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 1978-1986:从集体时代到私密观看
  • 1990-1998:全民偶像与主义爆发
  • 2002-2014:自由观看和掌握资讯
  • 互动-世界杯,你选择怎么看

  在直播1990年世界杯开幕式时,央视主持人宋世雄说道,"这是中央电视台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向大家现场直播,在意大利米兰梅阿查球场举行的世界杯开幕式。"很多球迷可能不解其意,因为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播世界杯,对于球迷来说,也是第一次真正的观看中央电视台自属直播信号的世界杯。对于中国人来说,世界杯转播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时到来,1978年,中央电视台决定转播当年世界杯的三四名决赛和决赛,中央广播电台也同时转播和插播世界杯新闻。


  虽然央视决定转播世界杯,但对中国人来说,能够收看到决赛和三四名的转播,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根据1979年的统计,当年中国百户家庭的电视机保有率为13.8%,这个数据严重失真,这个保有率极有可能是根据1958年(第一台自主生产电视机时间)至1978年电视机生产总量及进口总量推断而来,而且没有算损耗。北京上海这种直辖城市家庭电视机保有率都无法达到13.8%,,而当时农村千户家庭电视机保有量都达不到一台。


  可以证明这个数据失真的基础有三个:第一,当时全国视频信号通过微波信号传播转播,而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微波信号属于军用波段,也就是说,此前家庭要电视机也没有用;第二,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恢复正常播出,主要节目就是新闻联播,电视节目极少,而且地方电视台(还是拥有转播能力的电视台),也只是转播新闻联播,电视节目不如收音节目丰富,从资讯接收来看,电视机不如收音机。第三,买不到电视机和最高20万的年产量。最重要的是,你当时根本就买不到电视机,1981年,电视机进入商场销售时,采取了双轨制销售,需要有当地轻工局或商业局发的电视机票,再加上钱才能购买。而在1977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是20万台,融到当年近十亿人口的基数中,你自然就能得到当时真正的家庭电视机保有率,黄健翔说他当时在南京用电视观看1978年世界杯决赛,可见他本身就是土豪家庭,而且刚刚熬过那艰苦的十年。


  在这个情况下,用收音机收听1978年世界杯比赛,成为当时绝大部分人的选择,根据当时大部分人的回忆,收音机在那个年代,对于学生和普通青年工人来说,同样属于奢侈品,体校学生往往是集体收听世界杯,很多青工也是如此。当时可供收听的收音机,是那种座式的大型收音机,对于当时过惯了集体生活的中国人来说,一起收听世界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宋世雄老师,已经在香港,借国际卫星的公共信号,第一次解说转播而来的世界杯比赛了。


  1982年,电视机开始渐渐普及,但对于城市的大部分家庭来说,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即使是通过上天下海各显神通的手段,也不太容易买到。加上那时的生活依然没有摆脱集体生活的影子,一个大院里只有一两家拥有电视机,然后大家一起观看。1982年世界杯,通过观看电视信号的观众渐渐增多,央视一共录播了二十二场比赛,因为不是实况转播,而是在傍晚播出比赛录像,因此收视率极高,而比赛当天的早上和中午,收音机都会播出"新闻和报纸摘要"内容。为了保持神秘感,很多在一年前观看中国队比赛而成为球迷的人,往往拒绝收听早上和中午的新闻报纸摘要,专心在傍晚观看世界杯录播。


  1986年,电视机进一步普及,1985年的电视机产量达到1663万台,城市百户家庭中电视机保有率真正意义的超过了30%,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他们有多种观看方式可供选择,这是以前没有的。第一种方法依旧是集体观看。工厂的工会已把让工人观看世界杯,当做一项工作来抓,往往会在工厂的篮球场、礼堂甚至是大食堂,安放电视机,安排住在单身宿舍里的工人们观看世界杯。家中有电视的,也可以选择在家观看世界杯转播,也就在这一年,央视转播了全部52场比赛,其中决赛是以直播方式进行的,当时观看决赛的人,一部分是披着军大衣,在露天球场或礼堂里集体观看,也有些人是在家中自己熬夜观看。


