘首以盼。

这个周末又将有数场马拉松在全国各地同时举办,这其中包括了在组织和运营上颇为用心的西安马拉松,也包括了北京周边以驴肉火烧著称的县级市河涧。

马拉松官网显示,2017年A类认证赛事165场,B类认证赛事23场,总共188场。而2016年注册赛事多达328场。但2017年实际举办的各类跑步赛事超过了1100场,这得益于中国田协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也迎来了连续三年的跃进式增长。

去年光长三角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举办的跑步赛事就接近400场。从有城市的地方就有马拉松迅速发展到了有路的地方就有马拉松,没路的地方?办越野好了。

今年的跑步比赛场次到一年结束才会有具体的统计,但跑步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支撑下,热情还在持续。

但上个月两个老牌马拉松赛事停办,马拉松赛事似乎进入到了重新洗牌的阶段。

在国内,超过5年的马拉松赛事就可以称作老牌赛事。毕竟五年之前,全国的马拉松赛事一共才2、30个。

2012年全国举行了33场马拉松赛事,这其中包括了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相信很少有人知道和龙是什么地方,更别说能确切指出它的位置。和龙,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朝边境上的一座小城,是当年国内举办马拉松中最小的城市。现在回过头看,这样一个交通不便的偏远的边陲小城,人口大量流出,又非旅游城市,能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有些不可思议。

和龙当年不但举办了马拉松,还办得有声有色。每年九月第一个周末举行的和龙马拉松央视都会转播,要知道3、500万的转播费用并非每个赛事都愿意付出的。在宣传力度上,和龙是下了功夫的。众所周知,参加马拉松比赛主办方都会提供比赛的运动T恤,和龙当年不但提供运动衫还提供了运动短裤,凑成了一套,放眼全国,独树一帜。除了完赛奖牌,和龙在赛前领取装备时还附带一块纪念奖牌。当时和举办了超过二十年却一直缺乏进取心的大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相比,和龙马拉松算是非常有特色的了。

2013年,和龙半程马拉松在首届之后,停办了一年,2014年又恢复举办。早年,在马拉松赛事的荒漠吉林乃至东北,和龙都鲜有竞争对手。

但随着马拉松大潮汹涌的到来,和龙被淹没在这股浪潮中。

由于几乎每个城市都开始举办马拉松,和龙对外来跑者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他的诸多劣势则变得更加突出。

首先是交通问题。要想去和龙跑马,要不做一天只有两趟的慢车从通化经长白山过去。要不就是先乘火车或飞机到自治州州府延吉,再从延吉专车前往,旅途破费时间。其次,和龙并非旅游城市,平日鲜有外地人造访,市内可供住宿的地方非常有限。每年马拉松比赛前,房价都暴涨,但依旧一房难求。曾有跑者因为找不到住宿,回到了延吉市居住,打算第二天早上做头班车去和龙。然而由于和龙县城过小,马拉松赛事的一半赛道都在延吉到和龙的省道上举行,从夜里就开始封路。第二天早上从延吉前往只能被拒和龙之外。

周边的净月潭森林马拉松、吉林马拉松、长春马拉松相继开始举办,而当州府延吉马拉松诞生后,和龙马拉松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和普遍单调乏味的国内城市一样,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跑步老鸟忙着在新晋赛事中打卡留下足迹,不会反复眷顾一个地方。而新增的跑者,对于赛事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认知,主要从城市级别来选择赛事。这也是无锡、武汉这些年轻的马拉松赛事迅速崛起,以后起之秀之势超越了诸多老字号马拉松。城市级别的先天优势,让这些大城市的有了天然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那些赔本赚吆喝和被赛事公司撺掇赶鸭子上架的小型赛事在挣扎中难以为继。和龙马拉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停办了。

和龙并非孤例,无独有偶,与和龙马拉松时间相近举办了数年的乌兰察布国际马拉松也在今年停办了。乌兰察布是内蒙所有盟市中距离北京最近的,从早年的万人徒步活动演变成后来的马拉松赛事,到去年已经是第七届。

早年乌兰察布马拉松为了吸引外来跑者,组委会还提供一晚的免费住宿。但由于交通不够便利,再加上宣传力度有限,来参赛的外来跑者多以呼和浩特的为主。去年组委会大送福利,男女全马前150名都有奖金。最终女子完赛的人数只有30多人,全员获奖,抵消了报名费还有富余。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赛事的冷清。

乌兰察布马拉松虽然今年停办了,但更偏远的霍林郭勒也开始办起了马拉松。而在内蒙的另一端,以胡杨林闻名的额济纳也有了半马赛事,巴彦淖尔马拉松自娱自乐的办到了第三届。鄂尔多斯凭借雄厚的实力和野心,成为了内蒙地区的标杆赛事。其余影响力有限的小城赛事,又能维系多久呢?

每年超过1000场马拉松和跑步比赛,每个周末少则10-20场,多则3、40场赛事。今年4月15日,一个周日全国各地举办了超过40场跑步赛事,超过25万人站在赛道上,被成为“马拉松春运日”。

除了2月份因为春节,几乎没有赛事,在其余40多个周末,跑者和新晋主办方都要遴选。跑者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对赛事的兴趣选择,而赛事举办城市和主办方则会考虑避开热门马拉松的档期。尽管宣传渠道比以前多了,但跑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争夺“客源”变得日趋白热化。

马拉松的遍地开花、野蛮生长和10年前的音乐节非常相似。最终音乐节经过洗牌后,除了固定的几个经典IP,大多数赚快钱的,基本上就是过把瘾就死,“骗”钱变得越来越难。

大浪淘沙,真正能够打出品牌,形成IP和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一个周末至多2-3个。这样算下来,一年能够引起关注的赛事也就在100个上下。未来,报名平台想靠贴上几张既不是赛道路过的景点甚至距离赛事举办地很远的一张八竿子打不着的照片轻易招揽吃瓜跑者,将越来越难。可以预见,未来赛事两极化将会更加明显,精品马拉松赛事将会越办越精,而那些被裹挟而上的小赛事最终在中国马拉松的历史上变成一场“美丽的误会”。

sports.sohu.com true 黎玄德 https://sports.sohu.com/20181019/n552782807.shtml report 4313 又到了周末,在马拉松爱好者眼中,周末是和马拉松赛事紧密绑定的。狂热的爱好者,一年在全国各地跑个3、40场马拉松如家常便饭;温和爱好者们有碍于财力、经历,一年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