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 王皓催泪的“退役感言”>>
  • 王皓小传:选择“AB面”成就辉煌>>
  • 成长幕后:曾拒绝高薪赴美打球>>
  • 职业成就:18个世界冠军>>
  • 历史地位:二王一马时代落幕>>
  • 未来规划:挂帅八一 不会再复出>>
  • 家庭生活:幸福的奶爸>>
  • 搜狐特评:为直拍打法续命>>
  • 网友互动:祝福王皓>>

  2014年12月,一位叫做王皓的老兵退出了中国乒乓球国家队,转型成为教练。说王皓是老兵,是从他年龄上来说的。而从身份上来讲,王皓隶属于八一队,确实是一个兵,而且是一个优秀的兵。

  没有100%完满的人生,“乒”和“兵”差一笔,王皓距离大满贯也就差这一步。但是,你只要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三次奥运决赛输球之后,依然可以坚强的压下自己的悲伤,牵着迷茫的队友走出泥潭;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团体比赛中贡献着几乎100%的胜率。

  王皓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团队至上”精神,这个特质在个性张扬又略显自我的90后甚至00后面前,弥足珍贵。这也是球迷眼中王皓作为一个优秀的“乒王”、一个值得敬重的“兵王”的核心精神所在。

  现如今,他背上行囊踏上月台,卸下那些荣耀……

  老兵,一路顺风……敬礼!

  北京时间12月24日,2天前,中国乒乓球著名运动员王皓宣布退役,他的下一站是八一队主帅的位置。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国乒的顶梁柱,王皓在国家队走过了16年的风风雨雨。

  小小“淘气包”

  王皓出生在北国春城——长春。王皓的乒乓球天赋,还真有点“遗传”的因素。王皓的父亲王忠全是个铁杆球迷,从小就爱打球,也算个业余高手了。20年前,他与王皓的妈妈刘志英刚结婚时,就摆弄着自己的拍子对妻子说:“今后就让咱俩的孩子去打球!”不过当时说说也就算了,谁也没当真。

  王皓从小就是个漂亮的孩子,小名叫“乐乐”,跟周围同龄的孩子比,他既聪明又灵活,而且“淘”得出奇,小时候没少因为淘气挨打。最初,王皓犯了错误,估摸着妈妈又要“招待”自己一顿“笤帚疙瘩炖肉”了,他就把笤帚藏起来,可他很快发现这招不行,找不着笤帚,妈妈就使劲儿掐他大腿,那滋味可比挨几下笤帚难受多了,所以后来每次妈妈露出要揍他的意思,他就把笤帚主动递给妈妈,然后把小屁股一撅,说:“妈妈,你打我吧。可千万别掐我。”

  王皓小时候不仅淘气,胆子还特大。爬个树上个房的也就不说了,三岁多时,有一天下午,他在姥姥家附近玩儿,趁大人不留神,他嗖嗖嗖地爬上了双杠滑梯,玩这种滑梯时要用手臂和腿夹住双杠往下滑,可王皓刚一上去就从杠子中间漏了下来,摔的那个惨样,就别提了,在医院躺了两天才醒过来,医生说这是摔出了轻微脑震荡。伤养好之后,王皓的脾气一点儿也没变,该怎么淘气还怎么淘气,并且在日常的“淘气”生活中表现出了比普通孩子好得多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小的时候,王皓有辆三个辘轱的儿童自行车,他骑着这辆车,能在两三平方米大的地方熟练地转圈儿,一圈接一圈,乐此不疲。

  选择“AB面”

  王皓7岁时,他和爸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市少年宫招收少儿乒乓球学员,教练正是王皓的父亲当年的乒乓球老师刘宏祺,爸爸马上就带着儿子来找刘教练。刘教练见他的素质不错,就把他留下了。当时正是横板打法盛行的时代,“直板横打”这种说法还没有流行,大家都管直板反面也能进攻的打法叫“AB面”,刘教练就为王皓选择了这种“AB面”打法。虽然也想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验,大家发现王皓在比赛中不但不吃亏,还能占到不少便宜,于是就坚持了下来。