 对于中国人来说,1978年至1986年的世界杯观看模式,是集体收听观看模式向私密观看模式转变的时代,从1978年只能集体收听比赛,到1982年可以集体观看比赛,到了1986年的多种选择。私密性观看,在1986年也第一次成为中国球迷的观看选择。同样,真正意义的球迷聚会式观看,也因为球迷餐厅的出现而产生了,通过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使社会生产力提高,让普通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1986年,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代……【详细


  对于很多观看了1986年世界杯的球迷来说,当他们完整的看完了阿根廷与英格兰比赛后,大部分人无法摆脱马拉多纳的魅力。马拉多纳象一个燃火的斗士,即能完成非体育的手球得分,又能从后场杀入前场一击致命,很多人就在马拉多纳打入英阿大战的第二球后,终生成为阿根廷与马拉多纳的球迷。极少一部分球迷,在观看了那届世界杯决赛后,对2-3负于阿根廷队的西德队反而更加钦佩,他们成为德国队的球迷。在1986年那个年代里,个人英雄主义不知不觉在中国社会里蔓延,马拉多纳恰恰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集大成者。


  而西德队,展现的则是集体精神,还有那种德国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很多喜爱阿根廷的球迷,尤其是今天40岁至60岁之间的球迷,对于阿根廷足球和马拉多纳的热爱,完全是因为观看了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而马拉多纳成为中国球迷中的第一位足球全民偶像。一小部分西德队的球迷,他们更喜欢的是德国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批球迷也在随后的日子成为德国队的死忠,他们喜欢的是德国队,而不是某一个球星。1990年世界杯,央视直播,除了开幕式给人以震撼之外,1990年世界杯对于大部分中国球迷来说,与此前三届世界杯的观看或收听方式完全不同,球迷即可以坐在家中观看凌晨直播,也可以在中午和下午看录播。1990年世界杯至1998年世界杯,大概是球星最为闪耀的三届世界杯。


  以1990年世界杯为例,意大利球星的代表是巴乔、马尔蒂尼、巴雷西,尤其是1990年世界杯上的巴乔,与马拉多纳的狂放不羁相比,以巴乔为代表的意大利球员,在场上更象一个个绅士;风之子卡尼吉亚、后来的巴蒂斯图塔,依旧保持着阿根廷球员那种外向的吸引力;荷兰三剑客、爱哭泣的加斯科因、年近四旬的米拉、疯子伊基塔。甚至连捷克高中锋斯库赫拉维都成为中国球迷心中的偶像,1990年世界杯,是球星偶像爆炸的世界杯。


  1994年的世界杯,央视直播已经成为惯例,这是巴西队在央视开始转播世界杯后,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吸引球迷的依然是球星,德国队当时球星闪耀,包括克林斯曼和马特乌斯都在阵中,在八强战里,德国队被预选赛上淘汰了法国队的保加利亚逆转出局。巴西队的罗马里奥和贝贝托,尤其是贝贝托在进球后庆祝生子的摆晃动作,成为未来无数球员入球后的庆祝动作,还有本能成为巴西中场核心的圣保罗球员拉伊,在小组赛打完后,就被邓加取代;瑞典队的布洛林和达赫林,保加利亚的斯托伊奇科夫和光头莱切科夫,墨西哥的花蝴蝶坎波斯。还有罗马尼亚的哈吉;美国那个一头黄发黄须的山羊胡子后卫拉拉斯。更多可以喜欢的球星也进入球迷的眼帘,当然也有悲剧人物,埃斯科巴回国被枪杀,也让中国球迷知道什么是麦德林贩毒集团,二十一年后,当年的那些球迷又通过网飞的《毒枭》,对哥伦比亚各大毒品集团有了深刻的了解。1998年世界杯,球星依旧层出不穷,智利的双萨,巴西的罗纳尔多和卡洛斯,荷兰队的博格坎普在对阿根廷时的绝杀,将冰王子风格完全诠释;出次登上世界杯的小贝,对西蒙尼犯规直接下场;追风少年欧文;等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98年,世界杯的观看方式变得更多了。在家里观看当然是一种选择,当时很多的三四线城市,开放电影院直播世界杯,门票价格是五元至十元不等,电影院内冷气开放,也成为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选择。球迷酒吧同样通霄营业,不仅是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很多三四线城市也拥有球迷酒吧,在酒吧里看球的多是工薪一族,他们一般都是三五一群,开上包间,要上一两箱啤酒,一边喝酒一边看球,看球的单身狗们(当时还没有这个词)一边鄙视着那些抱着女友睡觉的人,一边在看球时把荷尔蒙完美释放。


