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 郭健:14年,7天,两个奥运会>>
  • 志岩:和阿拉木图壮汉抢最好机位>>
  • 李明:为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 镜头:搜狐见证北京申办历史时刻>>
  • 热评:搜狐网友热评冬奥申办成功>>

  205年7月31日17点56分,吉隆坡,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念出了:北京!此时此刻,搜狐前方的三位媒体人郭健(文字)、李志岩(摄影)和李明(摄像)正在用笔尖,照相机,摄像机来纪录这一历史时刻,他们是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也是传播者。如今,喜悦已经在心中慢慢沉淀,三位媒体人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他们亲历申冬奥的故事和心理历程……【详细

  (搜狐体育 郭健8月1日发自吉隆坡)14年前的7月13日,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喊出“北京”的名字,我和我的小伙伴从北京一家小酒馆的木椅子上一跃而起,纵情庆祝。7月31日,当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的时候,我紧张的心情稍稍舒缓了一下,在接受了旁边哈萨克斯坦记者友好的祝福之后,就匆匆摘下耳机奔向吉隆坡会展中心陈述大厅外的混合采访区了。

  混采区里人头攒动,同行们或忙于抢占有利地形,或纠结于巴赫主席是在第几分钟念出“北京”的名字。没有得意忘形的狂喜,只有镇定自若的自信和自豪。自信是因为我们曾经举办过一届“无以伦比”的夏季奥运会,自豪则是因为在祖国愈加兴盛强大的今天,中国人已经能够用一种更为成熟的心态和视角来看待申办、举办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改变和机遇。

  在今年6月9日的国际奥委会闭门陈述交流会上,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曾经表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将带动3亿民众参加冰雪运动,这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据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滑雪人数从1996年的1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500万人,目前中国滑雪人口则超过了1000万人。瑞士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则表明:目前中国活跃滑雪人口约500万至1000万人,2015年可增加一倍。毫无疑问,滑雪人口的激增与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此为背景,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中提到的“将‘可持续性’理念引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将‘可持续性’理念引入奥林匹克运动日常项目”也得到了真正实践。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敏锐的商家早就发现了因申办冬奥会而带来的中国冰雪运动的变化。仅举一例,近日凯撒旅游子品牌“滑遍天下”就与瑞士旅游局、万龙雪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同向中国滑雪爱好者推广瑞士雪场资源的同时,也力求面向大众普及滑雪运动,并将瑞士的滑雪文化引入中国。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冬季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现在是中国出镜旅游业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冬季运动最好的时代!”

  事实上,即便是在7月31日申办2022年冬奥会城市确定之前,国人也有理由自豪地宣布,在践行奥林匹克理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冬季运动中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争夺奥运会举办权的角逐是一场各大洲不同城市间的比赛。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各申办城市在申办过程中既是对手,更是朋友。通过与阿拉木图的竞争,北京与张家口一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并进一步发扬自身优势,同时也可以向对手学习,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让民众更切身感受到申办工作以及冰雪运动带给大家的益处。这点,可能比最终的结果要更为重要。

  14年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北京的一家小酒馆里,面对着电视机里冉冉升起的五星国旗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成功的喜悦挂在我们的脸上、刻在我们的心中;14年后,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驻留了七个日夜,最终幸运地听到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花落北京的消息,这一次,我和我的伙伴们在不同的国度,依然自豪地再次高唱国歌,因为在奥林匹克光芒照耀下的这条快乐、健康的大道上,中国已经取得了新的成功……【详细

  (搜狐摄影师李志岩 8月2日 吉隆坡)清晨6:47分,“KL”,一个从不下雪的城市,穿过双子塔之间的道路,空气忽然变得有些冷却。因为周末这个时间跑步的人也变的少了,吉隆坡会议中心近在咫尺,这股寒意也越来越近。“开着音乐,空气才不会凝结,孤单的夜,连吉隆坡都下雪。”这首马来西亚的歌曲此时此刻道出了我的心静。再过十多小时,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将要在这里陈述大厅宣布北京和阿拉木图谁将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说到略显神秘的陈述大厅,6天前我有幸一睹他的真容。当时,仗着会议还处在布展阶段,我和同僚斗胆推开了那扇神秘的大门,门开瞬间,我上前紧走几步迈过门线的同时按下了快门, 几乎同一时间,门内安保已然发现了身形魁梧的我,并立刻上前堵住了我的镜头,二话不说赶我离去。从这次不经心策划的开门事件之后,陈述大厅门口全天都有三名安保轮流值班,多少记者被拒之门外。再也无法越雷池半步。这张照片便成为搜狐前方报道团队的第一张独家照片第一时间发回。