  王皓在成才路上的每一步,爸爸记得是最清楚的。1990年3月18日,王皓开始学颠球,“五·一”节时,爸爸对他说:“你要是能连续正手攻球500个,我就带你去奶奶家玩儿。”王皓一听有这好事儿,二话不说拎着拍子就开打,一口气儿打了一个多小时,还真的连攻500板没失误。小孩子从开始学球到可以正手连攻500板,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可王皓一个半月就做到了。

  见儿子进步这么快,爸爸更上心了,这么多年的“球迷”当下来,他也算是半个“行家里手”。王皓手小抓不住拍柄,他就特制了一块拍子,在拍柄根部加了个抠手。十年后,一家器材厂商开发出“四面攻”球拍,王皓的父亲一看,跟自己当年的创意大有“异曲同工”之效,不禁为自己的“超前创造性思维”得意。

  王皓学乒乓球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模有样地与人对打了,从这时候起,王皓的爸爸就带他遍访长春市的名家高手,每过一段时间,就给他换个陪练,让王皓早早适应各种打法。王皓在长春学球的五六年间,爸爸一共给他找了17位陪练,正胶反胶攻球削球左手右手都找遍了。爸爸自己也操刀上阵,每天晚上都得陪王皓练上一会儿反手,到小学二、三年级时,爸爸就打不过他了。跟王皓一拨儿学球的孩子更“惨”了,在长春市,只要王皓参加比赛,他准拿冠军。别的孩子练球也很辛苦,可一碰到王皓,最多只能打第二。

  为了学球,王皓小时候没少吃苦。他家离少年宫特别远,每天爸爸都骑自行车带他去学球。夏天,下大雨了,爸爸给王皓的头上套个塑料袋,身上就穿条小裤衩,俩人顶着雨走;冬天最难熬了,长春的冬天很冷,雪又特别多,爸爸把王皓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给他戴顶棉帽子。没一会儿,王皓就冒汗了,可要是把棉帽子摘了,准得把耳朵冻坏。不管条件多苦,王皓总能咬牙坚持下来。

  虽然作运动员挺累,可王皓就是喜欢乒乓球,只要闲着,不碰碰球手就痒痒。他家的房子是石膏板墙壁的,开始,他没事儿就对着紧挨邻居家的那面墙打球,没几天,邻居就不干了,这种墙壁隔音效果太差,小球磕在墙上“当当”的声音影响人家。从此,王皓就改成对着自己家走廊的墙打,时间长了,把那墙打得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坑。一直到王皓离开长春去了八一队,爸妈才把那堵一片班驳的墙粉刷一新。

  迈向更高殿堂

  王皓上小学六年级时,父母开始为他的将来打算了,是打球还是读书?如果打球,王皓必须到更高一级的专业队伍去提高,学业肯定受影响。王皓从小就是班长,学习成绩很好,老师一再跟父母保证他将来准能考上重点大学。父亲当然是倾向让儿子去打球,母亲却有点为难,于是她让王皓自己选择,王皓回答“我想打球”。

  决心下好了,把孩子往哪儿送呢?父亲想到了八一队,八一队历来就是世界冠军的摇篮,当时队中有王涛、刘国梁两位超一流运动员,军队化的严格管理也能让王皓尽早成才。1996年底,父子俩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郊的八一乒乓球队,教练找了三位队员跟王皓打比赛,王皓赢了两场,只输给一位削球手。比赛结束后,教练告诉王皓:回家等消息吧。

  回长春后,王皓的父亲一天一个电话打到八一队询问情况,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得到了通知:来八一队自费试训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八一队搞了两次全队的大循环,王皓在两次比赛中均进入前八名。他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也征服了教练,从此正式加入了八一队。从穿上军装那天起,王皓迈向了一个崭新的乒乓殿堂。

  儿行千里母担忧。王皓刚进八一队时还不满13岁,衣食住行没有一件妈妈不惦记的。可王皓平时的训练任务很紧,父母就算抽时间到北京来一趟,跟王皓也呆不上多长时间,所以很少到北京看他。1997年春节,八一队不放假,大年三十那天,王皓往家里打电话:“妈妈,别的队员的家长都来了,你怎么不来看我呢?”妈妈一听,放下电话拿了牙具直奔火车站,在火车上过了除夕夜,大年初一早上到八一队,陪儿子在北京过了个年。