  1990年至1998年,对于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四年一度的庆典,1994年,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在家中观看电视,但到了1998年,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看球,在世界杯期间,球迷文化开始在没有职业球队的中国城市兴起,可以说,世界杯是主要推动力……【详细


  到了2002年日韩世界杯,由于中国队打入世界杯,世界杯吸引了所有国人的关注,这一届世界杯上,球星依然是关注的焦点:西班牙众星闪耀,两年前在欧洲杯上大放异彩的、拥有菲戈和努诺—戈麦斯的、重归世界杯的葡萄牙,拥有托蒂和科科的意大利,但这一切,都抵不上东道主韩国的主场之利,在裁判哨声中化为绕指柔。2002年世界杯,使足球文化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采访,纸媒的报道,对于世界杯的报道已成轰炸之势,以至于很多纸媒在世界杯期间扩军甚至成立专业的体育媒体。但2002年世界杯一落幕,关注力立刻下降,有一部分媒体希望能撑到2008年奥运会,但大部分没有那么好的命。


  到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要观看方式依旧是电视转直播,但有些网络媒体已经进行文字直播,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展现出极具韧性的一面,但不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球迷,这届世界杯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是齐达内那一头和格罗索的灵魂附体。在2006年的媒体报道中,专业报道越来越集中。网络媒体报道集中在搜狐、新浪和网易三大门户上,电视媒体的报道集中在中央电视台,纸媒的报道集中在体坛周报和足球报两家专业媒体上,四年前各种纸媒争相报道世界杯的情况,已经消失。


  原因很简单,网络媒体可以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内,把赛况赛果、精彩图片、赛后采访和分析第一时间报道出来;即使专业纸媒改为日报,从采编、印刷,到发行,都是极费时间的。在上海和北京这种拥有印刷车间的城市,纸媒可以在比赛后四至六个小时内,让当天报纸上市,而三线城市可能在比赛后的八个小时,才能让当天报纸上市。而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新闻,纸媒已经无法跟进,加上中国与德国的时差,网络媒体拥有更多的优势。


  对于球迷来说,2006年世界杯期间在选择资讯阅读时,纸媒已经开始全方位落后网络媒体。纸媒以往最强大的专业采访,在网络媒体面前也不堪一击。搜狐在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同样有外派记者,同样能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做出报道,最重要的是,同时拥有视频、图片和文字报道;而且,当纸媒开始印刷时,网络媒体还可以跟进纸媒在印刷到销售这一时段的新闻,纸媒反而变得新闻滞后。以往纸媒在报道上拥有的特权,在网络资讯时代已消失干净。


  2010年南非世界杯,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当时很多街上的摩托车,都装了乌乌祖拉的喇叭,在这一届世界杯上,球迷可以在电脑上,通过视频网站观看比赛。很多中年球迷,为了不影响家人的休息,通过视频网站戴着耳机观看。尤其在观看小组第三轮同时进行的两场比赛时,一边用视频观看一场,一边开着另一场比赛的文字直播,看小组另外一场比赛的赛况赛果,让观者可以彻底完全的掌握比赛资讯。


  到了2014年世界杯,智能手机已经开始完全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可以通过手机来观看比赛,你可以睡在床上看,坐在板凳上看;还能一边在电脑上看着刚刚下载的《权力的游戏》第四季第十集,看着什么都不懂的琼恩—斯诺把自己的爱人火化,一边用手机看着世界杯。这种彻底的无障碍的观看比赛,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资讯的发达,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你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球迷酒吧这一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2002年世界杯上完成最后辉煌的产物,已经完全走向了末路。


  当年,进入足球酒吧看球喝酒的那群人,最小的也有四十岁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进酒吧,努力工作还要拼命追赶不断上涨的房价。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想看世界杯,手机、电脑电视都行,想发表意见,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字就可以了,甚至不用打字,语音直接讲出后,都可以发表意见,再也不需要到酒吧里与他人交流。两百多年前,特朗普的前任们,在大陆会议上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宣言,今天,我们可以宣布,在观看世界杯的过程中,我们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在世界杯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详细


分享到: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