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 特评:夏窗转会冰封 联赛恐将贬值
  • 现象:转会花样多 交易额近6年新低
  • 趋势:大牌外援凋零 青训球员崛起
  • 转会一览:星光暗淡 保级队签洋枪
  • 您怎么看球员二次转会窗口现状

  2017年的夏季,炎热异常,但对于中国足球的夏季转会市场来说,热闹了四五年的市场,突然变冷,一如《权力的游戏》第七季里即将迎来寒冬的维斯特洛大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足协在五月突然对外援政策收紧,征收等额调节费,这使中超大部分球队在转会市场上采取保守战略,放弃2017年夏季转会市场,保持观望态度。


  2011年,孔卡以1000万美元转会费,在当年夏季加盟广州恒大,创下当时中超转会费纪录。近两年来,夏季转会市场引进了一系列现象级的外援,并出现过创纪录的转会费。2015年夏,保利尼奥和罗比尼奥加盟恒大,登巴巴和西索科加盟上海申花。


  2016年夏,胡尔克以创纪录的5580万欧元加盟上海上港,山东鲁能以1300万欧元买入佩莱,辽宁以1300万欧元引入乌贾,苏宁以900万欧元买入R—马丁罗斯,富力以720万欧元买入了扎哈维。


  2017年夏季,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权健签约莫德斯特。随着科隆官方宣布莫德斯特600万欧元租借加盟2年,买断费用将达2900万欧元。这场转会肥皂剧也已落下帷幕。如果一旦权健执行买断,莫德斯特的转会身价将达到3500万欧元。付出2900万欧元的调解费。总计将达到惊人的6400万欧元,这也将超过6千万欧元转会上港的奥斯卡。此外,苏宁签入喀麦隆国脚穆坎乔帮助球队保级。据悉穆坎乔转会费为550万欧元,并未达到调解费起征线。


  贵州引进前西班牙国脚苏亚雷斯,算是今夏转会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与之相比,恒大旧将穆里奇零身价回归。与炎热的夏季,以及此前两年的夏季中超转会市场的热度相比,2017年的中超夏季转会市场明显退烧,甚至出现冰封的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中国足协祭出了强大的调节费政策,这个调节费政策,以2000万人民币和4500万人民币为基线,虽然名义上针对的对象是“亏损的足球俱乐部”,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帐目完全公开的,没有任何水分,没有俱乐部是营利的。因此可以确定,调节费政策,基本上人人有份,该交的钱,谁也跑不了。


  买一名五百万欧元的外援,就要交五百万欧元的调节费,现在来中超的外援基本上身价以千万欧元计,两两相加就是两千万欧元起步,很少有俱乐部愿意花费如此大的金额去买外援,因为谁也不想在自己额头上写着“人傻钱多”四个字,调节费政策,有效的吓阻了国企俱乐部的一掷千金。夏季转会市场,遇上调节费节点,自然一下子冰封住。


  其次,很多俱乐部认为,调节费政策,可能会出现变化,但变化的时间点,最快也在今年冬季,因此,大家愿意观望,放弃夏季转会市场。


  当然,还有第三种原因。


  凛冬将至,调节费政策可能将维持下去,高价买外援和内援的现象,将会通过行政手段被压制。类似这种行政手段,在中国足协的历史上层出不穷,除了今年的U23政策,还包括在2000年底,中国足协出台的禁止外援门将的行政命令。对于俱乐部,必须无条件遵守这些行政命令。


  因此即使再有钱,也不会有多少俱乐部愿意花双倍的转会费用来买高价外援,因为这是明显的与行政命令相抗。


  国企俱乐部的购买力一下子就被压住了,反而是私企还在硬撑。权健在撑,苏宁在撑,贵州在撑,国企背景俱乐部在收,小本经营的河南建业、重庆力帆也在收。整体来看,2017年的夏季转会市场被冰封已成定局。


  站在中超的角度来看,冰封的转会市场可能使中超的质量下降。不过,不会体现在2017赛季下半赛季。夏季转会市场的冰封,不会使下半赛季的联赛失去竞争力,因为各队仍拥有一批强大而优秀的外援。若六个月后的冬季转会市场仍处于冰封状态,可能会对未来中超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转会市场冰封在即,各队就必须让队内的外援留下,合同期行将到期的,就必须花高价续约。也就是说,调节费政策可能产生的一个负面结果是,为了保持各队目前的外援,各队需要花上比以往更多的钱去续约队内的外援。


  冰封转会市场,带来的必定是翻倍的年薪和签字费,除非,足协出台新的政策限制年薪和签字费的金额。也就是说,一个政策的漏洞,需要用另一个政策来弥补……【详细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炎炎夏日为何令人突然想到《冰雨》?2017年中超夏季转会市场冷清得就像三伏天遭遇冰雹打击——二次转会窗口自6月19日开启以来,和以往几个赛季众多大牌外援纷纷加盟不同,这个夏窗期间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冷清,有动作的球队仅三四支,大手笔引援更是凤毛麟角。在足协新政的干预下,中国足球是不是要变天了?