  7月的最后一天,吉隆坡会议中心的媒体工作间空调冷风强劲依旧。早上8点左右这里已聚集了各路国际记者,在阿拉木图开始陈述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整个工作间更像一个早市。各种流言、小道消息,炫耀搞到独家专访的吹嘘都在此处通过声音的媒介“贩卖”开来。我的“摊位”格外幸运,因为我身后恰好坐着白岩松老师,国内国际有关申冬奥最新的动态都是从他口中“窃听”过来的。比起这些,让我最担心的是摄影、摄像记者是否能够拿到最后宣布结果的拍摄证件以及抢到拍摄有利地形,尤其是来自阿拉木图的六、七个记者煞是粗壮豪爽。果然,当新闻中心传来摄影、摄像记者可以进场的消息后,阿拉木图的记者立刻协同配合冲到了所有人的前面,这个阵仗把引领记者的新闻官女士吓得不轻。不过想到第一轮是阿拉木图做陈述,他们这种表现也不为过。

  阿拉木图结束陈述一个小时之后,中国申冬奥代表团即将步入陈述大厅。这时,所有摄影记者都挤在大厅后排两侧的摄影区域,越是靠近中间的区域,记者的活动空间就变得越狭小,我身边北京晚报的记者干脆就骑栏而立。我一度想依葫芦画瓢也爬上栏杆,又恐近两百斤的体重把栏杆压折,斟酌后打消了念头。我右边是一位较小的女记者几乎把摄像机架设到伸展手臂都触及不到的高度来躲避前方高大的记者,这情景让我联想到印度妇女头顶陶罐的场景颇为搞笑。而我身前的空当是被那几位阿拉木图的壮汉占据,所幸他们的身材不高大,我还能从容应对。当奥委会委员正在逐一落座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决定冒一次险,离开之前费尽周折占据的位置,摸到摄影位置边缘的台阶上拍摄一张近距离中国申冬奥代表团进入会场的一瞬间。运气非常好,我拍到了几张相当满意的独家照片。而代价是原本靠近中间的位置已经被其他人瓜分。

  2015年7月31日17点56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走上前台揭晓答案的时刻,也是所有摄影记者最紧张的时刻,虽然这个动作的瞬间比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要慢很多倍。这种紧张是我从未经历和承受过得,但是这种紧张却让我的精力格外集中,巴赫打开信封的短短几秒通过长焦镜头折射到取景器进入眼角膜的每一帧画面都格外清晰。此刻"BEIJING"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单词被感光元件清晰的记录下来。当宣布中国获胜之后,我已经看见几名身手敏捷的记者直奔前台冲去,幸运的是我前面的阿拉木图记者已经“化敌为友”,非常绅士地让开一条通道让我顺利通过。当跑到舞台最前方,我拍到第一个画面是姚明仅仅搂住宋安东的那一幕。过后,我问宋安东当时姚明跟你说了什么,他腼腆的告诉我大姚说“希望我跟他一样迈出同样的脚步,走的更远”。

  8月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仍在继续,我和我的同事即将踏上回国的归途。一周的时间,我作为一个见证者,作为搜狐前方报道团队的一份子,尽到了一个中国媒体人的责任,深深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8月2日,凌晨4:30“KL”一个从不下雪的城市,我们即将离去。从身旁lead的耳机隐约听到Had to switch up look at things(我们得变更视野)different see the bigger picture(转向更为辽阔的天地)Those were the days hard work forever pays(有付出的日子终有收获的时节)

  Now I see you in a better place(此刻 我看到你走进更加美好的未来)

  See you again,2022!……【详细

  (搜狐体育 李明8月1日发自吉隆坡)接受了此次冬奥的采访任务,心情有些许澎湃,因为知道自己可以见证历史的时刻,在这我一生的经历可能都是难得的也可能是仅有的。出发前的一个礼拜,心情就开始莫名的激动,当真正踏上吉隆坡的土地,看到奥运五环旗,看到会展中心,看到一些中国元素,我就知道,我的任务艰巨而荣幸。

  “北京”!当巴赫主席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举办权的时候,整个媒体中心都处于欢呼声中,有人振臂有人相拥而泣,作为能够现场见证这一刻,我心情无比激动,遥想宣布08年夏奥会举办权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如今能够见证冬奥的申办成功,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北京又成功了!成为全球唯一一座申办夏季奥运又成功申办冬季奥运的城市,我们为之骄傲,作为前方记者,觉得这几天的辛苦都很值得。

  宣布前每一天的发布会和记者会都能看到中国申奥委的诚恳和努力,从这些申奥委员的表情和语言中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自信和力量,当天的陈述报告结束后,在媒体中心走廊的窗外,有很多支持中国申冬奥的人或举着五星红旗,或者挥手以示鼓励,有的人还拉出支持申冬奥的横幅,让我们这些中国记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度和热情,这次的申奥民意支持率为92%,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出,中国有多希望能够举办这一次的冬奥会,虽然冬奥和夏奥有很大区别,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当记者们扛着摄影机追逐委员们的脚步,一一采访他们此刻的心情,闹哄哄的过道里,却能清楚的听到“我们”的自信。

申办成功后的当晚,“我们”还在酒店举行了小型的庆功宴,这里没有记者,没有委员,有的只是中国人,这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大家来自同样的地方,肆无顾忌的庆祝,在简易的舞台上,大家一起合唱国歌,自豪感在此刻油然而生,大家停止了自己手中的动作,全部跟着合唱,一首接一首,一首接一首仿佛不想停止,此刻我只想说北京我们成功了,冬奥我们来了……【详细

分享到: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