  在八一队呆了一年多,王皓就进入了国家青年队,又是一年多之后,他进入了国家队。虽然王皓不在身边,但父母时刻关注着他的成长,只要电视里播放王皓的比赛,爸爸全都录下来,然后自己在家一遍遍地反复看,帮助王皓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父子俩还常常在电话里交流。成熟起来的王皓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淘气,他懂得了惦记家里,几乎每隔一天就往家里打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详细

  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团体赛上,有这样一个镜头让很多观众久久不能忘记:在决赛对阵波尔时,有一个擦网球过来的时候,王皓第一下打漏了,球拍没碰到球,但他马上挥拍补了第二下,结果他拿下了决赛中这极其宝贵的一分。

  这个看似微小的动作,是王皓的打球意识和不服输的劲头的最好体现,其中饱含了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全部心血。

  王皓的启蒙教练薛瑞昆回忆说:“从少年时代,王皓就知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每一个看似没有希望的擦网球。”

  有一次,队友发来一个擦网球,由于球的位置太偏,王皓够不到球,眼看就要丢分了,情急之下,王皓一个箭步跨到了球台上。虽说这样打球肯定是犯规了,但王皓不随意放弃、每分必争的意识让薛教练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几年之后,这孩子将是中国乒坛的希望之星。”

  如今,王皓真的拿到了世界冠军,薛教练常常跟自己的学生们说这样一句话:“从普通运动员到世界冠军,其实就差在一个没有被放弃的擦网球。”

  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从6岁半学球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冠军拿了多少个,连王皓自己都数不过来了,在这些冠军的背后,自然也有很多“慧眼”赏识到了王皓这颗“珍珠”。

  1996年,不满13岁的小王皓作为一号主力,代表长春市参加全国少年比赛,一举夺得男团第三名的好成绩。就是那一年,珠海一家俱乐部,看中了王皓的潜力,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力邀王皓加盟。然而,权衡再三,爸爸王忠全还是婉言谢绝了这家俱乐部的诚意邀请。因为他觉得,对于一心想好好打球的王皓来说,良好的训练条件远远超过优越的生活条件。之后,他毅然将不到13岁的小王皓送到了拥有王涛、刘国梁等多位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八一队。在八一队这个世界冠军成长的摇篮中,王皓通过刻苦训练,先后入选国家青年队和国家二队,并于1998年正式入选国家队。

  曾经乒乓球专业杂志上刊出的一篇文章说,美国方面打算邀请王皓赴美打球并致力于美国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同时还开出高薪。然而,这优厚的条件没有令王皓和家人动心。

  因为王皓知道,自己除了是一名运动员,更是一名军人。老爸王忠全对儿子说:“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的荣誉放在心里,能够代表自己的祖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才是你最大的光荣。”让笔者感动的是,这件事不是王皓爸爸对媒体说的,而是在我们平时聊天时无意中说起的;更让人难忘的是,他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是那么的平静,却又那么的凝重……【详细

  1983年出生的王皓现年31岁,是目前中国乒乓球男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之一,刘国梁之后,王皓和马琳是最优秀的中国直板代表,和马琳又有所不同,王皓的直板加强了反手拧的技术,俗称直板横打,这项技术在保证直板技术正手突出的特点上,又弥补了反手的漏洞。从这个角度说,王皓把乒乓球直板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王皓2000年初进入国家一队,随后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全部获得单打亚军,不过王皓和队友获得2008和2012两届奥运会团体冠军。此外,王皓是一个在团体赛中非常给力的队员,王皓出场的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团体赛,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即便是2004年刚出道没多久的时候,王皓在世乒赛团体决赛中出场,也表现非常出色,2012奥运会,中国苦战德国,在张继科先输,明显状态不佳的情况下,王皓几乎是拉着张继科,艰难的拿下第三盘双打,使比赛不至于被拖进第五盘。最终中国队也顺利获得团体冠军……【详细

  以下为王皓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18个世界冠军:

赛事
年份
项目
地点
奥运会
2008年
男子团体
北京
2012年
男子团体
伦敦
世乒赛
2004年
男子团体
多哈
2005年
男子双打
上海
2006年
男子团体
不莱梅
2008年
男子团体
广州
2009年
男子单打
横滨
男子双打
2010年
男子团体
莫斯科
2012年
男子团体
多特蒙德
2014年
男子团体
东京
世界杯
2007年
男子单打
巴塞罗那
男子团体
马格德堡
2008年
男子单打
列日
2010年
男子单打
马格德堡
男子团体
迪拜
2011年
男子团体
马格德堡
2013年
男子团体
韦尔维耶

  16年的国家队生涯,王皓获得18个世界冠军,3次打进奥运会单打决赛,团体世界大赛不败,王皓创造了太多的纪录,不过始终没有一枚奥运单打金牌,也留下了无缘大满贯的遗憾。但他对于乒乓球的卓越贡献,他所取得的成就,早已奠定了他极高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上,王皓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今年5月份的团体世乒赛上,王皓随队创造了7连冠的壮举,自己也以18个世界冠军追平了老将马琳,并列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男乒选手。王皓对于乒乓球的最大贡献,还在于直板横打集大成者的身份,将中国传统直板打法与强悍的反手技术相结合,在技术层面登峰造极。

  从2004年到2014年这10年间,王皓一直是乒坛的一位绝世高手。尤其是连续挺进了2004年、2008年、2012年这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创造了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王皓是一位团体赛高手,在他参加的6届团体世锦赛当中,打赢了无数场硬仗而无一败绩,创造了30场连胜的纪录。在参加的两届团体奥运会当中也保持不败,中国男乒过去10年在团体大赛战无不胜,与王皓的出色发挥密不可分。

  尤其是从2007年到2009年,是王皓技术实力、身体状态最好的3年,是那段时间的男乒状态第1人。只可惜,天赋出众的王皓始终没有通过心理层面的最残酷考验,2004年、2008年的奥运会决赛,都是在大好形势下输给了球路处于下风的对手。在巅峰生涯的最后几年,王皓不幸遇到了克星张继科,最终遭遇到奥运会3连亚。

  王皓的18个世界冠军,除了6枚团体世锦赛金牌,还有1次世乒赛单打冠军、2次世乒赛双打冠军、3次世界杯单打冠军、4次世界杯团体冠军以及2次奥运会团体冠军,唯独缺少了一枚奥运会单打金牌,作为乒坛过去10年的一位绝对高手,王皓最终未能实现大满贯,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但这并不掩盖王皓的强大,他是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男乒选手,是国乒在过去10年的绝对主力,他与马王并肩捍卫国乒荣耀,他带领张继科、马龙让国乒始终处于巅峰。他对于乒乓球的热爱,他在一次次失利后的不气馁,激励了很多人。他不是大满贯,但他是无可争议的真巨星。去年,王皓双喜临门,先是结婚又喜得贵子,已经是人生赢家。祝福王皓,他辉煌的运动员生涯落幕了,充满前景的教练员生涯才刚刚开始……【详细

  对于熟悉中国乒乓球队的人来说,名将王皓的退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二王一马”辉煌一代中的佼佼者,今年已经31岁的王皓早就开始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就说过不会参加下一届奥运会了,但是因为球队正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阶段,需要自己继续留在队里,所以就没有和马琳、王励勤他们一起退役,”在接受搜狐体育采访的时候王皓说,“和队友打完今年的团体世锦赛之后我对未来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包括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转型,这方面自己很早就在考虑了。”利用12月21日队友郝帅儿子百日宴的机会,王皓正式宣布退役,而他的下一个岗位是八一男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

  “队里已经正式任命我为八一男乒的主教练,从一周前开始我就已经经常回来着手队伍的一些训练工作,包括球队的管理、建设,我都已经开始在筹划了,”王皓表示虽然自己在运动员时期取得了非常多的优秀成绩,但是作为教练员还只是刚刚起步,“我希望能够先从基层做起,回到八一队去感受、学习老教练之前的管理模式和带队方法。这样把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优势与今后学到的理论相结合。”王皓透露今后自己会再去一些院校进修,“真正加深我的理论基础。”