  从比烧钱到PK谁更冷静


  回想过往几个赛季,中超二次转会主题无非就是“烧钱”,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身价纪录。从2011年起,中超二次转会进入千万欧元时代,以后每年都呈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夏天,14支球队都更换了外援,登巴巴、保利尼奥、罗比尼奥、吉安、尤西雷等人纷至沓来,中超各队在那年夏天共引进23名外援,产生的转会费近4亿人民币,列世界各大联赛第6。到了2016年夏天,去年夏季转会的转会总金额,更是花了近11亿元(1.28亿欧元),刷新了中超联赛史上夏季转会投入的新纪录。其中,上海上港以5580万欧元引进的巴西球星胡尔克,成为中超新标王。


  与往年夏天比着“烧钱”不同,中超各队今年夏天似乎开始比谁更“冷静”。2017赛季中超联赛的二次转会窗口从6月19日正式开启,截止日期是7月14日。但直到7月7日,二次转会才迎来外援“第一签”:喀麦隆球员奥利威•鲍马尔加盟了辽足。


  今年夏窗为何如此冷清,主要原因就是足协2017年5月再次公布了新政。从这个夏季转会窗开始,凡是内援引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外援引入超过4500万人民币的俱乐部,通通都要缴纳100%的引援调节费用。虽然中超各队老板很多不差钱,但是面对足协拦路抢劫似的敛财方法,谁也不愿意轻易就当冤大头。


  短租赎身应付新政


  这不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今年二次转会大致流行以下操作方法:


  第一、短期租借。4500万人民币兑换成欧元就是581万(7月13日清晨汇率),这点钱在欧洲根本买不到像样的球员。为了继续可以买入高水平的外援,又不用交外援调节费用,贵州恒丰租借了西班牙国脚鲁本-卡斯特罗,还租借了前国脚杜威,合同都是年底结束。在经历了连续剧一般的演出之后,权健从科隆俱乐部引进中锋莫德斯特。莫德斯特是以先租后买的方式加盟天津权健,租借费为600万欧元,这个数字恰恰是中国足协征收调节费的上限,避免了调节费的征收。


  第二、球员交换。2017年6月份,权健正式签下了国脚裴帅,以目前的市场行情,裴帅至少值一个亿,为了避免足协的“引援税”,权健和亚泰协商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权健用2000万现金+一名U23球员+一名普通球员来交换裴帅,刚好绕过了足协的新规。这一招很快会被其他的球队模仿,中超即将进入NBA时代。


  第三、自我买断。12日,广州恒大官方宣布穆里奇正式加盟球队。为了可以尽早加盟恒大,穆里奇还自掏腰包和老东家解约。虽然以穆里奇现在的状态,恒大能以低于4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将其引入。但是从穆里奇的转会过程中,中超球队又可以学到新招。以后要买顶级球星,先把转会费给球员,让球员拿着这笔钱和原俱乐部解约,成为自由身后,再正式加盟中超球队。如此一来,足协一分钱也拿不到。


  当然了,真的自由身球员自然更受追捧。11日下午,延边富德俱乐部宣布球队与来自韩国的前锋黄一琇(经本人确认此为其汉语名字)、阿尔巴尼亚前腰瓦尔德特•拉玛签约,两人均是自由身,与俱乐部签约两年。


  除了外援市场的冷清,二次转会期内援市场同样惨淡。目前真正完成转会交易的内援只有3人,分别是裴帅(天津权健)、陈钊(上海申花)和叶尔凡(江苏苏宁)。


  转会变天是喜是忧?


  当然,距离转会窗口关闭还有一天,也不排除还有重磅压哨签约的可能性。以往夏窗引援排头兵的广州恒大和上海上港,在争冠进行如火如荼之时是否会有大的动作?国安新帅施密特和苏宁新帅卡佩罗是否会带来嫡系球员?鲁能和申花两大豪门会不会换个外援?


  大手笔引援会让中超联赛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球员溢价也十分明显,中超球队往往需要花费翻倍的价格才能引进心仪的外援,难免被扣上中国足球“人傻钱多”的帽子,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正因如此,足协才出台了外援新政,用行政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


  不过,随之而来的恐怕又会造成中超联赛精彩程度下降,继而可能对赞助商、投资商产生消极影响。在中超新政下,不止二次转会大变天,接下来的冬季转会期同样将会遭遇寒流,这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是好是坏,恐怕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足协新政频出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详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17年盛夏时节,中超二次转会市场一片冷清,让人有了寒冬的感觉。足协新政频发,显示了中国高层对足球深切的期待,中国足球的未来将怎么样?


  中国足协6月14日发布的关于征求《U23球员参加2018年中超、中甲联赛相关规定》意见的通知,其中关于2018赛季U23球员使用给出进一步解释,每场18人大名单必须有3名U23球员,其中首发必须有一名U23球员,同时每场U23首发人数不得少于首发外援人数,在一场比赛里,U23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外援累计上场人次,而外援累计上场每场不得超过3人次。


  与目前的U23新政相比,2018赛季U23政策无疑属于“升级版”。俱乐部注册球员人数从27人降为25人,18人名单中U23球员人数从至少两人增加到了至少3人,首发人数仍保持最少一个。最关键的在于外援和U23球员匹配这条上,也就是说,首发几名外援就必须有几名U23首发,而U23球员累积人次也不能少于外援人次,如果违反,视为本场比赛弃权,并有进一步处罚,只是意见中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处罚措施。


  通过各种政策干预的方式让更多的国内球员踢上比赛,尤其是年轻球员踢上比赛,从而提升国内球员水平,进而提高国家队水平。这样的逻辑好像也没什么毛病,我们不妨按照足协的思路畅想一下中国足球的未来:


  第一、大牌外援逐渐减少。夏窗期多支球队本来有引进或者更换外援的需求,诸如权健、鲁能或者苏宁、甚至需要在夏窗引进2名外援。然而,新政却是横在大牌外援和俱乐部之间的一座大山。为了避免撞线,各家俱乐部都在合计着特别的买进方式,以便规避足协双倍转会费的“霸王”条款。但更危险的是,各家投资人在见识了足协朝令夕改、想一出是一处的管理方式后,又一次对中国职业足球意兴阑珊,不愿再做无谓的投入,正寻求合适的时机退之大吉。如果足协新政一意孤行到底,2018年起,大牌外援很可能将逐步减少,中超星光将逐渐暗淡。


  第二、青训市场走红。U23“升级版”新政肯定会刺激各家中超俱乐部愈发重视青训及梯队建设,因为一线队每一年都会对新一批U23适龄球员的数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渴求,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人才资源的争夺。此前鲁能、东亚和绿城青训体系比较完善,近些年恒大、富力足校也渐成气候。一些青少年球队也加入到外国相应级别联赛,预计未来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校园足球联赛崛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体育项目要取得长久发展,就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足球的出路自然在于青少年,要靠青训,要靠校园足球发展。教育部近年已开始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开始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 “四级足球联赛”能否为中国足球贡献更多人才,让我们翘首以盼。


  第四、中超中甲有望扩军。足协新政让U23球员上场机会逐步增多,不过毕竟目前中超中甲球队有限,为了增加更多的足球人口,让更多城市享受足球的快乐,让更多百姓得到情绪突破口,中国足球管理者们很可能将中超中甲联赛规模扩大。


  2016赛季初,就曾曝出中国足协在设计“中国足球竞赛体系”的时候,拟定了中超、中甲和中乙明确的扩军时间表:中超在2022年达到最大规模18支;中甲在2020年达到最大规模20支;中乙在2027年达到最大规模48支。可是,这份方案上报后,至今也没有任何的结果出来。近日,网上突然曝出了《2018-2019年度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及甲级联赛准入规则》的扩军计划。具体关于中超和中甲的扩军计划是实行“降二升三”,“中超”升级后球队名额扩充至18支,“中甲”参赛球队名额扩充至20支。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中国足球联赛规模扩大似乎也水到渠成。虽然扩军不是想想就行说说就能做到,但是考虑到目前中国足球管理者的办事风格,中超中甲扩军也不无可能……【详细


分享到: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