  作为八一男乒主教练,王皓已经将球队近期目标锁定在了对于里约奥运会参赛名额的竞争和天津2017年全运会上,“八一队员樊振东现在在里约奥运会参赛名额的竞争行列里面,作为八一队主教练,我希望能够带给他一些思想上指导性的东西,帮助他竞争这个名额。”王皓认为尽管竞争能否成功最终要靠樊振东自己的实力,但是球队会在后面一直不断支持他。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在乒超联赛或者全运会上再度亮相赛场,王皓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个肯定不会,我现在已经全部放下,投入到教练员的工作。像今后青少年的比赛我都要去看、到现场去考察,一方面看我们自己本身的运动员,另外也会去寻找一些优秀的苗子,这个是我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王皓坦言自己现在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今年八一队的冬训计划为期一百天,每天都要6点多出早操,一天是四练,一周有三四次。基本上除了周日之外,我们周一到周六都在训练,每天几乎都是和队员在一起。运动员和教练员实际上是分不开的。作为八一队来讲,又是军旅的运动队,需要军事化的管理,这方面比地方队要求更加严格。”

  在职业生涯中,王皓赢得了18个世界冠军,但同时也在连续三届奥运会决赛中惜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王皓用“荣耀”二字总结自己的运动员时代,“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遗憾,但是我觉得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赢得这么多的冠军,同时无论是国家队、球迷还是媒体,有这么多人的支持,自己还是挺荣耀的。”作为直拍横打打法最杰出的的代表,王皓认为尽管自己已经退役,但是直板打法的空间和潜力还是非常大的,“现在国家队有许昕,省市队也有一些直板打法.虽然说直板运动员非常少,但是我觉得这种打法练好之后空间和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也希望自己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把直板一些传统优势传授给年轻运动员,”王皓最后说。(搜狐体育 郭健/文)……【详细

  2007年巴塞罗那男子世界杯上夺冠,也许是王皓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候。当时韩国球员柳承敏连斩马琳、王励勤两员大将,决赛中与王皓相遇。就在人们担心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一幕重演的时候,王皓却奋勇胜出,接下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过来的奖杯。至今记得在赛后的庆功宴上,马琳、王励勤双双举杯向中国男乒主教练刘国梁致歉的场景,当时的王皓意气风发。在之后年底的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王皓再一次击溃柳承敏,让对手至此后再无大的作为。应该说,中国男乒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壮举,王皓的前奏曲功不可没。

  然而命运弄人,王皓却在连续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中失利,三连亚成了始终的遗憾。如果单从成绩上来说,他的确无法与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比肩,甚至要稍逊于马琳,但从历史贡献而言,王皓绝不逊于前面的任何人。一方面,在中国男乒十年不败的辉煌里,王皓不但见证了全程,而且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传承作用;另外更堪大书特书的是,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王皓为中国传统优势的直拍打法“续命”十年,保证了这项运动百花齐放的局面。

  “荣耀!”当搜狐体育问及王皓用哪一个词来总结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他坚定地说。的确,16年18个世界冠军,这一成绩放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仅仅属于王者,何况在总星云集、竞争空前激烈的中国乒乓球队!年少出道既遭遇大赛失利打击,之后尽管路途坎坷但矢志不渝、顽强再战,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恐怕很难做到。的确,与球场上马琳的老谋深算相比,王皓稍显平实稚嫩;相对于张继科的傲若无物血性迸发,他又不曾做临渊之争殊死一搏。这些也许是王皓最终未能登顶的一些原因,但作为局外人我们更愿意将之解释为非不能也、时不利也。

  如今繁华落尽,王皓也要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了。尽管从常态而言,教练员与运动员几乎是绑定在一起,“每天六点多早操,经常是一天四练,除了周日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家的时间,”王皓自己说。然而从心态思想而言,作为八一男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且今后期冀成为国家队教练组一员的他已经开始全盘统筹、重点击破了。这方面,虽然16年18冠的战史不能诠释一切,但足以支撑起王皓所需的信心和勇气。期待这位见证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十年不败神话的军人能够从战神成长为统帅,延续辉煌、再创辉煌!(搜狐体育 郭健/文)……【详细



分享到: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